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期一天卖300个,试营业首日彻底出圈,杭州这家稻田面包店凭啥这么火?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云寒

“满满秋田”开在杭州萧山义桥镇丁家庄村皇天畈的稻田里。

这是一家面包店,面包用窑炉现烤,在口口相传的调试期每天就能卖出两三百个。

今天(9月21日)是小店试营业的第一天。

潮新闻记者一早就赶去了。

记者 杨云寒 摄

本地姑娘想开窑烤面包店,看中了家乡的稻田

一间60多平方米的小屋,四周被连片的稻田环绕。

店里店外客人满座,门口有块木板,写着当天供应的面包。

记者 杨云寒 摄

主理人俞可欣正在柜台前忙碌。

小俞是1999年出生的萧山姑娘,学的是设计专业,但对烘焙很感兴趣,专门学习了窑烤面包。

姑娘一直想开一家自己的店。

记者 杨云寒 摄

“毕业后考察过很多地方,但一直没找到理想的。”直到今年年初,她来丁家庄村散心,刚好村里油菜花盛开,正是她理想中的“田园风光”。

她和村里联系,村里正好有这方面的规划,就把稻田里一间闲置的平房租给她。

8月,可欣着手对小屋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改造。9月初,小屋就成了村民们的打卡点。

“首席窑炉工”是爸爸,全力支持女儿创业

现做现烤,面包要10点半以后才出炉。

窑炉在院子里,有个茅草顶棚,负责窑烤的,是小俞的父亲俞中明。

记者 杨云寒 摄

小俞说,小店能开起来,多亏父亲支持。

50多岁的老俞干了20多年食品深加工,已经准备退休四处旅游,但听了女儿的创业计划后改变主意,留下来帮忙改造,还成了店里的“首席窑炉工”。

“女儿做的创业计划书很周密,还做了大量的调研。”说这话时,爸爸面露赞许。

“她愿意干,还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我就陪她。我跟食品打了半辈子交道,平时也喜欢学习新鲜事物。”

第一次接触窑烤面包,老俞花了不少工夫。他告诉记者,窑烤面包最难的是火候把控,刚开始时走了不少弯路,不是把面包烤焦了,就是没烤熟,为此他每天守着窑炉,记录温度变化,终于摸清窑炉的脾气。“现在已经轻车熟路了。”

记者 杨云寒 摄

目前,店里研发的面包有60多种,每天换口味上线,除了常规的菠萝包、肠仔包、手撕包等基础款,还结合萧山本地,推出萝卜干、腊肉、霉干菜扣肉等口味,“未来计划每个月推出1到2款新品。”

顾客想要的不只是面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早上9点开门,8点多就已经来了不少人。

记者 杨云寒 摄

试营业前半个月,客人就没少过。“昨天卖出300多个面包,刚出炉就被抢光了。”

为什么这么火?

小俞说,因为村里很支持,主动帮忙推广,很多人看了社交媒体的小作文来探店。

当时尚在调试期,没想到来的人是越来越多。

顾客郭女士说,前一天晚上刷到了小店的美照,特地安排了这趟行程,“第一次知道萧山乡村有这么一家面包店,听说味道不错,必须打卡。”

邵先生一家从滨江赶来,也是第一次,但也算半个“回头客”。

“我同事来过,我尝过,口感跟外面的面包很不一样。”这次上门,他希望再尝尝其他口味,“很想知道刚出炉的窑烤面包是什么味道。”

黄大姐是本村人,带着几个外面的朋友来了,自己马上要回家做饭,就让几个朋友帮她排队,“我基本每天都来,但面包太俏了,每次不是来太早就是太晚,今天一定要让朋友帮忙抢几个,回去给我外孙吃。”

记者 杨云寒 摄

除了对面包的期待,客人们还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

饶女士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坐在院子里,对着眼前的大片稻田拍照。“城里见不到这样的风景,趁着周末来逛逛,心情舒坦很多。”饶女士说,这个地方以后还会经常光顾。

另一位带孩子的朱先生也搬了一张折叠椅坐在室外。“一家人坐在稻田边吃面包、喝咖啡,这样的周末很惬意。”

这也是俞可欣想要的。

她想卖的不只是面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顾客能在这里慢下来,分享带着窑炉温度的面包。”

丁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戴立伟告诉记者,此前村里整合皇天畈千亩田园,引入第三方公司打造教育、研学、观光、餐饮、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皇天畈研学基地,“满满秋田”作为首个落地的商业项目,给村里带来了大量人气。

“我们希望稻田窑烤面包能成为新的起点,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村里创业,为田园经济注入动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鼓起口袋’。”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面包店   杭州   稻田   首日   面包   村里   记者   秋田   皇天   烤面包   店里   田园风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