媒体聚焦|大众新闻:潍坊安丘,何以成为“蔬”香齐鲁的“芯”舞台?

10月6日,大众新闻·海报新闻以《潍坊安丘,何以成为“蔬”香齐鲁的“芯”舞台?》为题报道潍坊安丘。

原文如下

↓↓↓↓↓

大众网记者 王帅 通讯员 郑晖 潍坊报道

金秋时节,齐鲁飘香。10月7日至9日,“蔬”香齐鲁·山东蔬菜美食争霸赛暨“潍有尚品”万人品鉴会,将在潍坊安丘市举办。

当这场省级美食盛事的聚光灯投向安丘,不禁要问:为何是安丘?这座看似寻常的县城,何以能承载起“蔬”香齐鲁的命题,成为这场美食与文化盛宴的“芯”舞台?

答案,藏在安丘作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第一县”的扎实根基里。

走进安丘,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关于“食”的安全与信赖。这份安心,源于安丘创建的全国首个农产品国际标准比对数据库,汇集了全球57个国家、1600余个农产品标准。同时,安丘建成全国首个政府背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搭建起国际农业物联网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现代化体系。

这套成熟的质量安全体系,培育了19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产品销往日韩、欧美等8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安丘大姜、圆葱、长葱的出口量均占全国80%以上,蔬菜出口量稳居全国县级第一。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份安丘农产品都经过严格把关,拿到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答案,写在安丘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发展生态农业的县”的踏实耕耘中。

安丘的“蔬”香,还来自对生态种植的坚持。安丘坚持向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借脑借智,参与制定了《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国家通用标准》,并成立了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发布了14种生态农品全产业链标准规范。

安丘积极与专家学者合作,参与制定《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国家通用标准》,成立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发布了14种生态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规范。

从土壤修复做起,全域推广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生态技术,推动农业向有机化转型。目前,38万亩有机、生态蔬菜不仅找回了小时候的“老味道”,更达到了出口任何一个国家的标准。“安丘果蔬”已成为家喻户晓、守护舌尖安全的代名词。

答案,见于安丘“在全国率先推广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的富民成效中。

产业的活力,源于持续的模式创新与政策引领。安丘出台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十条措施”、引领大学生返乡争当新农人“若干措施”等真金白银的政策,以生态农场为载体,推广生态原产地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码“双码认证”,应用果蔬抗性育种、精准营养等30多项生态种植技术。

目前,安丘已发展各类生态农场159家、设施大棚10万亩,今年1-8月带动农民增收17.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既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共富之路。

答案,融于安丘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的清晰路径中。

农业是安丘发展的优势所在。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安丘正从农业大市向健康食品强市迈进。

在种植端,安丘推广“一镇一产业”模式,涌现出许多特色产业:凌河街道红芽姜大棚亩收入超20万元;景芝镇大樱桃通过技术改良提前上市,每斤最高卖到260元;石堆镇的有机胡萝卜、土豆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3-4倍;大盛镇的“芦笋+金蝉”模式亩收入达6万元以上。安丘98万亩特色农产品的亩均收入有望在两年内达到2万元。

在加工端,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527亿元,食品加工业占了近半份额。安丘瞄准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高端食品饮品、高端宠物食品等高附加值领域,计划用2-3年打造500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有影响力的“健康食品谷”。

在融合端,安丘依托“齐鲁天路”,以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为目标,推进整体提升。获鹿山谷、半亩山塘、最美梯田观景台等景点串点成线,合力牧场、歌尔露营地、留山古火山生态种植等品牌受到欢迎。今年以来,齐鲁天路(安丘段)接待游客18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6亿元,成为一条富民路、发展路。

金秋十月,安丘已准备就绪。这里有好食材、好风味、好山水、好文化,诚邀四海宾朋,以“蔬”为媒,讲述关于美食、产业与城市的精彩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美食   安丘   齐鲁   潍坊   大众   舞台   媒体   新闻   生态   农产品   农业   全国   农场   生态农业   原产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