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埃及开罗埃及博物馆一起跨越3000年的文物失窃案迎来突破性进展——曾属于古埃及第21王朝(公元前1070年至945年)法老阿蒙涅姆佩(Amenemope)的黄金手镯,确认已被送入熔炉彻底损毁;4名涉案人员(含1名博物馆修复师)全部落网,涉案赃款被依法扣押。这起发生在顶级博物馆内部的文物浩劫,不仅让全球考古界为之震惊,更揭开了古埃及文物保护的“内部漏洞”之痛。
这件金手镯曾属于古埃及第 21 王朝法老阿蒙涅姆佩,镶嵌着球形青金石珠,承载着古埃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长期收藏于埃及博物馆,原本计划于 10 月送往罗马参加“法老宝藏”特展,让更多人领略古埃及文明的魅力。然而,就在即将踏上展示之旅前,它却被盗贼盯上,最终在博物馆内部人员的勾结下,被多次转手交易,最终惨遭熔化。这一过程,就像一把利刃,刺痛了每一个热爱文化遗产的人的心。
案件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手镯失窃并非外部盗窃,而是博物馆内部人员精心策划的犯罪行为。被捕的博物馆修复师,本应是文物的守护者,却利用工作便利,将罪恶之手伸向了珍贵的文物。她与珠宝商、黄金加工作坊老板相互勾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将千年文物变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更是对文化遗产的极大亵渎。
案件调查显示,手镯失窃并非外部盗窃,而是博物馆内部人员作案。据被捕的博物馆修复师供述,她利用工作便利盗走手镯,随后联系一位珠宝商将其转卖。珠宝商以约18万埃及镑(约合2.6万元)的价格,将手镯卖给一家黄金加工作坊老板,该老板又以19.4万埃及镑(约合2.8万元)的价格转卖给另一位黄金加工作坊老板,最终这件千年文物被送入熔炉熔化,彻底损毁。
从手镯被盗到最终被熔化,整个过程暴露出埃及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手镯被存放在文物修复工作室内,本应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但却成为了盗窃发生的“重灾区”。这反映出博物馆在文物存放、人员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此外,手镯在被多次转手交易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导致文物最终无法挽回地被损毁。这不得不让我们质疑,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和监管机制是否形同虚设。
目前,埃及警方已逮捕了 4 名涉案人员,他们均已认罪,涉案钱款也被依法扣押。根据埃及法律,盗窃并意图走私文物以及故意损坏或污损文物都将面临严厉的刑罚。法律的严惩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也彰显了埃及政府对文物保护的坚定决心。然而,再严厉的刑罚也无法挽回已经失去的文物,这起案件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
来源:扬子晚报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