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雷军,小米YU7还有啥炸点?聊点不敢说的【大小马聊科技80】

今天我们很开心请到老朋友一苒,聊聊小米YU7和它的友商竞品们,大家都说YU7抢到就是赚到,我先问问一苒,你抢到了吗?

没抢,抢也抢不到,我听说两分钟不付钱就 20 个周以后了。

为啥不抢?

小米YU7发布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十年前的一苒会抢,这不是一苒老了嘛对吧,主要是我不行了。这个感觉跟我也挺像的,当时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个自助叫比格比萨,只要上一大盘鸡翅,大家就一下都聚过去了,就在那抢。

我十年前我记得在凯迪拉克工作的时候,我在市场部,我那时候就抢过小米的新款手机,那时候我就发现它从包装到文案,再到产品的 UI 设计,方方面面,其实它有很多满足中国的本地化需求的地方,跟我以前买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苹果手机都不一样。

所以它其实带给我那个时候一种额外的价值,而且又特便宜,所以我还拿这个跟起亚凯迪拉克的同事们显摆,当然他们很多都是上海的精英的朋友们和外地的精英朋友们,他们都用着最新款的苹果,他们大部分是不屑我的这种宣传的。

但我想我当时的那个状态可能是今年很多喜欢SU7,喜欢YU7的朋友的那种状态,我那时候还跟我在湖北的外甥连线,他特别年轻,因为那时候还高中生嘛。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他跟我说过一句话,原话是这样的,他说舅舅,你们这样的人才买摩托罗拉、诺基亚,小米是年轻人的手机,我们年轻人就得买小米。当时我一下子感觉我外甥跟我划清界限了,把代沟划得特别清晰,我们被定位为中老年人,他是祖国的花朵。

我觉得小米是特别擅长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的,年轻人又是活跃的网民,行动力又很强,时间也相对比较自由,热情又很充沛,所以就能导演这样的一场大秀。

那你们觉得小米这个车,它一天不到锁单量就破 20 万,这个成绩有出乎你们意料吗?说实话我觉得差不多,因为从SU7的市场反馈来说,我觉得差不多,而且其实这个车的样子很早之前就已经流露出来了,法拉利的同款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

前两天我还发了个微博,就是说小米的锁单和大定和其它家的大定、小定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不能完全放在一个标准去比较,小米肯定这个锁单量是非常优秀,但是它其实也是当时发布会做了一个特别聪明的策略,就是说你可以把SU7的之前的订单转到YU7上面,其实也顺便解决了一个之前小米SU7 Ultra的一个争论问题,当时不是说可以选碳的前机舱盖,但是其实它的功能性有限,所以有一些小米SU7 Ultra的车主想要去退订单。

但我觉得真实原因是因为SU7 Ultra的保值率不够好,远不如小米SU7,所以找个理由去退订单。那这次你可以把SU7的订单转到YU7上面,也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这个是小米策略方面一个非常聪明的点。

我有一个朋友在苏州他是个律师,他其实为这个事情起诉了小米,就是为了挖鼻孔的这个舱盖的。

空气套件是吧? 这空气套件,我感觉他可能比较特别,他是属于这种,也不是为了退订来起诉,他起诉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前后说法是不一致的。我还去跟他好好地聊了聊,节目都做好了,但是时值YU7上市前后,我就怕这时间特别敏感对吧?人家这一周大功臣,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发。如果基于一种好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万一被封号了,这个误解了啊,那得不偿失,所以我这一直就没发。

我看有一个网友他说的挺有意思的,他说米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真的是狠狠抓住了男女车友的冲动点。男生的荷尔蒙其实是看赛道成绩,纽北最速千匹马力啊。女生就是你要外观好看,颜色要好看,然后还要防晒。就这些放在门面上的点,小米都抓得特别准,而且我自己去看小米的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你坐进去,我觉得内饰你还能玩出什么花,现在中国都已经那么多东西,诶它就有那个天际屏,一下子就能把你吸引住,就是非常非常直观的。

有很多人都说选车跟找对象是一脉相承的嘛。大部分的年轻人他其实还是很重视那个第一眼那种惊艳的感觉,那种心跳的感觉,小米真的做得太好。

我们之前节目里聊过的李飞飞,她就说嘛,人的感官体验其实 70% 都是来自于视觉,20% 来自于听觉,其他的就只占10%。那小米紧紧地抓住了这 70% 的感官视觉体验。这个天际屏其实当时我看到应该是宝马发布的,我差点为了这个天际屏去买宝马,这电动车哇,真的。其实小米做了很多功能,如果你不是在车圈天天琢磨的话,确实第一次体验感觉还挺新鲜的,但是我们如果天天琢磨就知道它这些功能都不是它首发的。

比如说天际屏,像之前宝马或者像阿维塔,包括它变色玻璃,像智己L6,还有奥迪尊界对吧,其实比它的这个做得还更快地能变色。小米YU7创新点就是搞了很多磁吸的点,把数码圈的这些玩法拿到了车圈,我觉得这个是小米做得很聪明了一点。

我记得有一次咱们节目应该讨论过,我当时还说我说这些磁吸的东西放在一个车规级的产品上,你万一磕碰的时候是不是飞了一脸都是,是不是能满足真正的车上能用,因为 3C 产品和车规还是很不一样的。

你太吹毛求疵了。我正想问大卫,那你觉得这个车有什么优点呢?你说的都是阴阳怪气的。

我觉得它的优点就是长得太像法拉利了,这真的是它的优点,然后便宜啊。当然便宜不一定是优点,就法拉利卖这么便宜就不是优点了,所以我是不会去买这台车的,我是一个非常尊重原创的一个人。

小米像不像保时捷或法拉利,我觉得有一个标准供大家参考,就是车的设计常识,姿态第一、语言第二、装饰第三,那我的感觉是小米在语言和装饰方面是有它的创新的,但是姿态方面确实是和保时捷、法拉利心有灵犀。之前我在小米YU7发布会之前还吐槽过,小米一直在特别强调它自己的这种家族化设计语言,这种是给路人招黑的,但我看这次小米YU7发布会就不提它的家族化语言了,而是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我不确定是不是小米的人看了我的微博,但只要不提小米汽车的家族化设计,我就觉得是好事,因为保时捷和法拉利自己也都没想过它俩可以成为一个家族化设计。

而且我甚至就对于这个车有一些反感的点在哪呢?实际上我觉得中国好不容易在工业设计领域,尤其是汽车工业设计领域,其实是有几家公司做得不错的,蔚来做得确实不错,就是原创,然后又回去了,又变成保时泰那个状态了,所以哎呀我真是长叹一口气。

其实回去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回去是正常,我在大概三四年前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就是中国这轮电动车热闹完了之后,我们的均价该回去还是回去。三年前呢,大家看这个市场总会觉得,有了智能电动车,咱们弯道超车了。以前咱们自主品牌油车的时代卖得便宜,电动车时代咱就要卖得比洋人贵。你看这三四年过去了,是不是该说回就回去了?

比亚迪秦三四年前给人的印象是一台十几万的车,恨不得比同级别的轩逸、本田思域还贵点。现在 79800 都保不住了,实际终端成交价大概 6 万多,就能去整一个比较老款一点的秦,其实就回到了好多好多年前比亚迪秦早期的那种定位,你去看其它细分市场的其它中国车也是一样的,该回去的会回去,所以你说在设计上、在传播上的很多风格上该回去,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我们国家本身没有颠覆性的变化,我们的人口没有颠覆性的变化,我们的人均收入没有颠覆性的变化。车它只是一个依附于社会的一个消费行业,它其实不应该有别于这个社会的主流的路线。前些年智能电动车的小荷才露尖角,是给了大家各种各样的错觉的,包括我自己也曾经深受这种错觉的影响,但我觉得这个梦就是该醒来,就是会醒来。我觉得小米它比较优秀的地方是它可能就因为来得晚,它恰好就没做这个梦。

这倒不一定说是这小米这公司,包括雷军他有多英明神武,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来得晚。

这是一方面我觉得,当然你看它别的 3C 产品其实也是,就是你有多原创吗,倒没有,所以我有时候说这个公司偷感特别强,就是总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你在它身上能发现别的品牌的影子,然后从别的品牌身上或者别的产品身上找答案啊。

你们小时候是咋学语文作文的?咋准备考试的?就不说你们吧,老师是怎么教你们考试的在中国?

范文引路。 给你们推荐什么书?作文书,作文书上什么作文?别人的作文对不对?

所以我只能走英文体系了。

你这种是非主流,我谈的是主流,主流就是作文书,范文就是法拉利、保时捷。你很好地学习了范文,你这种优等生,那不就小米嘛,是不是,哪一点不符合咱们国情了。

从小米做充电板的时候,我觉得诶有点意思,就是把一个原来大家日常的东西做得更精巧,还能把原理跟大家讲讲。等它做电饭锅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问题了,等它做空调的时候,然后就是空气净化器,然后就是空调洗衣机,你会发现都是那个打法对吧?

但是这个是市场需要的东西,这个真的是市场需要的东西。而且这次它的车品类做的我觉得比它在,比如说电视机、空调,很多品类我觉得出手是要更好的,因为车品类雷总重视,雷总亲自挂帅,很明显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

我是昨天刚看了YU7,因为小米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我这种腰部车评人他们也不太找我去。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小米汽车的活动,他们只有 HR 邀请我入职过,但是营销部门没有找过我,我昨天是在商场里就第一次看到了这个YU7,我仔细去看了一圈,我是特别能够理解这个车,能够定得这么好。

就之前只是YU7有了SU7的成功,这个车定得好是正常的,而且我估计按照特斯拉的经验就是三倍效应。但是我近距离看这个车以后,我觉得这个车方方面面确实比SU7做得更懂用户、更精致、更升级。定价我觉得也还是挺低的一个定价,所以再结合它这么强大的品牌力,就是它现在市场表现其实是合理的。

那不管你再怎么说,它的设计有太多的心有灵犀,它的很多的产品的亮点,无论是那个屏对吧,你会觉得有宝马和阿维塔的这种影子。但宝马的东西还没量产,阿维塔东西先量产,但可能YU7做的在工程上有些东西可能稍微的更进一步,因为做得晚,晚两年,所以它有些东西可以更进一步,包括那种小到西服的挂钩,

小到那种前面的人开快车,后面的人要拉住上方的把手,你都会在理想、蔚来、小鹏、极氪上很多车上看到一些好的东西被文化挪用到这个车上,但是重要的是它文化挪用之后挪用得挺和谐的,有很多车也文化挪用在中国,但是挪用完了以后那车是个四不像,我就不点名了,有点不好意思对吧,但这种车我们见过很多,但是小米YU7这个车我觉得它做了很多的挪用之后,它整合得特别好。

这个你挑不出太大毛病,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有本事的,包括你看它因为安全前段时间不是受到很大的质疑,你看这个车,它比特斯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虽然有一个半隐藏的这种门把手,但你进到车内的话,它保底用的物理门把手,你看它做了一层红色的涂装。特斯拉没有吧,特斯拉那个拉手,或者是有其它品牌拉手,它可能就是一个灰白色的,但是小米刻意做成了红色的,这里就是有心思的,它就是想通过这个红告诉大家,我重视。

你们刚才说的一个是很多优点结合起来,还有一个就是小米他特别擅长把一个东西掰开揉碎跟大家说,这两个加起来其实对于大众是很有冲击力的。我去试YU7的车的时候,有一个用户坐在后排,就说小爱同学打开什么什么。然后小爱同学就说,右后什么窗户已打开了哇,他就觉得巨惊艳,他就觉得雷总果然没骗我,巨惊艳。但这个我们不是很多车都有。

但是他们因为你拿出来说这个事情,大家去试,他就会有很切身的感受,对于他来说就是他人生第一次体验这个功能。其实不止用户这么说,我最近访谈挺多车企的CEO,像岚图的卢放他也说,他说就是因为像有小米这样的企业进来之后,他才发现原来一些他觉得非常非常 basic 的不用说的功能,其实是要拿出来说的。

小米会把它的场景讲得非常的清楚,比如说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哨兵模式,他就说当这些人围观你的YU7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高危的这些给你重点标注出来,那这个功能其实在理想车上也早都做到了,但是小米会把它这个场景描绘出来。

现在小米有一个现实扭曲力了,就是它可以把一些它本来的缺点,无论是优化也好,还是宣传也好,都甚至有点让人感觉是亮点了。就比如说小米它既然选择了致敬法拉利的造型,那它的劣势本来是整体的车内的空间,但是小米就会通过优化。

比如说前备箱的这些功能,无论是电动的操控还有语音的控制,再加上它重点宣传两个前排零重力,还有二排的座椅放倒角度,就让大家有点忽略了它整体车内的空间表现,还有就是它的后备箱的空间表现,大家的注意力重心其实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了,那消费者只有深度试驾体验才能发现。

比如说小米它其实是缺少自建的充电站的,补能体验是肯定比蔚小理这些自建充电的要体验差不少,但是小米就重点宣传它标配大电池,然后续航很长,然后匹配第三方充电桩的这些程度让很多人都忘记了小米在自建充电桩这个方面远远落后蔚小理、特斯拉这些公司的。

小米YU7上市对哪些车冲击最大?

说起这个我还想问问,你们觉得这个车出来会对哪些车或者哪些品牌冲击最大?我觉得还是对欧系的三四十万的车或者五六十万的车冲击比较大。日系其实冲击不会太大的,日系本来就是这种家用平民车,没有太多的个性,当然改装车不算,德国车确实我觉得冲击会比较大 BBA 这种的。看一些媒体的调研,其实冲击最大的排名前二,第一个就是特斯拉 Model Y,第二个其实是理想的L系列L6。

我不觉得它会冲击特斯拉说实话,因为我觉得这两个客户群体不太一致。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十来年前特斯拉电动车来的时候打的是中国的超小众人群,这群人叫电动小众。然后蔚小理登场,蔚小理登场早期拿走的用户是一个更宽泛的电动小众,为什么呢?因为蔚小理均价就 30 万左右,特斯拉是 100 万的车,所以蔚小理帮助电动车从小众走向了没那么小众,但是再往后 2020 年出现一公司就是比亚迪,比亚迪直接把电动车对吧,带向了车圈主流。

那时候出现了一模一样的现象,就是所有蔚小理和特斯拉前期搞过的一些比较好像新鲜的、有趣的功能。当比亚迪推出了大量十几万、二十万的经济型的电动车走向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受众也会有那种。哇原来可以这样,哇原来可以 OTA,哇原来电动车加速可以这么快,哇原来可以说一下这车就能够办一个指令,蔚小理的用户会觉得不公平,我们斌哥李想我们早年怎么先整出这个玩意来啊,你比我们明明落后两三年,说谁管你呢对吧?

那同样的道理,早期特斯拉用户也会说我们这个超强加速,我们这OTA,我们这ADAS,我们先搞。那还是有一堆魏忠贤和李莲英和我不知道小鹏的 KOC 叫什么,总之他们就蔚小理痴狂,为爱痴狂。

那现在不就是轮到了第四波嘛?第四波那就不是车圈主流了。现在社会主流,社会主流就是华为、小米,尤其是小米,因为小米更便宜,所以小米更主流,跟手机圈是一样的道理,华为手机虽好,奈何太贵,所以还是小米最主流,所以我们就再次把这个 WOW 效应提高到一些明明都不关心车的人。他现在也终于感受到智能电动车魅力了,然后 WOW,然后像我们这种十年前就关心电车的人,我们已经在这看了四波 WOW 了。

第一波是对吧,2016、17、15 年为特斯拉喊 WOW 的人。第二波是 18、19、20 年为蔚小理喊 WOW 的人,然后我还入职了蔚来,近距离加入了一下,我每天就负责 WOW,然后离职以后最后发现跟比亚迪一个秦宋唐也让大家 WOW,汉也让大家 WOW。然后你又看到华为和小米的 WOW,我不知道下一波是谁,下一波搞不好轮到腾讯抖音了。

下一波是我觉得全面自动化的 WOW ,就是你公司了。就是这车还能出去帮着咱赚钱呢。所以我一直都会觉得小米它很多牛的地方,是因为它是小米,不是因为它这个事做得牛。什么叫产品讲得细啊,我不觉得其它公司不能讲细或者没讲细过,我见过很多人讲细,很多车圈的发布会,我也有的时候会参与它们的发布会的策划讨论,很不好意思我提的建议很多时候都不是让大家讲细,是让大家讲简单。

曾经的有一次发布会,有 16000 字的讲稿,我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建议改成 8000 字,后来他们采纳了,当时贺磊和郑小康他们都看着我,觉得我提了一个太大胆的想法,但我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很专业的汽车品牌、垂直汽车品牌,你的受众就那么大,来看你的都是懂你的,至少懂点对不对?你不拥有那种优越的条件,就是说你往上振臂高呼,底下妇孺皆知,妇孺都不在现场,你搞什么妇孺皆知对不对?这种东西没什么好比的。

不过一苒说的这个确实是启发了我,比如说最早马斯克办发布会,两辆车发布 20 分钟,全程无尿点,我们觉得太牛掰了,太有开创性了。 你在现场,因为你在现场。然后雷军一出来搞个 3 小时的,大家又觉得他太牛掰,他更加多的其实是一种英雄效应。就他就是怎么做都是正确的。

他们都牛,但是马斯克当年的 Model 3 或者早期的发布会是在 2015 年 16 年办的,那个时候全球关注电动车的人都是非常新锐,偏高知、偏高收入、偏思想进取、风险意识强的人,现在还坐在那里看两三小时电动车的人是过去十年漠视电动车的人,是一直在网上批评电动车的人,是一直痛恨电动车为电动爹的人,是非常主流偏保守一点的人,他们现在终于姗姗来迟进场了。磕着瓜子喝着啤酒,看了一个 3 小时的春晚,觉得这车挺好的,从来没见过这么牛的车,然后买了,这两个都是合理的,但是你让后者去学习前者,或者让前者学习后者,这一定是不合理的。

一苒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包括小米当时起来的时候,之前还请过一堆媒体去调研,然后 20 多个媒体只有两个看好它,当时的主流其实是理想 L9 或者是问界 M9 这种巨大车,所以小米做轿跑根本就没人看好,所以你用其他人同样的方法再去做一遍的话,那胜率是很低的。

就包括我觉得现在可以预期到的,就是说之后小米也会经历一波其它的跟小米完全不同的攻击的方法吧。就比如说小米不是喜欢讲情绪价值,那我觉得之后会有一些车企靠比较理性的对比,包括我觉得一苒刚开始说的买小米手机的这一波,其实跟现在买小米汽车的势头是非常像的。当时小米手机是怎么没落的,现在小米汽车就需要更加的警惕嘛。

你这个剧情也提醒得太快了,咱现在这一天定 28 万台呢。先别谈没落的事,还在历史的上升周期,这个周期有可能会持续还挺久的。

我看现在还有一些媒体在宣传小米YU7的时候,就会说这辆车是面向家庭,但与此同时它其实又会照顾你上班很辛苦,然后自己又犒劳一下自己,开车又很爽,既兼顾自己开车乐趣,同时又兼顾家庭。对于这种论点你们怎么看啊?

反正我自己可能也是年龄大了,对于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这些东西,我自己其实是有一点疑问的,小的时候可能就会对那种一个东西四十合一,能帮你解决几十个问题那种东西还挺上头的,觉得这个是万金油,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就是说一个东西它既要又要还要,很可能就是说它解决得没有那么彻底。

为什么不考虑买小米YU7?

我其实对于YU7的现在感兴趣的程度还不如小米SU7 Ultra,我觉得小米SU7 Ultra是更专注地解决一个需求问题,买给自己的车,我挺赞同丹尼这么说的,我觉得可能也是岁数大了,我会深耕每一个场景,是上班通勤对吧,那就上班通勤,见客户就见客户,带孩子玩,陪家人就带孩子陪家人。当然前提是你如果有两个选择,三个选择,你可以这么干。但是如果只有一个选择,我可能会更在乎最高频的这件事情,就是上班通勤。

我不会说搞得特别多很其他很 fancy 的事情,而且可能对于我来说开一个像小米这样的车,我自己就会觉得我都这么大岁数是不是有点不正经了?这种不正经的感觉和我开保时捷是不一样的。保时捷我觉得多大岁数我还挺正经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有点像**,你怎么穿个旱冰鞋在路上滑冰了?就这种感觉。

大卫年纪大了,我还年轻,让年轻人说两句。我觉得我如果不是车圈里的人,如果不是我已经买过卖过 10 台车了,我可能就会蛮中意SU7、YU7这样的车的。如果我是一个真正的典型的上海的白领,不是一个车圈的身经百战的老将的话,但是正好又由于在车圈干了这么多年了,也作为一个喜欢车的人陪伴这个产品走了这么久了,试过各种各样的车了。

你越往后你会越理解自己,然后你越理解自己,之后就会像大卫和丹尼说的,你会买一个真正自己喜欢的车,迎合自己价值观的车,符合自己一定需求的那种有长板效应的车,那你可能确实SU7、YU7它不一定是你所要的那个长板的那个方向,而且它由于需要迎合主流,它就不能有特别大的长板,它其实还是得把自己搞得更全面一点点。

那这里边我也想分享一下,从市场分析的角度,为什么在中国比较主流的没有太强棱角效应的车,既要又要还要它还是会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你看中国如果你条件比较好,你在北京、上海、广州,你大概率住哪呢?你住的是市区的一个比较高级一点的商品房,100 多平米,你也不是欧美那种住 300、400 平,然后占地面积七八百上千,然后郊外的一个大别墅。

中国不是那国情,那如果你在这么好的一个小区,你会有几个车位呢?其实也就一两个,因为当年这批房在建设的时候,车位配比并不是很高。所以你想买超过两个是买不到的。那你太太一个车,你一个车,你是不是要一个车搞定你大部分的场景?那你不就不存在欧美人的那种可能性嘛?欧美人为什么他们很多时候那个有钱人,他那个车分门别类,有的是跑车 Weekend Car,有的是工作车奔驰E Class,Weekday Car。

可能还有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收藏的,带点玩乐属性的车,他一个人有多车的原因是他家有车库,他可能有一个独栋别墅,或者大连排别墅这种,中国这样的房屋形态就已经扼杀掉了追求长板车的很大的可能性。

我们就不用说报废制度等等其他的制度,你会发现中国所有的这些制度总体来讲,更倾向于把车当做一个主流的一种,不要流传太久,不要太有个性,要更有普适性的这样一种商品。所以这些年你看到中国的畅销车一直都是大众途观、帕萨特、朗逸、轩逸、卡罗拉一直都是这些车,这些车中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一个车是特别有个性的车,你都得很综合,Model Y 也是这样,然后现在又轮到了YU7,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其实很综合的。你再说它造型像法拉利,它空间不是很好,拜托这车 5 米长,差不多两米宽对吧?

就是它再得房率差,它比一个 4 米 7 的紧凑级 SUV 是不是大点?还大点吧对不对?它还是一个相当全面的车了,这车放意大利叫巨型车。

这点我很认同一苒说的,就是你看在日本,其实日本你要有车位才可以买车,所以其实日本大街上的车,我感觉跟日本的这些上班族穿的衣服一样,就缺少个性。就你往那一看,男的穿西装,女的穿一个连衣裙哈。日本的车也是这样,缺少个性,因为停车资源相对狭窄,你只能选一个,那就选一个多功能的,然后还能停进去的车。

说到这我觉得就是买车其实很像买鞋子,高中生买鞋子就跟爸妈说我要买一个篮球鞋男孩子,这个天天顶着个篮球鞋,什么场合都穿篮球鞋,穿一个乔丹的鞋。等到一把岁数了,比如说上班,为了轻松一点,我就穿一个很爽的鞋,有场合穿个皮鞋,平时穿别的鞋,其实我觉得差不多,就是你到了特定年龄,好像对每一个事情的场景和功能性的要求会更高。

我想到就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学校不都让穿校服嘛,所以大家都要把球鞋穿得特别的花里胡哨,一定要把大 logo 让大家看到对吧?耐克乔丹那大标让大家一定要看到。现在我觉得小米就有一些这种感觉,比如说小米辅助驾驶,其实是在SU7上面,会有不少车主吐槽的,就觉得它的辅助驾驶做得还不够好,因为也能理解,它毕竟起步比其他家要晚不少。

但是就像在小米YU7方面,就给你感觉这种情绪价值还是比较拉满的,比如说在开启辅助驾驶的时候,小爱同学就会给你完整地回答一句,端到端辅助驾驶已开启,它这辅助驾驶名字叫端到端,有点像海参炒饭,结果那厨师叫海参的感觉。小米肯定也是用了端到端技术,但是就是还要把它反复地去提起,就明显感觉是非常刻意的。

在小米发布会上也会重点宣传它是 1000 万 Clips 的辅助驾驶,我们知道理想它达到 1000 Clips 的时候,都是 100 万、200 万、300 万、400 万搞了一两年才升级到 1000 万 Clips 的。小米直接一个发布会就宣布它到 1000 Clips 了,反正就让你感觉一定要让你情绪价值达到,它不是像比如说特斯拉那种,它的辅助驾驶 FSD 一打开就嘟嘟那两声,小米就是要给你完整地来一句“端到端辅助驾驶已开启”,生怕你不知道它是端到端一样。

那如果是这样,那特斯拉的前定语应该好长了,FSD 十三点几什么什么为你开启。

但没办法,就是第四波人的 WOW 效应还在这里,他们刚刚进入智能驾驶的世界。所以给他们更多的提示也好,给他们更多的广告也好,是这个阶段就可能会需要的。如果退回到我们在 2016 年最早的版本,17 年的 V7.0 的特斯拉的 OTA 更新之后出现的第一版 Autopilot。它当时再怎么提醒我,我都不会厌烦它,因为它是这个世界上我认识的第一个女人对吧?

小米YU7的竞品们该如何和雷总抗衡?

---试读结束 完整版请扫码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数码   小米   小马   科技   雷军   特斯拉   电动车   法拉利   感觉   车圈   中国   东西   主流   保时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