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着“上海Fine dining标杆”之称的米其林一星餐厅“EHB餐厅”,宣布将于9月28日结束营业后,正式与消费者暂别。
消息一出,餐饮圈一片哗然。这家曾让食客提前3个月抢位、人均消费曾高达近万元的“魔都最贵北欧菜”,在开业2年多后便宣布离场。
EHB的“膝斩式”降价不是营销翻车,而是高端餐饮泡沫被戳破的第一声脆响。
这句话我放在最前头,谁也别装外宾,近万元一位的晚饭,搁全世界都是“我要听个响”的价,可上海富人掏两万五不是为了吃顿“哲学”,他们要的是能拍照、能吹牛、能当社交货币的故事。
EHB给了他们什么?给了一片长得像枯叶的鳕鱼,配一句“这是北欧的孤独”,富哥富姐当场尬住,孤独我花两万五买孤独,不如回车里听陈奕迅。
别急着骂他们人傻钱多,中国高净值人群精着呢,他们算盘打得比收银机还响,第一次尝鲜可以,第二次就要算ROI,味蕾ROI、朋友圈ROI、面子ROI,哪项不过关,直接拉黑。
新荣记为什么天天爆满?人家把黄鱼做出花来,吃完你还能打包一份家烧带鱼给助理,情绪价值拉满,EHB打包啥?打包“风土”吗?
数据说话,2024年上海米其林三星二星加起来不过十来家,可半年内“摘星”或停业的就有三家,是三星主厨突然不会做菜了?不,是客人不想为“高冷”续费。
小红书上一搜“EHB”,关键词自动关联“贵”“不值”“吃了个寂寞”,点赞最高的帖子是“花两万五吃了一堂地理课”,评论区齐刷“劝退”,流量反噬比疫情关门还快。
降价到两千三,看似打三折,其实把最后一块遮羞布撕了,老客觉得“跌份”,新客觉得“两千多我也得吃顿明白饭”,结果翻台率没涨,差评率飙升,一条“服务生势利眼”的吐槽就能让预定位子再砍一半。
更惨的是成本端,北欧主厨团队签证、房租、冷链空运来的驯鹿苔藓,哪样能打折?人工占营业额42%,食材35%,房租12%,这三座大山不动,人均砍七千,等于每卖一位老板自掏腰包倒贴两千多,连银行短信都在问“您是不是被诈骗了”。
别以为高端餐饮就能玩“先亏损再垄断”,这个赛道没有规模效应,一天最多翻两次台,天花板低得抬手就能摸到,赔本赚吆喝只能唱三个月,第四个月供应商直接拖走你剩下的北欧手工盘子。
有人说是口味水土不服,其实是中国胃已经进化到“既要又要还要”的阶段,既要仪式感又要烟火气,既要故事又要饱腹感,最好吃完还能加碗葱油拌面,EHB那种“吃完饿回家点烧烤”的调性,注定只能做“一生一次”的打卡背景板。
别忘了,上海同一时段新开的Bistrot,人均380,用金华火腿吊高汤煮意面,月销9000份,老板笑得比米其林评委还甜,对比之下,EHB就像把“傲慢”两个字写进菜单,再让客人买单,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高端餐饮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从“我有多贵”变成“我有多懂你”,从“你看我”变成“我陪你”,从“米其林”变成“小红书五星”,谁先把身段放软,谁才能吃到下一波流量,可惜EHB弯腰的时候,膝盖已经碎了。
再说句扎心的,上海不缺新钱,缺的是“值得”二字,你让他觉得值,他就把你当深夜食堂,你让他觉得被上课,他转身就去直播间刷嘉年华,情绪价值这门课,北欧人补考也过不了。
EHB的离场给所有“高冷大神”提了个醒:在中国餐饮江湖,没有永远的C位,只有永远的流量,而流量最势利,谁给糖就叫谁爸爸。
别急着唱衰fine dining,市场只是挤掉泡沫,接下来会冒出“中餐+高端”“烧烤+侍酒师”“火锅+主厨发办”各种缝合怪,听起来离谱,但人家把客单价卡在1500,还能让你扶着墙出门,这就是“中国胃的胜利”。
所以,EHB不是失败,它只是把“贵”写成了“跪”,这一跪,跪出了高端餐饮的下半场:谁再敢用“孤独”“风土”“极简”当遮羞布,市场就教他什么叫“社死”。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