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伴去看了一天外孙女,这一天说长不长,说短真也不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估摸着我这点生活波澜,到底也是许多人都曾有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平凡琐事。
年轻时,觉得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辛苦再多也心甘情愿,盼着他们顺顺利利、安安稳稳。
一辈子为孩子操心,从穿衣吃饭到成家立业,当爹妈的哪一样不是亲力亲为?转眼,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这做父母的身份变了,却仍旧习惯了牵肠挂肚。人到老年,回头看看,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我们做父母的心啊,总是不舍得让儿女受一点苦。
可昨天的场面,让我一时间五味杂陈。
老伴在厨房低头忙碌,一边大汗淋漓地炒菜,一边还得哄着外孙女。然而女儿下班回来,见厨房门没关,语气不善地训斥了几句油烟的事。
老伴当时的脸色,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她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难受得很。
中午饭桌上,她一口都没吃。我知道,这些委屈她不爱往外说,只是自己忍着。
其实你说这点事,大吗?真要讲,也不过是家里常见的小摩擦。但每个老人的心里,那些为孩子默默付出、期望得到理解的渴望,或许只有同龄人才懂。
我们不是不讲道理,也知道女儿累,下班回来想家里清清爽爽,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一句随口的话,就可能搁在心上好久。
这是人之常情。
想起一句古话:“养儿防老,积善成德。”可现实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老两口帮着带孩子、照看家务,满以为是添把手,结果却事与愿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才体会到,跟孩子们相处,也需要分寸和智慧。
啥事都插手,容易惹人烦;太过疏远,又怕越走越远。年纪越大,这种进退两难的感觉反倒更多。
有人说,老人像旧时的家具,在一个新的家庭里,总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摸不透孩子们的脾气。
孙儿可爱,带起来却真是累。一天东奔西忙,后来菜也做了,桌也收拾了。
晚上刚送女婿下班,老两口就赶紧离开女儿家,出门那一刻,我们竟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
人就是这样,有时候自家气氛还没外人家自在。站在夜色里,老伴轻声感叹:“还是咱俩过日子舒服。”果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却未必有理解父母的孩子。
其实回头说,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柴米油盐里的摩擦,比起大风大浪来,虽没有刀光剑影,却最能磨人心性。
幸好,有相互陪伴的老伴,有一份看淡的心气。正如苏东坡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活一辈子,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彼此相守,平安健康,少些委屈,多一点理解就足够了。
有位朋友曾安慰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计较多了自己难受。不如装糊涂,把心放宽了,看得开、想得开,生活也会顺一点。”
我很赞同。儿女各有打算,不必强求他们什么回报。偶尔帮他们一下,自己也别上心太多。
人到晚年,学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该松手时学会放手,给儿女空间,也留点自由给自己。
写到这里,想问问同龄的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曾为了这些家庭小事,悄悄抹过泪、闷头生过气?人到了这个岁数,其实最渴望的不过是一句理解、一个微笑而已。
愿我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温柔岁月,彼此善待,心中无撼。生活不易,愿大家都能笑对风雨,岁月静好。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