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了解“帕金森定律”后,都不内卷了?它揭示了什么秘密

——被时间膨胀与权力游戏裹挟的现代人如何破局


深夜写字楼不灭的灯火,30页周报里精心排版的废话,会议室里轮番上演的表演式发言……我们曾以为这是奋斗的底色,其实英国历史学家西里尔·诺斯科特·帕金森早在1955年捅破那层窗户纸:

任务会填满你给它的所有时间,

组织会像癌细胞一样自我繁殖,

庸才最终会占据所有领导位子。

所谓内卷,不过是组织生病了的必然症状!

定律一:时间如何被悄悄偷走

帕金森在《经济学人》发表的核心洞察令人脊背发凉:“工作会自动扩张填满可用的时间”。

简单任务被无限复杂化,只因时间允许。

这解释了为何某些企业里:3天可完成的方案要“打磨”3周,5分钟能说清的事要开2小时会议,1页纸的决策要附30页分析报告。

时间膨胀的本质,是用过程表演替代价值创造。

中国人平均工作时长为49小时,荣登全球平均工作时长榜首。

可你扪心自问,真的所有的时长都是“必须”的吗?

定律二:平庸金字塔的自我建造

“帕金森定律”更残酷的是第二法则:“管理者倾向于任命能力低于自己的下属”

美国广告业先驱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佣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反之,若所用之人皆不如己,则公司终将沦为平庸。”

可帕金森却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不称职的管理者为巩固权力,倾向于雇佣能力低于自己的下属,形成“平庸繁殖平庸”的链条,一级压一级,最终垒成"平庸金字塔"

当组织以管理幅度衡量价值,扩编就成了最安全的权力游戏。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三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分给十个人,反而需要加班协调——这正是“人浮于事却人人喊忙”的悖论根源。

帕金森定律下的“虚假忙碌”和“组织泡沫”,迫使个体陷入无意义竞争(如加班时长比拼、汇报频次竞赛),这正是内卷的典型表现。

这也是从上到下反内卷行动的根本原因。

帕金森定律的终极启示

你看,某游戏公司取消加班费后,六点办公室空无一人,季度利润不减反增。这个反常识案例揭示的真相是:组织效率与人员投入并非正相关。

帕金森定律的伟大在于,它让我们看清:

内卷是系统设计缺陷,非个人努力不足!

时间膨胀源于目标模糊,非任务本身复杂!

平庸繁殖源自安全感缺失,非人才匮乏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效率是把事情做对,效益是做对的事。”当我们停止用虚假忙碌填充时间黑洞,当组织切断权力扩张的自动链条——那些曾吞噬我们的内卷浪潮,终将在系统重构中退去。

“拒绝以忙碌掩盖创造力的匮乏,让竞争回归价值本源!”这也正是反内卷年轻人们发自内心的呐喊!

#晒图笔记大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历史   帕金森   定律   秘密   时间   平庸   组织   权力   忙碌   价值   匮乏   链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