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降温,邻居张阿姨早早就穿上了厚袜子,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给我送过来:“丫头快喝,这是我用山药炖的排骨汤,霜降快到了,吃点地下长的东西,整个冬天都不容易冷。”
喝着暖汤,脚底板的凉意慢慢散开,想起小时候外婆也总说 “霜降补得好,冬天少感冒”,原来这藏在泥土里的食材,藏着老辈人对抗寒冬的智慧。
10 月 23 日就是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昼夜温差能达 10℃以上,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若不及时调理,寒冬里很容易手脚冰凉、抵抗力下降。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王宏才曾指出,霜降饮食重点在 “藏”,而生长在地下的食材,吸收了土壤的滋养,性温味甘,最适合此时补充能量,下面就跟着张阿姨的 “备冬清单”,看看这 “地下 5 宝” 到底该怎么吃。
一、“土中人参” 山药:一碗暖汤护住脾胃
张阿姨炖排骨汤时,总会选带着泥土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面糯,炖出来的汤不腻,我家老头子胃不好,每年霜降开始吃,冬天都不怎么反酸。”
从中医角度看,山药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中称其 “益肾气,健脾胃”,能帮身体把营养 “存” 起来。现代营养学也发现,山药含有的黏液蛋白,能保护胃黏膜,其膳食纤维还能促进消化,特别适合降温后食欲变差的人。
做这道山药排骨汤很简单,先把排骨冷水下锅焯水去血沫,加 3 片生姜煮 40 分钟,再放入去皮切好的山药块,小火慢炖 20 分钟,最后撒点盐就行。张阿姨笑着说:“我每次都多炖点,早上配馒头,晚上拌米饭,一家人吃着都暖和。”
二、“平民黄金” 红薯:烤着吃暖手又暖心
“小时候霜降,我妈总把红薯埋在灶膛里,放学回家掏出一个,烫手也舍不得放,剥了皮咬一口,甜到心里,手也捂热了。” 张阿姨边说边从烤箱里拿出烤红薯,外皮焦脆,掰开后满是糖心。
红薯虽便宜,却是 “营养宝库”。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红薯 “补中,暖胃,肥五脏”,现代数据也显示,每 100 克红薯含 2.6 克膳食纤维,是大米的 2 倍多,还富含维生素 A 和 C,能增强抵抗力。
张阿姨烤红薯有个小技巧:把红薯洗净擦干,用牙签扎几个小孔,烤箱 200℃烤 50 分钟,这样烤出来的红薯不流糖,还特别软糯。
三、“秋补佳品” 莲藕:清润解燥正当时
“我家后院种了点莲藕,霜降挖出来最嫩,炖排骨、炒着吃都好,你看我昨天炒的莲藕,我孙女吃了小半碗。” 张阿姨拿出的莲藕白白嫩嫩,切开后还带着丝。
老话说 “秋藕最补人”,中医认为莲藕生用清热,熟用健脾,霜降天气干燥,吃熟藕能滋润身体,缓解口干、皮肤干的问题。
做莲藕排骨汤时,张阿姨会把莲藕切成滚刀块,和排骨一起炖 1 小时,“不用放太多调料,盐和生姜就够了,这样能吃到莲藕本身的清甜。” 如果喜欢吃脆口的,也可以把莲藕炒着吃,加点醋还能开胃。
四、“碱性之王” 芋头:蒸着吃软绵又养人
“我孙子最爱吃芋头蒸排骨,每次做这个菜,他都能多吃一碗饭。” 张阿姨说的芋头,也是霜降的好食材。芋头被称为 “碱性食物之王”,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其含有的钾元素还能帮助维持体温,冬天手脚冰凉的人可以多吃。
做芋头蒸排骨,先把排骨用生抽、老抽、淀粉腌 15 分钟,芋头切块铺在盘底,再放上排骨,撒点蒜末,上锅蒸 20 分钟就行。“这个菜简单,还不用看火,上班族也能做。” 张阿姨笑着说。
五、“地下珍宝” 牛蒡:煮茶喝驱寒又提神
“牛蒡可能你平时吃得少,但煮茶喝特别好,我冬天总煮点,喝着浑身暖和,还不感冒。” 张阿姨拿出的牛蒡干,看起来像小树枝,却有着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牛蒡能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现代研究也发现,牛蒡含有的牛蒡苷,能帮助增强免疫力。
煮牛蒡茶很方便,把牛蒡干洗净,加水煮 15 分钟,滤出茶汤就能喝,“也可以加点枸杞、红枣,味道更好,还能补气血。” 张阿姨说,她每天都会煮一壶,出门的时候带在保温杯里,冷了就喝一口。
如今张阿姨的备冬清单已经写满了好几页,而那碗山药排骨汤的暖意,还留在我的记忆里。霜降不是结束,而是为冬天做准备的开始,不管有钱没钱,都可以试试这 “地下 5 宝”,从一碗暖汤、一个烤红薯开始,让温暖从脚底板传到心里,迎接冬天的到来。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