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台积电露出“庐山真面目”,美媒:是我们想得太天真了

台积电这几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建厂动作,搞得全球科技圈议论纷纷。从2020年5月15日台积电宣布要在凤凰城设厂开始,当时的投资规模是120亿美元,大家都觉得这是响应美国政府推动本土芯片生产的号召。

结果呢,到了2022年12月6日,他们办了个设备到厂的典礼,美国总统拜登还亲自去站台,夸这事儿标志着美国制造业回归。典礼上台积电直接把投资总额拉到400亿美元,计划建两座厂,第一座2024年投产4纳米,第二座2026年上3纳米。

拜登讲话时提到芯片法案补贴52亿美元,现场还有苹果、高通这些大客户的高管捧场。看起来挺热闹的,美国那边科技媒体沾沾自喜,觉得本土芯片水平要起飞了。

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台积电去美国建厂,说白了是为了靠近客户,减少供应链风险。高通、苹果、AMD这些美企离不开台积电的代工服务,因为英特尔自己搞不出稳定的7纳米或5纳米,三星的3纳米良率又低得一塌糊涂,导致高通的骁龙处理器老出问题。

台积电高层解释,选择凤凰城是因为地理位置好,方便服务北美市场,还能拿到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支持。建设过程中,他们从台湾派工程师过去监督,本地招聘员工,设培训计划。

但问题也出来了,文化差异大,工作节奏跟不上,安全规范适应慢。2023年上半年劳动力短缺,工会还闹事儿,环保团体质疑水资源使用,因为芯片厂耗水量巨大。台积电只能用循环水系统来应对。

快进到2024年,第一座厂开始试产4纳米芯片,产量慢慢爬升。苹果成了首批大客户,用在手机处理器上。第二座厂的建设也跟上,基础工程年中完成。

到了2025年,台积电又宣布破土建第三座厂,聚焦2纳米和更先进制程,目标2030年底量产。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在财报会上说,这响应人工智能需求。10月,他们透露正洽购第二块土地,支持额外产能。

总投资已经超过1650亿美元,包括三座厂和后段封装设施。凤凰城工厂群变成“巨型晶圆厂”模式,但成本压力不小。

张忠谋早在2023年3月演讲就直言,美国制造成本比台湾高50%,能源、劳动力、供应链都贵。工厂运营初期,毛利率稀释2到3个百分点,后期可能到3到4。

台积电的全球动作更让人看清他们的打算。2023年1月,魏哲家在财报电话会上说,公司正评估欧洲和日本设厂,分散产能。

2024年2月,日本熊本第一厂开幕,用成熟制程服务汽车和消费电子客户。第二厂12月动工,2027年底投产先进逻辑芯片,投资超200亿美元,日本政府补贴占40%。德国方面,2023年8月签约德累斯顿厂,投资110亿美元,2024年8月破土,2027年启动28纳米和22纳米,主要供汽车产业。

台积电还计划在欧洲建更多厂,甚至在慕尼黑设芯片设计中心。5月28日,他们宣布今年晚些时候开张,这是欧洲首个类似设施,跟本地伙伴合作。

这些布局不是随意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看得很透,他觉得赴美建厂不会真帮美国实现制造业全面回归,因为成本太高。

美媒像《纽约时报》和《连线》杂志报道过,台积电把最先进技术留在台湾,比如3纳米2022年12月29日在台湾Fab 18厂量产,苹果是主要客户。

亚利桑那的4纳米和3纳米投产时间落后台湾两年多。媒体分析,美国起初以为吸引台积电就能复兴产业,但忽略了成本和人才难题,想法太单纯。报道引用业内人士,说台积电的策略是降低地缘风险,同时守住技术主导。

2020年9月15日后,台积电遵守美国出口管制,停供华为先进芯片,转向稳住苹果、高通这些客户。2024年10月,他们发现部分芯片通过第三方进华为产品,马上暂停供货,通报美国当局。

这事儿加剧了紧张,但没停下工厂脚步。2025年上半年,美国厂首次盈利,净利45.2亿新台币,算是个小里程碑。

但整体看,台积电的营收增长主要靠AI需求,2025年第三季收入涨30.31%,到9899.18亿新台币,约331亿美元。全年营收预计增长34%到36%,资本支出拉到400亿美元。

美媒评论越来越直白。有些报道说,台积电呼吁美国免除半导体关税,以免影响建厂计划。2025年5月23日,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台积电致函商务部,担心关税抬高成本。

另一边,特朗普时期就开始推动台积电去美国,2025年3月4日,台积电宣布总投资1650亿美元,建三座厂和两座先进封装厂。特朗普视此为他的政策胜利,但岛内有声音批评这是技术外流。

美媒像CNN和《纽约时报》细数挑战:建厂四年没产一颗芯片,进度慢,工会纠纷,2023年7月台湾工程师抵达时发现几乎零起点。2024年8月14日报道指出,累计投资650亿美元,三座厂规划中,但实际生产拖延。

台积电的真面目渐渐露出来了。他们不是一心帮美国,而是借机扩大海外市场。赴美只是第一步,后面跟上日本、德国,甚至更多欧洲厂。

魏哲家在2025年10月16日财报会上说,美国新厂将加速升至2纳米,准备拿下第二块地,建超大晶圆厂聚落,支持AI和高效运算。

熊本厂2024年底量产良率好,德国厂进展顺利。分散产能降低风险,同时维护台湾核心研发。高雄和新竹园区仍是重心,2纳米2025年第四季量产。

美国那边,芯片法案补贴吸引外资,但实际效果打折。英特尔本土厂先进制程慢,三星也面临良率问题。台积电的价格策略也变了,2026年起先进节点涨价5到10%,美国产芯片可能贵30%。

这让美媒感慨:我们想得太天真,以为台积电来就能解决一切。实际,台积电得了补贴和市场,还守住技术控制。2025年10月17日报道显示,第一厂已产4纳米,第二厂2028年上3纳米,第四厂用2纳米和A16技术。

失去华为后,台积电没太多选择,只能加速扩产。2025年,亚利桑那厂毛利率压力大,日本厂招聘超2000人,交通拥堵延缓进度。德国厂联合英飞凌和博世,创造3000就业。

台湾投资继续,2纳米在新竹和高雄。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地,成熟和先进订单多。台积电未来怎么走,取决于需求和政策。

各方都在看,他们会不会更拥抱大陆企业,还是继续分散。总的来说,这事儿告诉大家,芯片产业不是简单搬厂就能复兴,得看成本、技术和市场现实。

台积电的举动像一面镜子,照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美日德政府视角不同,美国重本土复兴,日本重汽车芯片,德国重特殊制程。

台积电从中平衡,赚补贴,扩产能。2024年10月14日报道说,台积电大部分生产还在台湾,但斥资数百亿在海外建厂,对冲地缘紧张。卫星图显示全球布局清晰,台湾霸主地位难动摇。

美媒反思,特朗普的“美国制造”梦碰上现实,台积电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试水,2020年投650亿,但挑战多。2025年8月19日报道指出,沙漠环境加剧困难。

整体看,台积电没全盘转移技术,初期保留先进工艺在台湾,但2025年加速2纳米去美国。台当局有不满,但公司推进。业界忧核心外流影响安全。特朗普施压,台积电回应投资,但划清界线,不想合资开公司。

成本高企是痛点,张忠谋总结,美国移厂是代价高、徒劳的事。菲尼克斯厂首期投产,但工会争议没完。西部半导体展移师亚利桑那,吸引台厂布局,但多观望。

结语:

这波操作,台积电稳住客户,分散产能。美国得厂房,就业增,但先进技术转移慢。美媒醒悟,太天真。未来,中国市场订单手软,台积电选择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科技   庐山真面目   天真   三星   美国   纳米   芯片   台湾   美元   亚利桑那   德国   先进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