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业杀疯了!瑞幸对决星巴克,上市是唯一破局路

文 |南山

编辑 |浪人

今年11月,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瑞幸咖啡CEO郭谨一扔出个大消息。

公司正在筹备重新在美国上市,至于具体进度,三季度财报会上他没给明确时间表。

这消息一出,市场上议论声就没停过。

毕竟五年前,瑞幸因为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黯然退市,那可是中概股史上排得上号的大丑闻。

谁能想到,五年后它居然敢回头再闯美股,这勇气确实让人佩服。

瑞幸这五年到底经历了什么?能从退市的泥潭里爬出来,还敢再冲资本市场。

这得从它当年的自救说起。

2020年4月,瑞幸主动承认财务造假,两个月后就从纳斯达克停牌退市。

当时的它,面临着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巨额罚款,还有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债务违约的风险也悬在头顶。

外界几乎都觉得,这公司撑不下去了。

无奈之下,瑞幸启动了彻底的自救。

大钲资本牵头注资7亿美元控股,原管理层团队全部退出。

郭谨一带领新团队接手,今年还引入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担任董事长。

为了防止原管理层恶意收购,瑞幸还搞了“毒丸计划”,修改公司章程限制相关股东的股份转让权。

如此看来,新管理层是铁了心要和过去切割。

除了换血,瑞幸还做了债务重组。

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把巨额债务变成了新投资者的股权。

不仅还清了所有到期债务,还靠大钲资本领投的2.5亿美元融资拿到了营运资金。

公司治理也进行了重塑,从原来的家族式治理,改成了现代企业的治理机制。

2021年初,瑞幸拿出大约11%的股份做股权激励池,覆盖范围也扩大了不少,这招确实稳住了核心团队。

从造假退市到3万店,瑞幸用五年完成自救

业务层面,瑞幸也彻底改了打法。

以前是盲目扩张、疯狂补贴,退市后转向了精细化运营。

亏损严重的门店被关闭,效益不好或者客户覆盖重合的门店也做了关停并转。

开店模式上,2021年推出联营模式,前几年又搞了带店加盟模式,扩张速度一下子提了上来。

产品方面,瑞幸也找对了方向。

不再死磕纯咖啡,转而做奶咖、果咖这类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饮品。

生椰拿铁、酱香拿铁这些爆款,相信很多人都喝过。

本来想靠低价走量,后来发现光靠低价不行,还得有能留住人的产品。

一系列调整下来,瑞幸的业绩确实好看了不少。

今年第三季度,它的净收入首次突破150亿元,达到152.87亿元。

门店总数冲到了29214家,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就净增了2979家。

客户数量也在涨,第三季度新增交易客户超4200万,月均交易客户数达到1.12亿。

这些数据放在行业里,确实够亮眼。

不过亮眼数据背后,问题也不少。

今年夏天开始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让瑞幸的订单量暴增,但也让利润承压。

在某外卖平台上,3.9元就能买到一杯瑞幸咖啡,这价格确实够低。

郭谨一自己也坦言,外卖占比提升对利润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第三季度,瑞幸的净利润是12.78亿元,比去年同期还少了点,净利率也从15.5%降到了11.6%。

配送费用的增长更是夸张,第三季度达到28.9亿元,主要是第三方配送量涨得太快。

外卖模式对于咖啡来说,真不是最优解。

配送时长会影响口感,履约成本还高,直接压缩单杯盈利。

郭谨一也说了,咖啡是点位驱动的线下生意,长期还是要以自提为核心,外卖只是阶段性补充。

瑞幸之所以急着要重新上市,资金压力是重要原因。

近65%的门店都是自营,开店、供应链建设、物流配送,每一项都要花大钱。

虽然退市后瑞幸在OTC市场交易,股价从粉单首日收盘价涨到了38.08美元,涨幅相当惊人,但OTC市场的流动性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它的融资需求。

更何况,咖啡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星巴克宣布和博裕投资战略合作,出让中国业务至多60%股权,拿到资金后要把门店从8000家扩到20000家。

库迪、Manner、幸运咖这些对手,也在资本加持下加速拓店。

现制咖啡赛道预计今年市场规模接近1300亿元,这块蛋糕谁都想多分点。

重闯美股不轻松,信任和盈利都是坎

瑞幸的野心还不止于国内。

目前它已经在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等市场开了118家门店。

有消息说,大股东大钲资本正考虑竞购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

如果能拿下Costa,瑞幸在欧美市场就能站稳脚跟,全球化布局也能再进一步。

但这些扩张,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上市融资成了必经之路。

不过,重闯美股的难度,怕是只有瑞幸自己最有体会。

最大的坎,还是五年前的财务造假污点。

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就是诚信,瑞幸曾经欺骗过它,现在要重新获得信任,可不是件容易事。

监管层的审查会更严格,审计、风控、交易等各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投资者的信心也需要慢慢修复。

就算现在业绩再好,有些投资者可能还是会心存顾虑。

瑞幸需要长期保持透明的信息披露,用稳健的业绩表现和规范的公司治理,一点点打消大家的疑虑。

这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急不来。

经营层面的压力也不小。

虽然营收在涨,但盈利质量还有待提升。

外卖补贴战的后遗症还在,咖啡生豆价格又处于历史高位,这些都会影响未来的盈利表现。

3万家门店的规模,也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线员工反映的出餐考核、物料管控等问题,都需要慢慢解决。

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不会一帆风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消费习惯都不一样。

比如美国门店曾因拒收现金触碰当地法律,这些细节都需要慢慢磨合。

瑞幸在新加坡市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本地化运营体系,但美国市场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后续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瑞幸重新上市,既是生存必需,也是战略选择。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咖啡市场,没有资本的加持,很难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重返美股主板,不仅能解决融资问题,还能重塑品牌形象,为全球化扩张铺路。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后就一劳永逸。

就算成功上市,瑞幸还是要面对盈利优化、信任重建、海外拓展等一系列问题。

咖啡行业正在进入新的变局,长期的价格战和持续扩张,都需要更多资金和更精细化的运营。

瑞幸这五年的逆袭,确实让人看到了它的韧性。

从造假退市到筹备重上市,从亏损几十亿到实现盈利,它的转变值得肯定。

但资本市场的残酷性不言而喻,曾经的污点不会轻易被抹去,行业竞争也不会因为它上市就有所缓和。

如此看来,瑞幸的美股重归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能否成功敲开纳斯达克的大门,能否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能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持续领跑,都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我们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看看这家曾经跌倒过的企业,能否真正实现涅槃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咖啡   行业   外卖   市场   纳斯达克   确实   资本   美国   资本市场   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