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靠着一台土收音机,在福州点燃抗日救亡的烽火

一部《沉默的荣耀》,让吴石将军的丹心被更多人看见。而在福州这片热土上,还有无数志士英烈的姓名,如星辰般照亮近代中国的漫漫长夜。福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古厝里的红色记忆》,带您深入探寻古厝中镌刻的红色印记,致敬英雄精神,让红色记忆熔铸为城市的文化底色。

在闽清坂东镇

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古民居

宏琳厝

在抗日战争时期

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厝

见证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

一致抗日的烽火岁月

宏琳厝的抗战往事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从江苏回到闽清的黄开修拉上弟弟黄开云,在宏琳厝七拼八凑,组装出了一台土收音机,用来接收最新的广播消息。第二天,《抗日救亡》创刊号便正式发行

每当夜深人静,黄开修便与弟弟黄开云一边详细记录电台的抗战新闻,一边刻板印刷,利用《抗日救亡》这份报刊,让群众及时了解抗战动态,激发父老乡亲的爱国报国之心。

随着抗日题材的稿件越来越多,《抗日救亡》从一开始的旬刊改为周刊,从起初每期只印几十份,到后来印至百份以上,派发寄送的范围,也从一开始的闽清各中小学校,扩大到福州、厦门、武汉、长沙和延安解放日报社等地,并与各地抗日刊物交换并请求指导,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少进步青年受这份刊物的鼓舞,参加了八路军,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弟弟黄开云也加入其中。

1939年初,中共闽江工委指派地下党员项南、舒诚等到闽清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这时的黄开修,正准备筹建“战时民教流动工作队”(简称“战工队”)。在黄开修看来,项南等人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他把项南等地下党员安排在宏琳厝内居住,一同组建了闽清县“战工队”,项南任队长,黄开修任指导员。

当年1月至8月,项南带领“战工队”队员穿着草鞋,跋山涉水,夜宿学校、祠堂,打地铺、睡门板,先后在闽清30多个乡村宣传演出,每一场都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

群众对“战工队”的欢迎和拥护,引起了国民党闽清当局的恐慌,他们秘密下令抓捕项南。8月的一天,党组织事先得到消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连夜派船把项南由宏琳厝送离闽清。项南离开后,仍然通过书信同“战工队”保持联系,鼓励大家坚持斗争。

项南离开后,黄开修担任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战工队”不断把抗日宣传送达闽清各处,一直持续到1940年夏天

近年来,宏琳厝综合采用文史展陈、场景复原、氛围布置等形式,再现项南当年领导“战工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情景。

那些烽火岁月里的坚守与抗争,早已化作这座古厝的精神内核,与千年文脉相融共生。

你还想知道

福州哪些古厝里的红色故事?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综合自福州史志 记者:陈董荣、张凌 编辑:黄君 责编:黄丽津

发送以下“关键词” 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1.发送“纪念币”,即可获取马年纪念币预约购买渠道。

2.发送“寒假”,即可了解福州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春季开学时间。

3.发送“演唱会”,即可获取福州各演唱会的演出时间和官方购票渠道。

点赞

点亮

关注获得最新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历史   抗日救亡   福州   烽火   收音机   闽清   红色   纪念币   闽清县   弟弟   群众   事变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