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有个特逗的现象:
家长钱包瘪得比减肥博主掉秤还快,孩子成绩却稳如泰山——当然,是往下稳的那种。
然后有些孩子补了一年课,水平没见涨,抗压能力倒是练出来了。
网上不就有个新闻嘛,说花几十万补物理,最后考了2分。真假先不说,你去看评论区,全是家长在那儿自嘲:我家这,估计就是那2分的前传。
我就奇了怪了,钱花了,时间搭了,孩子也说“听课听到灵魂都升华了”,成绩怎么就纹丝不动?
其实原因简单,补课这事儿,多半是踩了三个大坑。
家长特容易陷入一种幻觉。
看见孩子在补习班里点头跟捣蒜似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当场就觉得“妥了,这次肯定稳了”。
结果一到考场,孩子拿过卷子,那眼神,跟初见高数时一模一样,直愣愣的。
尤其数学、物理这些科目,靠的全是手上功夫。
听懂只是刚入门,能写出来才是真本事。可好多孩子,课上光靠耳朵听,下课笔都懒得动。这就跟在健身房似的,光看别人举铁,自己连哑铃都不碰,半年下来,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件新运动服。
补课就怕这种假积极。
表面上热热闹闹,心里头一点没往深处去。最后成绩不后退才怪。
英语是补课里最容易翻车的。
因为这科要的是长期攒,不是临时抱佛脚。单词不背,短语不记,作文素材懒得抄,就算语法全听懂了,也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就像家里买了支漂亮钢笔,外壳金光闪闪,拿在手里气场两米八,可里面没墨水,能写出啥?孩子上课听得懂老师讲语法,回家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背单词都嫌累,成绩想有突破,难。
积累这事儿,最枯燥,也最反人性,可偏偏它才是见效的关键。
很多孩子嫌背单词苦,就幻想着补课能帮自己省掉这一步,结果补着补着,家长的钱包倒是背熟了,孩子的单词还是陌生得很。
方式没选对,补课就是花钱买心安。
线上的课,适合自律的人。自律不够?恭喜你,相当于花钱给孩子买了个偷偷打游戏的机会。前几年戴口罩那阵子,多少学生就是这么废掉的,你没见过?
线下课看起来靠谱些,可也分门道。
大班课氛围好,适合成绩不错的孩子锦上添花,可对于基础薄弱的娃来说,就是现场围观别人起飞,自己还在原地蹦跶,着急也没用。小班课稍好点,但问题是老师顾不过来,想多问两句都得排队。
最理想的当然是一对一,老师对着你“灵魂拷问”,哪不懂就揪哪,可问题是贵啊,贵到让家长想发起“家长群众筹”,你说夸张不?
问题是,很多家庭退而求其次,最后选了个对孩子完全不合适的补课方式。
结果钱花了,效果没见着,剩下的就是家长在朋友圈感叹“至少我尽力了”。
说白了,补课成了心理安慰剂,图个自己安心。
还有个更隐蔽的问题,一旦孩子习惯了补课,他在学校就更不走心了。
心里头盘算着,反正回头补课老师会再讲一遍,课堂上就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眼神飘来飘去,手里转着笔,心思早飞了。
久而久之,学校的学习时间反而全荒废了。
结果就像修水管,白天漏水,晚上找个补丁糊上,第二天该漏还是漏。孩子心态没调整过来,补多少课都救不回成绩,你说气人不?
补课有没有用?肯定有,但得踩对节奏。
第一,孩子得动手练,尤其数理化,没有题海战术撑腰,一切都是空话,光说不练假把式。
第二,得持续积累,该背的背,该记的记,指望老师把所有东西都灌进脑子里,不现实。
第三,得找对方式,别人家孩子上大班课飞起来了,就觉得自家孩子也行,盲目跟风没用。补课不是万能药,更多时候就是个辅助,帮着搭把手而已。
因为补课真正的价值,不是帮孩子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而是锦上添花,点到为止。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课后的自律性、日常的积累都没跟上,补多少课都等于给家长的焦虑充值,越补越慌。
说白了,补课要见效,关键不在钱花多少,而在孩子愿不愿意从“我懂了”走到“我做到了”。
家长别老想着砸钱就能砸出奇迹,哪有那么容易?孩子也别指望补课是外挂,天上不会掉馅饼。补课不是人生开挂键,顶多是个外挂字体,让卷子看起来好看一点,真要得分,还得靠真刀真枪的训练。
所以,下次想掏钱包之前,不妨先琢磨琢磨:孩子的问题是不会,还是不练;是没积累,还是没自律。
真弄明白了,也许能省下几万块学费,直接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山看看水,效果可能还比补课强。你说呢?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