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团长王学礼》一封未及读到的家书,一段永载史册的忠诚

1949年夏天,一封家书正从西北战场辗转寄往陕西吴堡。信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解放全中国,这一天就要到来,让我们在胜利的时候再相会。我们的孩子将是新中国第一代最幸福的人……”写信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11师31团团长王学礼,收信人是他挚爱的妻子苏维仁。然而当这封信历经颠簸送到妻子手中时,33岁的王学礼已长眠在兰州城外的沈家岭上。

《英雄团长王学礼》

时长:1集× 45分钟

画质:高清

类型:历史纪录片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

从吴堡少年到铁血团长:一颗赤子心的成长之路

1938年,15岁的王学礼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加入革命队伍。这个来自黄土高坡的少年,怀揣着最纯粹的理想,在战火中迅速成长。他参加过陕甘宁边区反“围剿”斗争,历经百团大战的淬炼,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能征善战的指挥员。

兰州战役:西北战场上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

1949年8月,兰州战役打响。这座西北重镇是国民党军在西北地区的最后屏障,守敌凭借险要地势构筑了坚固工事。而沈家岭作为兰州防线的制高点,成为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

历史记载显示,沈家岭阵地纵深达300多米,明碉暗堡星罗棋布,被敌军自诩为“兰州锁钥”。8月25日凌晨,王学礼率领31团担任主攻任务。

血色沈家岭:用生命打开解放兰州的大门

战斗打响后,沈家岭瞬间成为人间炼狱。敌军依托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密集的火力网笼罩着整个山坡。王学礼指挥部队与敌军展开惨烈的拉锯战,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鲜血染红了黄土。

在最危急的时刻,王学礼亲自带领突击队冲锋。战士们回忆,团长始终冲在最前面,衣服被弹片撕裂,浑身是伤却毫不退缩。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31团终于撕开了敌军的防线,为全军打开了胜利之门。然而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一颗炮弹在王学礼身边爆炸,这位年轻的团长壮烈牺牲。

致敬英雄:为什么今天仍需铭记王学礼

兰州战役胜利74年后,沈家岭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王学礼和战友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依然巍然矗立。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无悔的担当。

《英雄团长王学礼》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缩影。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像王学礼这样的共产党人,放弃小家的温暖,义无反顾地踏上救国救民的征途。他们中有的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更多的人却像王学礼一样,倒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在王学礼短暂而辉煌的33年人生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最纯粹的本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那封未及读到的家书,那段永载史册的壮举,都在向我们诉说:今日中国的每一寸辉煌,都奠基于先烈们的铮铮铁骨之上。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为新中国诞生献出生命的英烈。他们的精神,如日月星辰,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END

编辑 | 吴雪

审核 | 王梦倩

复审 | 王文峰

策划发行机构 | 京商传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史册   家书   团长   忠诚   英雄   兰州   敌军   战役   吴堡   工事   陕甘宁边区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