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还在斯德哥尔摩会谈现场怒气冲冲地威胁中国,扬言要把对华关税拉回三位数,甚至不惜放话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进行500%的惩罚性关税。
但仅仅过去72小时,这位美财长的态度就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川剧变脸”——不仅在CNBC采访中亲口承认美国已经撤销了12项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更在社交媒体上称中国为“伟大国家”。
这一场从威胁到示好的戏剧性转变,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就在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束后,美方原本信心满满地以为可以“软硬兼施”,逼迫中国在稀土出口和临时关税协议上让步。
结果却出乎意料,中国不仅态度冷静,反而在关键问题上丝毫不松口。尤其是在稀土问题上,中国的应对堪称精准——民用企业双倍配额,军工巨头一律驳回。这让美国原本寄望通过“芯片换稀土”的算盘瞬间落空。
7月30日,贝森特接连对中国发出威胁,称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崩溃”,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将“被全世界唾弃”。但面对美方的挑衅,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表现出的却是一贯的冷静与从容。
中国网信办还于7月31日下午约谈了英伟达,质疑其向中国出口的H20芯片存在安全后门问题,这无疑是在技术领域释放出更强硬的信号。中方的“以静制动”,让贝森特措手不及。
美方深知,中国在全球稀土深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几乎不可被替代。中国掌握着全球92.3%的稀土分离产能和86%的深加工专利技术,而美国军工产品60%以上依赖中国稀土供给。
这是一条真正的命脉,不容闪失。尤其是F-35战机、特斯拉电机等高端产业链,对高纯度稀土的依赖极高。一旦中国彻底断供,美国相关生产线将全面停摆。
就在8月1日,贝森特突然将前一日的强硬言论一扫而空,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们正在与中国推进一项将惠及我们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这不仅是一次措辞上的妥协,更是美方对现实政治压力的不得不低头。
背后压力之大,远超外界想象。《华尔街日报》在8月2日曝光了一份财政部内部评估报告,称如果美国全面恢复对华加征关税,仅半导体行业一年将损失240亿美元,通用汽车的每辆车成本将增加3000美元。
这还不包括通胀对民众生活带来的连锁反应。调查显示,美国中产家庭每年因关税多支出2600美元,45%的家庭取消暑期旅行计划。
特朗普政府知道,一旦彻底得罪中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欧盟内部,冯德莱恩与特朗普的贸易协议在成员国层面碰壁,迟迟无法推进。而中国方面却在加快与欧洲的合作步伐。
冯德莱恩访华之后,中欧会谈频率迅速提升,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多个关键领域。这让美方意识到,如果不能稳住中美关系,自己将被全球经济新格局甩在身后。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这一时间段内迅速加强了与巴西、俄罗斯等国的战略资源合作。中巴签署《矿业领域合作2025-2026年行动计划》,将稀土作为重点合作对象;中俄则开展了“海上联合-2025”联合军演,释放出强烈的战略协同信号。
在金融领域,中方也在悄然布局。中俄巴联手推动区块链贸易结算系统,沙特石油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升至20%。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寻找新的货币锚定体系。在这样的全球趋势下,美国若不能稳住中美这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将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
此时,特朗普的国内压力也已山雨欲来。12个州组成反关税联盟,将特朗普告上联邦法院,指控其滥用总统权力。多家企业濒临破产边缘,半导体制造商Wolfspeed已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与此同时,美联储面对36万亿的国债压力,始终不肯降息,令特朗普焦头烂额。
8月1日当天,特朗普再次公开要求鲍威尔辞职,并指责美国劳工统计局“伪造就业数据”,还突然解职局长,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制造经济繁荣”的假象。
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大量资金正悄然撤出美国,流向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这一趋势正在削弱美元霸权的支撑基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贝森特的“变脸”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中国的尊重,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而是基于对现实格局的清醒认知。
中美经济总量接近,军工、科技供应链深度绑定,任何一方都难以承受彻底脱钩的代价。尤其是中国手中掌握的稀土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压倒美方的“王牌”。
6月中旬,中美曾秘密达成“稀土换芯片”的框架协议。中国承诺加快17种战略稀土出口审批,但牢牢控制军工级材料审批权;美国则松动EDA软件和14nm芯片设备出口限制。
美方原本以为可以借此“换来”中方妥协,结果却发现,中国在全球战略资源领域已全面领先。中国稀土研究院日前宣布突破7N级超高纯钕铁硼量产技术,这一技术比美国实验室样品高出两个数量级。
五角大楼甚至不得不派C-17运输机飞往澳大利亚运稀土,可惜运回去的还是得送到中国投资的马来西亚工厂加工。这场“绕地球一圈”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技术依赖的真实写照。
更令人尴尬的是,美方曾试图拉拢越南、澳大利亚等国组建所谓的“稀土联盟”,但由于加工技术不过关,加工良品率极低,计划胎死腹中。现实让他们明白,没有中国,全球高端制造就无从谈起。
中国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也展示出足够的合作诚意。在民用稀土出口上,中国并未封锁,反而适当增加对美出口比例,体现出“开放合作”的姿态。这种“有保有压”的策略,让美国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合作的可能。
正因如此,贝森特才在8月1日承认中美“已具备达成协议的条件”,并乐观预测有望在8月12日前达成一致。尽管外界普遍认为这只是“框架性协议”,但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内容。
这个世界,只相信实力与互信。从一个“破坏美国制造业的对手”,到一个“与我们并列的伟大国家”,贝森特的转变,不是灵魂洗礼,而是现实逼迫下的清醒认知。
特朗普的全球“对等关税”战略已陷入泥沼,而中方则通过技术突破与全球协作,悄然构建起新的经济秩序。8月1日,美国对全球69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却迟迟不敢落下最后一锤。
这份“克制”,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对抗风险的本能。在新时代的全球博弈中,谁掌握核心技术、关键资源和全球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中国,正是那个握有主动权的国家。
美国这次的“认怂”不是偶然,而是中方以实力换来的尊重。中国不惧威胁,不怕讹诈,凭借自身硬实力和全球布局,正在一步步扭转中美博弈的天平。未来的中美关系,仍有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继续保持战略定力、科技攻坚和全球协作,就一定能走得更稳、更远。
信息来源:
[1]中美谈完了?特朗普将做出决定,美财长说出实话:中方恐面临3位数关税 速看前沿
[2]中美瑞典经贸会谈:多维博弈的战术暂停|北京观察 直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