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毛岸青去世,邵华亲自打电话给毛岸平,他们最后相见在1997年

毛岸青是我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的次子,他的一生低调而坎坷。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他的妻子邵华在悲痛中亲自给毛岸平——毛泽东堂弟毛泽连的儿子——打了电话,告知这个消息。而毛岸青和毛岸平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97年毛岸青回韶山探亲的时候。

毛岸青的家庭

毛岸青出生在湖南长沙,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他上面有个哥哥毛岸英,下面有个弟弟毛岸龙。家里本来挺温馨的,但好景不长。1930年,杨开慧被军阀何键杀害,年仅29岁,那时候毛岸青才7岁,三个兄弟一下子没了妈。毛泽东当时在江西忙着领导革命,三兄弟只能先由亲戚照顾着。

1931年,毛泽民把他们送到上海,托给地下党照看。可没过多久,1932年,顾顺章叛变,地下党活动被迫停了,兄弟仨流落街头,靠捡垃圾、卖报纸过日子。毛岸青还在上海街头被巡捕打伤了头,这对他后来的身体和精神影响特别大。

1936年,党中央费了不少周折,把毛岸青和毛岸英送到苏联读书。毛岸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一起去,后来也没了消息。在苏联,毛岸青化名“谢尔盖”,进了国际儿童院,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也不错。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他还主动申请参军,想上前线,后来被劝住了。1947年,他回到我国,化名“杨永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的土改工作。那时候土改是件大事,他跟着工作队走村串户,分田地、学政策,干得挺踏实。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当了俄文翻译,翻译了不少苏联的政治理论书,比如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著作,对我国早期的思想建设帮了不少忙。不过,他的命运真挺坎坷的。

1950年,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年仅28岁,这对毛岸青打击特别大,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后来,他被确诊患上了精神疾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具体原因不太好说,但跟早年的颠沛流离和头部受伤肯定脱不开关系。从那以后,他没法像普通人那样正常工作,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

1952年,毛岸青独自骑马从湘潭赶到韶山探访故居,那是他少有的几次回乡。这次他还见到了毛岸平——毛泽连的儿子,当时毛岸平还小,两人聊了聊韶山的事,算是结下了缘分。毛岸青一辈子低调,几乎不掺和政治,也不追名逐利。

他身体不好,能干的事不多,但一直坚持翻译工作,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革命事业。说到毛岸平,他是毛泽连的小儿子,算是毛岸青的堂侄。毛泽连是毛泽东的堂弟,兄弟俩关系不错,毛岸平小时候常听父亲讲毛主席的事,对毛家人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毛岸青的晚年基本上是在病痛中度过的,心脏病、精神疾病轮番折磨着他。他没留下太多公开的痕迹,但从他坚持工作的态度,能看出他对党和国家的那份心。

与邵华的婚姻生活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了婚。这段婚姻挺有缘分的。邵华1938年10月出生在延安,是陈振亚和张文秋的女儿。她父亲是1927年参加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母亲是中共早期党员,家里满满的革命传统。

邵华小时候日子也不好过,1940年代她在新疆跟着母亲被关了四年监狱,后来1946年被党中央营救回延安。1959年,她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转到大连师范学院读书,毕业后又回北大深造,脑子特别灵光。

邵华和毛岸青是怎么认识的呢?其实她跟毛家早有联系。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她从小就知道毛岸青这个人。1950年代末,毛岸青在大连疗养,邵华正好在那边,两人碰上了,开始通信,慢慢有了感情。

1960年,毛泽东听说后挺支持的,鼓励他们结了婚。婚礼在大连办得很简单,没啥排场,符合咱们党的作风。婚后,邵华特别用心照顾毛岸青,尤其在他身体不好的时候,基本上是形影不离。

1970年,他们的儿子毛新宇出生,毛泽东亲自给孙子取了名字,家里总算多了点喜气。邵华是个很能干的人,1966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她在军事科学院工作,1995年还被授予少将军衔。她喜欢摄影和写作,出过不少书,比如记录革命历史的摄影集和文章,在圈子里挺有名的。毛岸青身体不好,家里大事小事都靠邵华撑着。她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丈夫和儿子,压力特别大,但从没抱怨过。

毛岸青晚年病情加重,心脏病越来越严重,走几步都喘得厉害。邵华陪着他跑医院、找医生,尽量让他过得舒服点。两人感情特别深,邵华常说,毛岸青虽然身体不行,但心是热的,对革命事业始终没变过。他们夫妻俩没啥惊天动地的事迹,但那种相互扶持的劲头挺让人感动的。

说到毛新宇,他1970年出生,后来也走上了学术和军事的路。他在国防大学读了博士,当过军事科学院的教授,还被授予少将军衔。毛新宇性格低调,平时不怎么抛头露面,挺像他爸毛岸青的作风。他后来回忆,父母感情特别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条件一般,但总有种温暖的感觉。

邵华不光是毛岸青的妻子,还是他的精神支柱。毛岸青晚年离不开她,她也把这个家撑得稳稳当当。2007年毛岸青去世后,邵华强忍着悲痛处理后事,还亲自给毛岸平打了电话,通知这个消息。她自己身体也不好,但一直硬撑着,直到2008年因病去世,享年69岁。

最后的相见与离世

1997年,毛岸青带着邵华和毛新宇回韶山探亲,这是他和毛岸平最后一次见面。那时候毛岸青身体已经很差了,心脏病让他走路都费劲,但还是坚持回老家看看。

毛岸平在韶山热情接待,陪着他们一家去了毛泽东故居。毛岸青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了“我酷爱韶山”,短短几个字,能看出他对家乡的感情有多深。毛岸平后来回忆,那次见面毛岸青话不多,但眼神里满是对韶山的留恋。

韶山是他父母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童年的根。1997年那会儿,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期,韶山也变了不少,毛岸青看着这些变化,心里估计挺感慨的。毛岸平在韶山管理局接待科干过活,对毛家人回乡特别上心。他陪着毛岸青一家转了转,聊了聊家乡的事,两人的感情因为这次见面更近了一步。

时间过得快,到了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邵华当时在北京医院陪着他,走的时候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给毛岸平打了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

毛岸平接到电话后挺难过的,特意嘱咐记者别去打扰毛岸青的家人,挺护着他们的。4月2日,毛岸青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毛岸平从韶山赶过来,代表家乡人送了悼念。追悼会很简朴,来的都是亲朋好友和一些老同志,符合咱们党的传统。

邵华在追悼会上提到,毛岸青临终前有个愿望,希望能葬在母亲杨开慧墓旁边。这个愿望挺感人的,他从小没了妈,对杨开慧的感情特别深。2008年,邵华也因病去世了,走之前说想和毛岸青葬在一起。后来,他们的骨灰被安放在长沙杨开慧烈士陵园,算是圆了这个心愿。

毛岸青一辈子跟病痛作斗争,邵华默默撑着家,毛岸平守着韶山的那份情,他们没啥豪言壮语,但那种朴实劲儿特别接地气。说到韶山,那是毛主席的根,也是毛家人的牵挂。1997年的相见和2007年的电话,串起了他们的故事,也让咱们看到毛家人之间的那份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历史   邵华   韶山   苏联   身体   北京   大连   感情   军事科学院   工作   心脏病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