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一场高级别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谈到中国稀土时,突然情绪激动。
她对着镜头大声说,我们已经准备好动用所有工具应对。她甚至威胁,如果和中国谈不拢,必将报复。

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一直强调理性外交,但在稀土问题上,她好像完全变了个人。
这一幕,让台下的欧洲企业家们,表情非常复杂。冯德莱恩失态的背后,是全球科技领导权的激烈争夺,欧洲的脆弱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它们是真正的“工业黄金”。你的手机震动、屏幕显示,需要它;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离不开它;最先进的战斗机、卫星和导弹,也必须用它。
现在世界正在比拼人工智能、6G通信和绿色能源。这些未来产业,全都建立在稀土之上。谁稳定地掌握了稀土,谁就拿到了通向未来的门票。相反,谁失去了稀土,谁的现代工业就会瘫痪。
所以,这根本不是普通的买卖,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战略竞争。

中国今天的“稀土”底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有过惨痛教训。
二十多年前,我们曾经用“白菜价”大量出口稀土。我们牺牲了环境,污染了土地,却只换来一点点钱。而西方国家,用低价买走我们的稀土,做成高科技产品,再用天价卖回给我们。
现在,我们醒悟了,我们不仅仅是稀土储量大国,更成了技术强国。我们在稀土提纯、加工和制造环节,拥有了绝对优势。比如,制造顶级永磁材料钕铁硼,中国企业的专利数量占全球80%以上。就算别的国家有稀土矿,他们也很难造出高性能的磁铁。

我们的“稀土护照”越来越严格,从开采到出口,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监控。想通过第三方公司,把我们的稀土转卖给不怀好意的国家,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北方稀土的负责人说:“现在每一批出口都要过‘安全筛’,想绕开我们,门都没有!”
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卡别人脖子,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开采的稀土,被用来制造瞄准我们的导弹,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中国的管控,是正当的防卫。

冯德莱恩这么着急,原因很简单:欧洲的工业体系,比美国更脆弱。
过去几十年,欧洲忙着把污染大、利润低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他们只想保留干净又赚钱的设计和品牌,稀土产业就是这样被他们放弃的。
现在,欧洲几乎95%的永磁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他们的高科技产业,就像一栋漂亮的房子,但地基却是别人提供的沙子。
欧洲的汽车业、风电产业和航空航天,全部都需要稀土。德国宝马和大众的电动汽车,需要中国的稀土磁铁来制造电机。法国的空中客车飞机,同样离不开它。一旦供应中断,这些工厂可能就要停工。

欧洲今天的困境,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他们长期跟着美国跑,动不动就对中方企业调查。他们既想享受中国稳定稀土供应带来的好处,又想在打压我们,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而且,欧洲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德国需要和中国做生意,法国有自己的算盘,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想法也不一样。之前就有欧洲公司互相举报,说对方把珍贵的稀土材料偷偷转卖给美国赚钱。大难临头,他们肯定会各自飞,根本团结不起来。

冯德莱恩说要动用“所有工具”。那我们来看看,她的工具箱里到底有什么宝贝。
第一个工具,是去世界贸易组织告状。这条路又慢又长,而且现在世贸组织本身就有很多问题,上诉机构都停摆了,等他们吵出结果,黄花菜都凉了。
第二个工具,是联合美国、日本等七国集团一起施压。但这个想法很天真,美国自己都怕稀土断供,虽然也在想办法重建自己的稀土产业链,但这需要很多年时间,而且成本非常高。美国自己都泥菩萨过江,怎么可能来帮欧洲?
第三个工具,是对中国进行技术报复。比如,不卖光刻机给我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如果不卖光刻机,它自己也会损失巨大,会让欧洲本就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
所以,冯德莱恩的工具箱,看着东西不少,但仔细一看,全是些生锈的、用不上的钝器。根本吓不到人。

欧洲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在想办法。
比如,打算重启在瑞典或格陵兰岛的稀土矿,但开矿没那么简单,欧洲的环保法律非常严格,当地居民会强烈抗议。要通过所有审批,可能就要花上十年时间。
他们也想去非洲、东南亚找新的供应。且不说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很差,安全不稳定。最关键的是,就算挖出了稀土原矿,最后还是要运到中国来进行精炼和加工。因为这一块的技术和设备,我们是最强的。
欧盟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落后更加明显,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清洁能源技术竞争力进展报告(2025)》显示,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依赖从中国进口,本土制造成本比中国高约60%。
欧盟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被寄予厚望的瑞典电池制造商北伏已在2024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

说到底,未来的博弈会继续,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中国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贱卖资源”的老路了,我们现在的管控,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产业链的稳定负责。
欧洲如果真的聪明,就应该立刻停止无用的威胁。他们应该放下身段,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和中国谈合作。继续在台上表演情绪失控,那么他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稀土,而是整个未来的产业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