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这个大舞台,办了几十年,捧红了不少人,也见证了不少演员从风光到淡出。那些年,总有几个熟悉的面孔,年年准时出现,观众看习惯了,就叫他们“钉子户”。他们靠小品带给大家笑声,可时间长了,总有各种原因让他们离开。有些人是身体扛不住了,有些人是创作卡壳了,还有些人是碰上纠纷。
咱们今天聊聊这几个典型代表:郭达、宋丹丹、赵本山、范伟这四个无奈退出的,赵丽蓉那个因病离世的,还有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个被拉黑的。他们的故事,说白了,就是娱乐圈的常态,风光背后藏着压力和无奈。
先说郭达。他是陕西人,1955年出生,早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进了陕西省话剧院,练了十年话剧基本功。1987年,他32岁那年,第一次上春晚,演了《产妇门前》,用沉稳的风格和陕西口音逗乐了大家。从那以后,他成了常客,一共上了20多次春晚,其中15次和蔡明搭档。两人合作从1993年开始,《追星族》、《机器人趣话》这些作品,文化碰撞的点子总能戳中观众笑点。
郭达的表演稳扎稳打,节奏掌握得好,观众爱看。可连续这么多年高强度准备,排练从台词到道具,一遍遍抠细节,身体吃不消了。到了2010年,他演完《家有毕业生》后,就决定不上了。蔡明后来在采访里说,郭达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春晚压力太大,眼睛里还带着泪。不是和谁闹矛盾,就是单纯的累了,身体透支。退出后,郭达没完全离开娱乐圈,偶尔拍点电视剧,比如客串角色,但更多时间花在家庭上。他和妻子吴芳感情稳,儿子郭晓冬当了编剧,一家子过得低调。现在他65岁出头,基本退休状态,享受生活,不再追那些聚光灯下的热闹。
宋丹丹呢,她1957年生在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出身,早年演话剧,台词功底扎实。1989年,她第一次上春晚,《懒汉相亲》里演魏淑芬,北京口音标准,形象接地气,一炮打响。从1991年起,她和赵本山搭档,《昨天今天明天》系列、《钟点工》、《火炬手》这些,成了春晚经典。她一共上了十多次春晚,角色从年轻到老年,切换自如,观众记住了她的喜剧天赋。可后台的辛苦,外人不知道。
赵本山爱现场改词,她接不住,容易忘词,压力山大。2008年演完《火炬手》后,她就退出了小品舞台。宋丹丹自己说过,春晚这事儿太耗神,脑子一刻不能松懈,年龄上去了,扛不住了。不是不愿意,是真觉得不值当再去拼。退出后,她转战话剧和电视剧,比如《家有儿女》系列里演妈妈,角色深入人心。2020年,她以唱歌形式回了趟春晚,但没再碰小品。现在她60多岁,偶尔接点影视活,生活重心在家庭和话剧上,观众对她的强势性格也慢慢理解了。她说过,退休后就想安静点,不折腾了。
赵本山,1957年生在辽宁铁岭,早年学二人转,拉二胡,民间艺人出身。1990年,姜昆推荐他上春晚,《相亲》用东北话讲故事,一下子火了。他连续上了21次春晚,《卖拐》三部曲、《不差钱》这些,创下收视高峰,成了“小品王”。他的作品接地气,讽刺农村干部和市井小事,观众看完总有共鸣。和范伟、高秀敏的组合,默契十足。可创作越来越难,剧本审查严格,讽刺尺度不好把握。
2012年龙年春晚,他本来准备了节目,但彩排时觉得笑点不够,身体也欠佳,就退出了。2013年,他正式宣布退出小品界,说讽刺难,总不能老和乡长过不去,自己也累了。不是突然决定,早几年就透支了。退出后,赵本山转行做影视和企业,本山传媒办得风生水起,《乡村爱情》系列拍了十多季,徒弟们像小沈阳、宋小宝也红了。他现在67岁,身体有过毛病,但企业稳,影响力还在东北圈子大。春晚没了赵本山,小品确实少了点味儿,但他自己说,空间留给年轻人也好。
范伟,1962年生在沈阳,早年学相声,师从陈连仲。1988年进了沈阳曲艺团,自创相声上过央视。1995年,赵本山找他合作春晚《牛大叔提干》,他演配角,傻乎乎的形象逗人。之后几年,和赵本山、高秀敏组“铁三角”,《卖拐》、《功夫》这些,范伟的被动式幽默成了亮点。他上了10次春晚,表演细腻。可直播压力太大,2005年《功夫》里错了一句台词,虽然圆回来了,但自己吓坏了。从那以后,他退出春晚。外界传和赵本山不和,但范伟否认,说关系好得很,就是自己扛不住那股劲。
2009年,赵本山邀他救场,他拍戏忙,婉拒了,两人一度疏远。退出后,范伟专注影视,《马大帅》、《非诚勿扰》里演配角,拿过金马奖最佳男配。2020年,两人重聚《刘老根3》,关系缓和。现在他60出头,电影作品多,像《不成问题的问题》,演技获赞。他说过,离开赵本山后,才找到自己的路,不再局限于小品。
赵丽蓉,1928年生在天津宝坻,从小唱评剧,一辈子在戏曲圈。1988年,60岁了,才第一次上春晚,《急诊》用唐山话讲故事,亲切接地气。之后几年,《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这些,和巩汉林搭档,成了“小品皇后”。她上了8次春晚,角色多是普通老太太,真实不做作。1991年,还凭电影《过年》拿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
生活上,她坎坷,第一任丈夫盛强1957年去世,女儿7岁时因脑瘫离世,第二任丈夫也早逝。可她从不带到舞台上。1999年,她演《老将出马》,那时已肺癌晚期,坚持上了春晚。2000年7月17日,她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72岁。离世后,观众自发悼念,她的经典台词像“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还流传。巩汉林守着她的劝告,做事讲究不将就。现在,赵丽蓉的作品在网上重播,年轻人也爱看,证明好东西不老。
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1954年生,北京人,早年一个学表演,一个在八一厂。1983年,他们创短剧《吃面条》,1984年上春晚,开创小品形式。一共上了11次,《主角与配角》、《羊肉串》、《警察与小偷》这些,讽刺到位,观众最期待。他们的组合,推动了春晚喜剧发展。可1998年《王爷与邮差》后,就没了。
1999年,他们发现央视下属公司未经许可,把作品做成光盘卖,两人起诉侵权。官司打赢了,赔了33万,还登报道歉。但从此被央视禁止上春晚,拉黑了。不是创作问题,就是版权纠纷闹的。退出后,两人没远离演艺,继续合作话剧,像《阳台》、《托儿》,巡演全国。陈佩斯办了大道喜剧院,儿子陈大愚也当话剧演员,继承家业。朱时茂偶尔拍电影,但重心在话剧上。现在两人70岁,生活低调,话剧票房稳。陈佩斯说过,离开荧屏后,更自由了,不用看审查脸色。
话说回来,艺人也是人,退出后过自己的日子,也挺好。春晚继续办,新人上来,老将退场,这就是轮回。希望以后春晚能多点创新,别老靠回忆杀。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背后总有代价,笑声容易,坚持难。总之,这些人留下的财富,够咱们回味一辈子了。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