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多款吉林省自主生产的大型清洗无人机、载重运载无人机及载人无人机等机型备受关注,为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报道链接:吉林智造闪耀长春航展 无人机赋能低空经济新场景)
长春航空展1号馆内,79岁王先生驻足在一款载重无人机前,一句“吉林省还有这么多东西,突飞猛进又脚踏实地”,道尽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底色——当“吉林智造”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展台落地城市楼顶、风电叶片与海外工厂,它正以低空为翼,书写老工业基地的突围故事。
这些无人机的热度,不在炫技,在“解决问题”的实在。元戎科技的清洗无人机,用数据说话:单日清洗6000-8000平方米大厦外立面,效率是人工数十倍;风电扇叶、光伏板的清洁难题,被“空中作业”轻松破解。过去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人工成本高企、清洁盲区等痛点,被这架“会飞的清洁工”逐一化解。这种“问题导向”的创新,让科技真正扎根现实需求——不为炫技,只为“用得上”,正是吉林无人机从“展品”迈向产业化的关键。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生态的生长力。蓝天焦点科技三次参展,从“小企业”到“有合作、有落地”的蜕变,折射吉林无人机产业的底气:10余款产品覆盖穿越机、植保无人机、垂起固定翼等领域,海外市场从中亚延伸至中东,合资建设计划正从蓝图落地。这并非单企“孤军奋战”,而是40余家参展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产业共同托举的“产业矩阵”——既有飞控技术的“大脑”,又有多级协同的“神经”,更有市场需求的“土壤”。当技术、资本、场景在吉林交织,无人机产业已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的生态。
王先生的自豪,本质上是对“吉林智造”的认同。这种认同,既源于“能造”的硬核实力——清洗无人机的精准、载重无人机的承力,每一项都标注着“吉林智造”的技术底气;更来自“用得上”的民生温度——它清洗高楼、清洁光伏板、服务农田,更将飞向中亚、中东。当无人机从“展柜里的玩具”变为融入生产生活的“实用工具”,当“吉林智造”从“省内闻名”走向“国际认可”,参加航空展的意义早已超越“展示”:它是产业升级的宣言,更是老工业基地向新而行的战歌。
低空经济的蓝海中,吉林无人机已扬起风帆。从“能飞”到“好用”,从“本土”到“全球”,它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产业升级,不在概念炒作,而在需求回应;真正的区域崛起,不在规模扩张,而在生态培育。当“吉林智造”继续低空翱翔,它托起的不仅是无人机的高度,更是一座城市、一片向新而行的经济新高度——这,或许就是王先生眼中最朴实的吉林答案。
撰稿:王童 记者:崔云鹏
责编:陈敏、江莉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