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新鸣凰
南京明孝陵的石象路从东端的“四方城”至西端的“石望柱”,全长约600米。它穿越了梅花山,掩映在枫树下,两旁对称地陈列着24个大型动物石雕,包括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两跪两立,似乎在夹道迎侍游人,其实它们象征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威严和权力。这些石兽中,石象体积最大,重约80吨。这些石雕与明孝陵陵寝在明洪武年间同时期建造。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它们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在那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天两边梅花盛开,秋日里枫叶殷红,石象路的古迹与周围美景交相辉映,因此人们也称它为南京明孝陵内“最美的六百米”。
四方城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其中高大的“大明神功圣德碑”立于龟趺(碑座)上,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碑高8.78米,2746个字的碑文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其中主要叙述了他父亲明太祖的功德。
每当我去参观这些古迹时,对制作和运输这些大型石碑、石雕的工匠们的智慧和辛劳总会赞叹不已,也往往会想起这些石雕材料的产生地:南京江宁区的阳山,那里至今还耸立着未开凿完工的巨型石碑座、石碑身和石碑额。
本世纪初,我曾探访过阳山碑材公园。初建伊始,当时公园内一片荒凉,仅有一些崎岖山道通往碑材所在地,但山区已经开始绿化,许多刚种植的松柏等小树随风摇动,最终我见到了三块巨大的碑材,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阳山碑材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有关单位对阳山碑材公园的建设极为重视,统筹规划后,在山区内整修了参观游览的步行道,广植各类树木,并于2003年建成了“明文化村”,使公园成了4A级游览景区。2013年阳山碑材也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4月上旬,我决定亲自再次去探访明朝永乐年间在阳山开凿留下的那些巨碑和参观游览明文化村。
现在南京交通发达,乘地铁和打车都十分方便,离家后我很快就到达了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的阳山碑材公园大门广场,老年人可免费入内参观。
进入景区大门后,首先见到的是上书“阳山问碑”四个大字的石碑,接着便到了明文化村的入口大门,其两侧壁面上分别书写着古文和诗歌:一侧的古文是明朝大臣、文学家胡广(1370—1418年)当年奉朱棣之命,考察完阳山碑材之后所写的《游阳山记》;另一侧的诗歌题目为《洪武大石碑歌》,由清朝进士、诗人袁枚(1716—1797年)所写,诗中抒发了他当年游历阳山、观赏碑材后的感慨。入口处后面是一座上面雕刻着“天下第一碑”几个大字的大型照壁。
阳山问碑 头条图库
明文化村占地较广,道路弯曲也较平坦,两侧仿古建筑颇多,具有浓郁的明代文化气息,似乎能较为完整地展示出一幅明代世俗画卷: 头饰铺、竹木编店、甜趣坊、药铺、豆腐坊、阳山书院、古祠堂、衙门、赌坊、当铺、南北杂货店、关圣殿等,还有一口明代古井。游人徜徉在明文化村中,一定会感到趣味无穷。景区内还有几个表演舞台,定时安排各类精彩的歌舞表演。小池塘(大明湖)边有许多台阶,对面则是一个大型演艺场,周围有水有山,环境幽静,在那里休息和等待表演的观众很多。
特别要提一下,在明文化村的古祠堂里,陈列着明朝历代帝王的彩色画像,也记录着当年明成祖朱棣意图为父亲建立“天下第一碑”的一些历史资料。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早年就被封为燕王,带领重兵镇守北平。通过“靖难之役”,他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为了笼络人心,在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除了下令修建南京城南的大报恩寺塔外,另在阳山开凿巨碑,准备竖立于明孝陵神道东端最显目位置,为父皇歌功颂德,表示对他的忠心,试图证明自已应该是明朝皇位合法的继承者。
从“明文化村”通往阳山巨碑的道路比较陡峭,但沿途台阶整齐,两旁草木葳蕤,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经过“风雨亭”、“袁机墓”后,便到了阳山大型古采石场。那里却是乱石丛生,高低不平,无道路可循。令人惊喜的是,我见到了位于采石场西部的原始“碑座”,据称它的体积在三块碑材中位列第一。沿陡峭的山道继续前行,不远处便是巨型“碑身”和“碑额”所在地。
仰望这三块碑材,令人震撼。据相关专家计算预测,若制作成型后,它们体积仍然巨大:碑座(也称龟趺)高8.59米,宽11.64米,长23.3米,重约6198吨;碑额(也称碑首)高6米,宽11.74米,厚4.6米,重约862吨,其上面留出14个凸出石面的石芽,用于雕刻龙头、龙爪和龙尾;碑身高25米,宽9.84米,厚4米,重约2617吨。若将三块碑石叠加成完整的巨碑,高度可达近40米,总重约为9677吨。我还观察到,除了碑额石材四周均脱离山体外,其余两块石材仍有一端与山体相连; 三块石材底部两端均留有起支撑作用的材脚与山体相连,其余部分均已凿成约2米高的空腔。这些是何等巨大的工程!
为了开采这些石材,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数千民工经历了寒冬酷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其中许多人竟活活地累死在采石场上,现在碑材附近的“坟头村”即是当时死难民工的丛葬地。但是,终究工程太大,开凿碑材并未全部完成。设想一下,即使开凿全部结束,采用当时的交通工具,也无法将这三块巨碑运送至明孝陵安装就位。无奈之下,明成祖后来又下令另凿一碑,其体积比原来的巨碑缩小了几十倍,将其艰难地运往明孝陵,并建立了壮观的碑亭。这就前面提及的“四方城”。
四方城碑
当天参观游览阳山碑材历时共三个小时,其间得到园区工作人员的热心指点。本人上山时感到步履艰难,休息数次,但下山时较为轻松。光阴荏苒,时隔20多年后,今年春天我能重游阳山碑材公园,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完稿于2025年4月26日)
【作者简介】1939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师。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