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乐法师在接任少林寺的方丈前,更像是一盏黑夜里指路的明灯。他出生于1966年河南桐柏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身具慧根,在16岁的时候便剃度出家,就这样他加入了白马寺,成为了一个僧人,转眼20年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20年的时间里,白马寺附近的人们,经常都能看到他打着赤脚在田埂上劳作,在春天里推着拖拉机翻新属于寺院的600亩农田(据河南日报2023年白马寺专提报道),在夏天里对着田里的农作物挥洒着汗水。在秋天里收割着成熟的粮食,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付出着,用双肩扛着80斤的麻袋运粮食,就连袈裟都被汗水浸透了。哪怕因为持续劳作,而导致腰疼的直不起来却依旧笑着对身边的弟子说:“农禅是一场修行,不是表演”。
对于白马寺的方丈来说,他厌恶尘世的浮华,当其他寺院的方丈坐着各种各样的豪车时,收着天价的香火钱时,他一个人默默的拆除了白马寺功德箱上的收款二维码,甚至于在白马寺的茶水都是免费饮用的,更是去寺庙用餐时,素斋都是分文不取。曾经更是有不少商人想要注册“白马寺”为商标,去卖鸡尾酒,释印乐法师连夜写出了提案“佛门清净地,不是商标!(据国家商标局可查2024年“白马寺”商标驳回记录)”此事就与现在沸沸扬扬的释永信注册300个“少林寺”商标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位释印乐法师是佛学院科班出身的硕士,已经能够说巴利语弘扬佛法,却是更愿意蹲在灶房里帮厨,修建灶台;身为省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在他的禅房里除了各种各样的佛法经书外,就只有干活用的锄头以及修理寺院农机的机油瓶了。
然而在洛阳的台风雨夜,他甚至冒着狂风暴雨来扶正寺庙倒塌的树木。这种场景比任何时候都能让人牢记“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为怀。”
就这样,二十载的光阴,是他让颓废的白马寺变成了一座清修福地,自己却一直如麦粒般沉实,哪怕到去少林寺当新住持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还能看到他在菜地里浇水锄草,连身上都沾满了泥土。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