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圈在9月18日炸了个大新闻:英伟达掏出50亿美元真金白银入股英特尔,这对斗了十几年的老冤家突然“握手言和”,不仅官宣三大合作,两家CEO还同框直播称这是“历史性联盟”。
要知道,他俩当年可是为了专利闹上法庭的死对头,如今突然抱团,到底是真情重归于好,还是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换?
先说说这对“冤家”的陈年旧怨,早在2004年,两家还曾是合作伙伴,英特尔授权英伟达生产兼容自家CPU的集成显卡,英伟达也开放专利给英特尔用。
但好景不长,2009年英特尔起诉英伟达,说新CPU的授权协议不算数,英伟达立马反诉对方违约,最后闹到法庭和解。
英特尔掏了15亿美元封口费,两家彻底撕破脸,英伟达从此放弃集成显卡,一门心思做独立GPU,英特尔则自己捣鼓显卡业务,成了实打实的竞争对手。
谁能想到,16年后居然会以“投资方+合作伙伴”的身份重逢,这次英伟达的50亿“输血”,对英特尔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看英特尔最新的财报就知道,这家昔日半导体巨头日子有多难:2024年全年净亏损192亿美元,2025年中报还是亏了39亿美元,市值只剩1295亿美元,比起2000年巅峰时的5000多亿缩水一大半。
更头疼的是,它全力押注的代工业务一直缺大客户,制程工艺还落后于台积电,不少分析师都觉得这业务得亏到2027年。
而英伟达这波投资加合作,直接帮它登上了AI这艘“快船”,股价当天就暴涨近30%,堪称久违的高光时刻。
但英伟达可不是做慈善,这笔投资藏着明确的战略算盘,黄仁勋直言“这不是选择,而是必需”,毕竟英伟达有自己的软肋。
它的高端GPU一直依赖台积电代工,供应链太单一,要是遇到产能紧张或地缘风险,很容易掉链子。
和英特尔合作后,未来说不定能把部分芯片交给英特尔代工,分散风险。
更关键的是,英特尔的x86生态太成熟了,全球大部分企业云服务器都用x86架构,笔记本电脑一年能卖1.5亿台,英伟达通过合作能借x86的船,更快渗透PC和数据中心市场,这可是个年营收近500亿的大蛋糕。
至于双方的核心合作,说白了就是“强强互补”的生意。
一是用英伟达的NVLink技术打通CPU和GPU,让两者连接更顺畅,性能直接升级;二是英特尔给英伟达的AI平台定制x86架构CPU,相当于为AI算力搭好“地基”;三是针对普通消费者,英特尔会推出集成英伟达RTX显卡的芯片,以后买电脑可能会见到“英特尔CPU+英伟达GPU”的原生组合。
有意思的是,两家都强调不影响自己的原有路线,英伟达继续搞ARM架构的CPU,英特尔也接着做自家的Arc显卡,典型的“合作不排他”。
外界最关心的是,这波合作真是“一笑泯恩仇”吗?
其实从双方表态就能看出门道,黄仁勋特意澄清“不是政府推动,只关乎技术与产品”,潜台词就是“我们是纯商业合作,别想多了”。
而英特尔虽然拿到了资金和订单,但代工业务的硬伤还在,工艺落后的问题不是靠一笔投资就能解决的,能不能留住英伟达这个潜在客户还是未知数。
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利益联姻”:英特尔需要资金和AI资源续命,英伟达需要供应链备份和生态渠道,当年的恩怨只能先放一边。
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这两家龙头联手影响可不小,以前是CPU、GPU各自为战,现在打通技术壁垒后,AI基础设施和PC产品的性能可能会迎来新突破。
但也有人担心,两大巨头合作会不会形成垄断?不过从目前来看,AMD、台积电这些玩家的竞争力还在,这场“联盟”更可能搅动行业格局,而不是一家独大。
总的来说,英伟达和英特尔的握手,没有那么多“江湖义气”,更多是成年人的现实选择。
50亿投资买不来真朋友,但能买来互相需要的资源。
至于这场合作能走多远,还要看后续技术落地和利益分配——毕竟在半导体圈,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老冤家能不能真的“泯恩仇”,还得让市场和时间说了算。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