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餐厅“现做”招牌消失,诚信经营岂能“涂黑”?

□ 王乐乐(中南民族大学)

9月17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绿茶餐厅已悄悄撤下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其外卖餐具上“无预制菜”字样也被涂黑。与此同时,喜家德门店“拒绝预制”的标语也被涂抹遮盖。这一系列操作,不禁让人质疑:餐饮企业的诚信底线究竟在哪里?(9月17日 《南方日报》)

曾几何时,“现做”是绿茶餐厅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卖点,可如今却避之不及,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咋舌。事实上,从绿茶集团招股书可知,其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大部分食材制备外包,门店仅需简单操作即可上菜。这种模式虽提高了运营效率,但与此前“无预制菜”的宣传明显相悖。企业为追求扩张和利润,选择依赖预制菜本无可厚非,但为何不能坦诚面对消费者呢?

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态度本就两极分化,而商家隐瞒预制菜使用情况的行为,无疑是在加剧矛盾。2024年3月,杭州绿茶餐厅“佛跳墙”未标注预制菜事件,已引发消费者对品质和新鲜度的担忧。如今,又以“涂黑”“涂抹”等方式试图掩盖事实,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更是对自身品牌信誉的透支。

在“西贝预制菜”风波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关注度空前提高。餐饮企业此时更应注重诚信经营,而非试图通过“遮羞”来蒙混过关。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尽快完善预制菜标识规范,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商家不敢、不能、不想隐瞒预制菜使用情况。

绿茶餐厅“现做”招牌的消失,是一个警示。它提醒餐饮企业,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诚信都是立足之本。只有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如实告知菜品情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即便短期内能获得利润,也难以长久发展。毕竟,在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不诚信的行为都可能被曝光,最终自食恶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美食   招牌   餐厅   消费者   绿茶   知情权   餐饮企业   诚信   情况   利润   中南   商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