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5国25日之旅第9天:阿特蒂兰湖两个玛雅小镇;两次咖啡时光

中美洲5国25天,今天是第3个国家---危地马拉的第2天(整个行程的9天)。乘船游阿特蒂兰湖,参观两个玛雅小镇;前往西班牙风格完好的老城-安提瓜。

日期:2025年2月21日

示意地图(阿特蒂兰湖-安提瓜<78公里>;白色线为乘船路线):

我们住在阿特蒂兰湖的北岸-帕纳哈切尔小镇。

阿特蒂兰湖是一座由古老火山口坍塌形成的深水湖,海拔约1562米。130.1 平方公里,湖体长约 18 公里、宽约 8 公里。三座火山—阿蒂兰火山、托利曼火山和圣佩德罗火山环抱湖畔,风景壮丽,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湖泊”之一。从我们的酒店房间就能看到湖面,也能看到湖南岸的三座火山。

阿特蒂兰湖周围分布着多个具有浓郁玛雅风情的湖畔小镇,这可能才是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原因。除我们入住的帕纳哈切尔外,还有圣胡安-拉拉古纳、圣佩德罗-拉拉古纳、圣地亚哥阿蒂特兰、圣安东尼奥-帕洛波等。

为了早上阿蒂特兰湖的光线,大家都起得比较早,从酒店走到湖边只需要5分钟,我7:15来到湖边,天空和湖面都十分湛蓝,湖水很静,但已经有了快艇在湖上冲锋,荡起一条长长的水波;三座火山都清清楚楚,但分不清它们的名字,呈流线形倒锥状。

其中有一座还是活火山,喷发记录始于15世纪,历史上共记录有十余次喷发,最近一次发生在1853年5月。

阿蒂兰火山最著名的一次大规模喷发是约 8.4 万年前的洛斯·乔科约斯超喷发,其火山灰碎屑已在格陵兰和南极冰芯中被鉴定出,与近源沉积的化学成分完全吻合,这也是迄今为止该火山最远的沉积记录之一。

码头上停着许多游船,一些绳索上面挂着红色的小挂坠和彩色的三角形图案。这时有一个亚洲游客在尽情拍照。

太阳刚刚升起,洒在安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我赶紧在群里通知大家,一定要到湖边来看看。

拍完照回酒店用早餐,餐厅是开放式的,外面是泳池,边上种满了绿植,就连放菜的桌边都摆放着阔叶植物。

墙上的这幅油画,画的当年人们在这里的生活场景,那时应该还没有游客,当地人估计以打渔为生。

我们出发的时间是9:00,吃完早餐才8:20,我又到住的小镇去逛了一圈,想买一张危地马拉的电话卡(头天晚上我已经来过一趟)。刚才从酒店出来,路上就有很多花车,正在往小镇中心集结,很多年轻学生穿着制服,男生青一色的白色衬衣和黑色裤子,很绅士;女生穿鲜艳的红色上衣和花围裙;有一些当地的市民也一起走着,还有一些是游客。

好几台花车就是卡车装饰出来的,上面挂着气球和彩带,车里放着很大的音响,我一时看不出来这到底是什么活动,一直以为是有当地人要结婚。中间一花车上放着一把椅子,椅子周围被花环簇拥,一个略显羞涩的美女坐在椅子上。游人都在不停地拍照,当地人并不介意。我对着那位美女拍照,她还微笑着冲我挥手,我离她很近,我问她是不是今天要结婚,她说不是。我这才知道这并不是有人要结婚,而是当地的一个旅游活动。

整条街上全是游行的车队和人流,男生们也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见有人在和他们拍合影,我也跟几个小伙子一起拍了一张。这些都是玛雅人。

9:00从酒店一起出发,走路去湖边,我和游老师、王老师走在后面,街道两边都是当地的纪念商店,也一些餐厅,几分钟就到了码头,我们上了一艘机动船,往湖的西南方向开去。

拉近拍摄的岸上玛雅人村落。

船开得很快,风浪有些高,颠得有些难受,我要求船员减慢了速度;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和湖面一起蓝得透彻;四周的山并不是很高,除了南边的火山锥,北边的山并不是很绿,时而有玛雅村落。

我们要去西南角的圣胡安-拉拉古纳小镇,但船长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小镇(圣佩德罗-拉拉古纳)的码头,发现那里船比较多,无法靠岸,这才调转船头,来到圣胡安-拉拉古纳(下图中蓝色圆点位置);两个小镇离得并不远,约5分钟航程。

这给了我心理暗示,没上岸的圣佩德罗-拉拉古纳也是热门的旅游地,而且它位于一座火山的脚下,层层而上的彩色老房子,很有韵味。如果有时间,回来的时候争取也要上去看看。

上面这张图就是我们没有成功靠岸的圣佩德罗-拉拉古纳。

约40分钟,我们终于到了圣胡安-拉拉古纳的码头,大家彼此搀扶小心下船,沿着长长的木栈道走到岸边的甲板,码头上有各种纪念品店,以棉麻织品、冰箱贴、明信片居多;再走几步,相继出现两家咖啡馆,里面还没有顾客,不显高档,但很有调性。

这三个美女是当地人,她们的穿着很明显,都是花色的宽裙子,长相很亚洲,面色也很淳朴;背后的那些房子,就是圣胡安-拉拉古纳玛雅小镇。

再走几步,一位画画的人正在专心致志,并不理会从他身后走过的游人;墙上大大的玉米棒子,就是玛雅人最先种植的植物。

一支乐队正在敲打出动听的音乐,也配有音响,我走到他们跟前,为了让他们的演奏更有激情,我也往圆纸箱里放了一点小费。我的朋友们也都跟了过来,站在了乐队的面前......!

船上颠簸,这上岸又走了20来分钟,这长长的街头,空中倒挂着五颜六色的伞,游人在街边慢悠悠的走着,我们也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了。正好又有一家咖啡馆(Tour del Cafe),我招呼大家走了进去,里面不仅仅只有咖啡,有的团友喜欢冰淇淋,也有果汁和茶水。

这家店很敞亮,屋顶上挂着长长的兰花和蕨叶吊篮,后面有个开放式大院子,种着当地的绿植,也有咖啡树;我们慢悠悠地坐着、品着、说着,偶尔低头看看手机;宋老师和王老师爱开玩笑,很是幽默。

郝老师很注重养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爱吃蔬菜和水果;但是她也爱吃冰淇淋,咖啡她还不太习惯。

11:10起身,走进了对门的一家织布作坊店,当地一名女子给我们演示织布的过程:从绵花抽丝、拉线,编制,再到染色的过程,还手把手地教团友们学拉线。

游老师学得很认真,技术也不错;这里实际上有很多这样的店,主要是为了卖她们的织布。

相传玛雅月亮女神伊克谢尔在创世之初教会人类织布,织布技艺遂代代相传。考古与民族志研究表明,玛雅妇女使用背带织机的历史可追溯超过三千年。

最经典的成品是女装的刺绣上衣围裙式长裙,也是当地女士最常见的服饰;常采用“经染”技术,先在经线上染色,再织出渐变或斑驳的底布;随后以彩色纬纱绣出族徽、自然景观或神话符号,图案往往能区分村落、社会身份和家族历史。

12:00参观完毕,我们没有买任何织布品,随着其他游客的步伐,又进到一家当地的可可店;门口一名女子给大家演示可可的碾磨过程,讲解可可的种植和巧克力的加工。

这位玛雅女子非常壮实,相比之下,织布店的那位则显得有些柔弱。让大家尝了可可不同比例的巧克力,大家一致认为纯可可的还是太苦。

碾磨得双膝跪地,王老师和我都试了试;可可粉的味道还真是很香。明知道也是卖产品的一种宣传方式,但还是随波逐流,部分团友到柜台选购了一些巧克力。

店里的长筒草帽很是显眼,男同胞们都试戴了一番。它实际上叫“巴拿马帽”。制作过程中的中间形态——先将细长的草(主要是来自厄瓜多尔的棕榈叶)编成一根根“管状辫子”,然后再一圈圈地盘成帽顶与檐沿。

这种编织法沿用两项关键技艺:首先,将棕榈叶纤维捆束,在纤维尚带水分时手工编成极为细密的螺旋辫子;辫子越细、越紧,成品帽子的品质越高。接着,把这根辫子按帽形从中心向外盘绕,并在接口处不断缝合,直到形成整个帽子。

虽然名字里带“巴拿马”,这种帽子的真正发源地是厄瓜多尔的Montecristi及其周边地区,工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看到长长的筒状草辫,是因为在编制过程中需要一根足够长的辫子,才能一次性从帽顶盘到帽檐,保证织纹连续、线迹平整,不用多次接头,最终成品才能既轻薄又结实。

不知不觉,已是13:00,该吃午饭了。从伞街往上走约5分钟,拐进一个胡同,再左转,上到一家有三层楼的餐厅,我们被安排在顶层,这样可以看着阿特蒂兰湖的风光。没有电梯,我让老板把游老师二位安排在了二楼,反正大家也都是份餐,并不是桌菜。

这是餐厅的顶楼,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下面这个蓝色花布包着的小饼就是当地的玉米饼,也是他们的每顿必吃的主食;花布下面还有一个篮子,看来这个饼一定要趁热吃。玉米饼在当地高地玛雅语中,被称作 wäy(发音近似 “why”、“”);在尤卡坦半岛使用的尤卡特克玛雅语里,则称为 waaj(发音近似 “wah-ah”、”娃哈哈“)。

中西合璧的套餐:有薯条也有米饭,主食是炸鳕鱼,配有少许蔬菜,也是生的,还有一片柠檬,一定要挤出汁来洒在鱼块上。

从楼顶上能看到下面长长的伞街,三排不同颜色的伞并非倒立,而是朝下的;房子的层顶大多盖的是铁皮,并不精致,但和周围的环境不失协调,这也许就是原始的魅力。湖面上不时有快艇来来回回,上下的游客非常多,但并不喧闹。

吃完饭又到大街上逛了逛;下午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前往安提瓜,虽然不到80公里,但都是山路,需要2个半小时车程,而且我们还得再坐船回到阿特蒂兰湖北岸的帕纳哈切尔小镇,时间算起来并不是很充裕。

但是我还惦记着早上没有上岸的圣佩德罗-拉拉古纳,离得并不远,我算了一下,要去也还是来得及的,跟早上的船长商量,他说得加60美金,我同意了,谁叫他早上勾起我们的好奇心呢?

回程的途中,我们再次来到了圣佩德罗-拉拉古纳的码头,这时船并没有多少,很快就上岸了。

码头上并没有商店,上岸也是一条伞街,但他们的伞变形了,成了四边形的花布,规则的连成一片,可以用来挡雨和遮阳,还可以作装饰,很有意思,看来这里并不会起特别大的风。

这里果然也很热闹,咖啡店、餐厅一个接着一个,大多靠近湖边;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显然大家也有些累,得找一家店坐下来休息,最好是能看到湖面的。14:52我们进了一家咖啡馆。

服务员热情地问我们来自哪里,我说中国,他显得有点意外,难道很少有中国游客来这里吗?

湖边阳台上有露天的高长凳子,但下午还是有点晒,我们还是选择了坐在大厅,但也能看到湖面。

也有人在湖上玩桨板、独木舟,虽有动感,但显得非常安静。

15:32离开,蔡老师在街上拍这只大鸟。

咖啡馆离码头5分钟,这个小镇的主街不大,但是都沿着湖边,在这里找个地方吃饭或享受休闲时光,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之前的那个小镇的主街是从岸边往山上去的。

原路走回码头。

回到了酒店,才发现门前正开着一树很高大的蓝花楹。

上下船时一定要小心,并没有很完善的接驳码头,栈桥修得倒是挺结实的。

接下来就是返回安提瓜了,16:57正式从酒店启程,和来时走的不是相同的路,也是山路,森林植物完好,村庄一个接着一个,大多数仍然是玛雅人生活的地方。

晚上八点才到达酒店,今天如果不去第二个小镇,不再坐在那里喝咖啡,或者我们不去参观那个织布店可可店,到达酒店的时候就会早很多。

到达酒店本来就有些晚,餐厅上菜又比较慢,一盘又一盘的端上来,但就是轮不到我们,等着大伙有些着急。

酒店名称是:Hotel Soleil La Antigua(五星级),房间的角落有一个壁炉,很有装饰感;尖顶木棚,墙上放着一个储水罐,但里面是凉水,可直接饮用,如想喝开水,则可以接到咖啡壶里烧开。

我的行李箱,16寸,25天也能装下我所有的行李

好在行李也是让服务员给大家送到门口的,到达房间已是21:00,这是我们此行25天到酒店最晚的1天了。

酒店离老城区并不远,也刚吃完饭,我似乎还精神满满,决定独自到古城去看看。说实话,在出来之前,我还特意查了一下,说危地马拉是世界最危险的国家之一,但自从我们进入它的首都第一天起,我们就觉得这里和别的国家没有什么两样。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它音译成“危地马拉”,台湾那边译成“瓜地马拉”。

网上这样介绍:安提瓜老城位始建于1543年,曾是中美洲西班牙殖民政府的首府。这里保存着大量17、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教堂、修道院和殖民时期住宅,铺石街道两旁是色彩斑斓的拱廊和木制窗口。三座火山环绕其侧,1981年,安提瓜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街上的人很少,偶尔开过来一辆汽车,他们也并不呼啸,也不开窗,除了安静,并没有什么异常。但由于缺乏了解,加之来之前的猜忌,说一点不害怕也是不可能的,但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街区中心的一个拐角处,有几家热闹的夜店,门口站着许多年轻人,透过一家的窗户,我看到里面跳舞的人很多,一名白人女子正深情的用双手搭在一位男士的肩上,很享受他们自己的舞姿。我快速地从店门口走过,没有回头。

我一直走到了老城的最中心广场,中间有一个打着灯光的石雕喷泉,周围坐着一些市民,边上有教堂、博物馆和市场,但晚上都关着门。


走和来时不同的路,22:00回到了酒店。明天上午我们将参观安提瓜老城,下午回到危地马拉城,乘飞机前往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址-蒂卡尔

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旅游   中美洲   玛雅   小镇   时光   两个   咖啡   危地马拉   火山   拉拉   酒店   码头   湖边   可可   辫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