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京报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文史典
编辑|文史典
荷兰这手操作,把自己也“整”进去了!
11月初,荷兰首相斯霍夫一句“中国同意恢复安世中国出口”的话,直接把事情又推向了风口浪尖。
可惜,这话刚出口,就被中国商务部“打脸”了。
中方明确表示,不存在什么“恢复出口”的说法,荷兰自己把事情搞砸了,现在想甩锅可没那么容易。

这场风波的背后,表面上是企业经营的纠纷,实际上是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干预市场规则的结果。
事件还引发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连锁反应,欧洲车企直接被卡了脖子,荷兰政府现在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精准反制和多边外交,把荷兰逼进了战略被动的局面。
今年九月末,荷兰政府竟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援引冷战时期《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控股权,直接剥夺中资股东表决权。

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商业规则,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
安世中国位于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因荷兰方面中断晶圆供应,面临原材料短缺困境,不得已之下,只能暂停生产。
这家工厂可是全球70%安世芯片封装的关键环节,停摆直接影响了全球供应链。
更让人无语的是,荷兰企业法庭竟暂停了安世中国CEO张学政的职务,还指定独立管理人接管股权。中方对此直言,这是对企业合法权益的赤裸裸侵犯。

11月7日,荷兰首相斯霍夫宣称:“中国已应允恢复安世中国的出口,半导体危机行将解除。”这话一出,瞬间引发中方不满。
中国商务部随即澄清,指出荷兰的说法完全不属实。
事实上,中国对出口豁免有明确条件,前提是荷兰必须撤销这些不当干预措施,而不是靠一纸声明就解决问题。
荷兰政府如此强势干预,归根结底还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然而,这种做法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不得人心。

因为所谓的“国家安全”,更多是为了迎合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遏制政策,进一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从法律上看,荷兰的操作也存在不少争议。荷兰安世指控安世中国“擅自占用印章”“开设非法账户”,但安世中国却反驳称,荷兰方面欠付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这种互相指责的局面,表面上是企业之间的纠纷,但实际上却是荷兰政府干预商业规则的后果。
这一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安世半导体于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成绩斐然,份额高达9.4%。在欧洲,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当地40%的汽车芯片供应皆仰仗于它。

如今,安世中国的停产直接导致欧洲车企因芯片短缺面临停工危机,比如大众、本田等汽车厂商都受到波及。
荷兰政府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多边贸易规则,还可能引发投资者对欧洲营商环境的担忧。
面对荷兰政府的挑衅,中国并没有选择单方面妥协,而是通过多边施压和反制措施,迫使荷兰陷入战略被动。
首先,中国在多边外交上采取了非常精准的策略。
11月11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与德国经济部长赖歇的视频会谈中,明确要求德国敦促荷兰纠正错误。

这是中方首次公开要求欧洲国家介入安世事件,显然是希望通过德国的影响力向荷兰施压。
同时,中方还一再强调,荷兰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稳定。
其次,中国在供应链上的反制效果也正在显现。虽然荷兰方面切断了晶圆供应,但安世中国通过库存储备和验证新供应商,暂时维持了客户的需求。
据安世中国透露,目前库存可以支持到年底,同时计划明年全面恢复产能。这意味着,荷兰政府试图通过“断供”迫使中方妥协的策略,很可能最终会落空。

与此同时,欧洲车企因为芯片短缺已经苦不堪言。德国总理默茨近日承认,欧洲汽车产业的交付恢复仍然困难重重。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中欧供应链的不稳定,而荷兰作为始作俑者,难辞其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荷兰政府在安世事件中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荷兰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打击中资企业,以迎合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政策;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却严重影响了欧洲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引发了欧盟内部的分歧。
荷兰首相斯霍夫的“恢复出口”言论被中方驳斥后,其试图缓和局势的努力显然受挫。

更让荷兰政府头疼的是,事件持续发酵后,欧盟内部也开始对荷兰的行为提出质疑。
欧洲的车企已经对供应链危机叫苦不迭,部分成员国甚至认为,荷兰的行为是在为美国的利益买单,而损害了欧洲自身的战略自主性。
目前,荷兰经济部计划派员来华磋商,但具体时间和方案尚未公布。可以预见,如果荷兰不拿出建设性方案,中方的反制措施还会继续升级。
安世事件的本质,不仅是一场企业纠纷,更是一场中西方法治与契约精神的碰撞。
荷兰政府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规则,也让欧洲在中美博弈中暴露了自己的“摇摆性”。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危机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不容小觑。近年来,欧洲一方面试图追求“战略自主”,但另一方面却频频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
此次事件再次证明,当欧洲盲目跟随美国对华政策时,不仅无法实现自身利益,还会陷入孤立和被动的局面。
对于中国而言,安世事件是一次重要的“试金石”。
通过精准反制和多边施压,中国不仅展示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也通过实际行动表明,泛安全化和单边干预的做法注定行不通。

同时,这一事件也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看到,中方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安世半导体事件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博弈。荷兰政府的强行干预,不仅让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陷入危机,也让自己陷入战略被动。
而中国通过精准反制和多边外交,成功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荷兰的不当行为上,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争取了主动权。
接下来,事件的走向将取决于荷兰是否能够放弃单边干预,回归市场原则。

你怎么看待这场“半导体危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来源:王文涛:希望德方发挥积极作用,敦促荷政府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京报网
2025-11-11 21:46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