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邹韬奋病逝

权威解读

邹韬奋,江西省余江县人。1926年10月,他在上海主编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生活》周刊。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热烈主张抗日御侮。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生活》周刊刊登“上海血战抗日画报”,及时报道了战况,销量达十五万五千份,打破了当时中国杂志界的发行纪录。

邹韬奋积极宣传抗日救国,触动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在发表胡愈之的《民众自己起来吧》一文后,《生活》周刊遭国民党政府密令停刊。1933年6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遇刺后,身为执行委员的邹韬奋经常被特务跟踪,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8月回国后,他创办了《大众生活》,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连续几期对一二九运动做详尽报道后,《大众生活》被迫停刊,他开始了第二次流亡。1936年7月,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继续宣传抗日主张。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史称“七君子事件”。全国抗战爆发后,迫于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国民党不得不将邹韬奋等7人释放。

邹韬奋出狱后,继续坚持文化抗战。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在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经过数年经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发展到包括香港、新加坡在内的56处分支店,陆续出版杂志十余种、书籍千余种、抗战读物五百余万册,成为抗战时期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联合读书、新知书店发展而来的三联书店,至今仍为中国的学术与出版重镇。1941年,他在各地设立的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后,愤然辞去参政员职务,出走香港,继续办报。

1943年春,邹韬奋耳疾加剧,被迫到上海就医,经诊断已发展为癌症。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享年49岁。

1944年10月11日,周恩来在延安主持了邹韬奋追悼会,并接受遗嘱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87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设立韬奋出版奖,以纪念邹韬奋对中国出版事业的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史回眸

1939年7月24日

英国和日本签订《有田—克莱琪协定》。这一协定是英国牺牲中国主权与日本妥协的产物,是“东方慕尼黑阴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0年7月24日

日机36架轰炸成都,毁房638间,死伤市民近200人。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任子薇

制作:董大正 杜丹

来源: 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历史   爱国   民主   战士   著名   中国   国民党   书店   上海   英国   大众   周刊   日本   香港   抗战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