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丢弃”的肉品与消费真相,:每一份浪费都是挣钱的遗憾


当我在超市门口撞见那辆满载着冻肉、骨头、鸡鸭的推车时,一群老阿姨争先恐后的“抢购”场景,让我瞬间加入了这场看似“捡漏”实则充满无奈的行动。三十多斤的肉品塞满了冰箱,可心里却没有多少捡便宜的喜悦,反而被一种“暴殄天物”的心疼感占据——这些在超市眼中该“丢弃”的食材,明明成色不错,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场,而这背后,藏着超市经营与消费市场的诸多真相。

一、“丢弃”的肉品:是浪费,更是挣钱的流失

看着那些还带着冰碴的三黄鸡、乌鸡、鸭子,还有堆成小山的排骨、龙骨、棒子骨,很难相信它们即将被当作“废料”处理。超市选择丢弃而非降价处理,看似是对“品质”的坚守,实则是对资源和利润的双重浪费。要知道,这年头钱不好挣,每一块被丢掉的肉,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打了水漂。

从采购、运输到仓储,这些肉品已经耗费了成本,即便降价销售,也能回收部分资金,总好过直接丢弃的零收益。可超市为何宁愿浪费也不降价?一方面是对“品牌形象”的顾虑,担心降价处理的肉品会让消费者质疑常规售价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应链管理的僵化,对临期或外观稍逊的商品缺乏灵活的处理机制。但在消费者眼中,这种“宁愿丢也不低价卖”的操作,实在是让人既心疼又困惑——毕竟,谁会跟“实惠”和“不浪费”过不去呢?

二、超市那些事:光鲜背后的经营逻辑

超市的货架永远琳琅满目,价格牌永远清晰明了,但在这光鲜背后,是一套复杂的经营逻辑。为了维持“日日新鲜”的招牌,超市对生鲜品类的损耗率有着严格的容忍度,一旦商品达不到上架标准(哪怕只是外观稍有瑕疵、或临近最佳食用期),便可能面临被“丢弃”的命运。

可这逻辑在消费者看来,却充满了矛盾。我们总抱怨超市东西贵,可看到这些被丢弃的“好货”,才明白超市的成本压力也不小。只是这种压力没有转化为更灵活的促销策略,反而以浪费的形式被转嫁了——转嫁到消费者要为“零损耗”的光鲜买单,也转嫁到社会资源的无端消耗上。

三、挣钱不易,珍惜每一份“可利用”的价值

这年头,钱不好挣是共识。打工人为了薪资绞尽脑汁,小商家为了利润精打细算,可超市这种动辄丢弃大量尚可食用食材的行为,无疑是在“挣钱”这件事上背道而驰。

如果超市能多一些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比如设立“临期/瑕疵商品折扣区”,既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又能减少浪费、回收成本,岂不是双赢?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该对“外观完美主义”少一些执念,毕竟,只要食材安全可食用,一点瑕疵或临近保质期,并不影响它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看着我家塞满冰箱的三十多斤肉,我既庆幸捡到了实惠,又为这种“捡漏”背后的浪费感到唏嘘。超市丢掉的不是“废料”,而是本可以赚到的钱,更是我们对资源该有的珍惜。但愿未来,超市能找到更合理的经营方式,消费者也能更理性地的看待商品,让每一份食材都能物尽其用——毕竟,在挣钱不易的当下,浪费,是最不该有的奢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美食   真相   遗憾   超市   消费者   光鲜   瑕疵   商品   实惠   逻辑   外观   成本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