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这么热的天,我出门走了半小时,回家心口就发紧。”一位老年患者的话,让门诊的气氛一下子沉了下来。
心脏有问题的人,本来在夏季就容易感到不适,高温一来,风险会明显放大。最近的多起意外,也在提醒人们,天气热的时候,心脏不好的人不能硬撑。
很多人以为夏天对心脏是好事,因为血管扩张、血压容易下降,看起来心脏负担小了。但真正的情况恰恰相反,高温会让人体大量出汗,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上升,心脏耗氧量也会增加。
尤其是有心血管基础问题的人,本来血流供应就吃紧,这种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稳,甚至突发严重事件。
日常生活里,有些习惯在高温天看似无关紧要,但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根“导火索”。
第一个原则是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
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做剧烈活动,走走路、买买菜没关系。实际上,高温环境会让身体处在一种持续散热的状态,心脏为了维持正常供血,会加快跳动。
如果外出时阳光直射、湿度又大,血液循环的负担会成倍增加。这种额外的负担,对健康人来说可能只是多喘几口气,但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就可能是压垮的最后一点重量。
即便是早晚凉快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闷热环境里,回家后要及时补水,防止因血液浓缩而增加血栓风险。
第二个原则是保持体内水分稳定。
高温天大量出汗,会让体液和电解质快速流失。心脏工作依赖于稳定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缺水会让血液变稠,增加阻力,让心脏更费力地泵血。
对本来心功能减弱的人,这种额外的压力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或急性事件。有些人怕上厕所,不愿意多喝水,这是很危险的做法。
更不能等到口渴才补水,那时候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平时可以分多次少量饮水,每次100到200毫升,不要一次大量灌水。
茶、咖啡等利尿饮品不能算作主要水分来源,补水应以温开水或淡盐水为主,既补液又补电解质。
第三个原则是控制情绪和体力消耗。
夏天的闷热感本身就容易让人烦躁,而情绪激动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和血压波动。对有冠脉狭窄的人来说,这种波动可能瞬间减少心肌供血,引发心绞痛。
体力消耗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高温下做家务、搬重物、长时间步行,都会让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
第四个原则是合理使用降温措施。
有些人回到空调房,温度开得很低,甚至直接对着身体吹,这样冷热刺激频繁切换,很容易让血管收缩速度超过心脏的调节能力。
空调温度建议控制在26℃左右,避免和室外温差超过7℃,风口不要直吹身体。电风扇可以配合使用,但也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对着心口、脖颈等部位吹。
睡觉时更要避免整夜冷风直吹,以防血液循环受阻。
高温天对心脏的影响,不只是在户外活动时才会出现。室内如果通风差、湿度高,同样会让身体处在闷热状态,心脏也得跟着加班。
有的人即使不开空调,也习惯关着门窗,这种情况下心脏的负担不会比在烈日下轻多少。
日常饮食对高温天的心脏状态也有影响。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能减少胃肠负担,让更多的血液供应给心脏和大脑。
相反,大鱼大肉、油腻厚重的食物会让消化系统占用大量血流,加剧心脏的工作压力。
高盐饮食还会增加血容量,让心脏负担更大,这一点在夏天尤为要注意,因为很多人会用咸食来补充流失的盐分,结果反而加重了循环系统的压力。
有些人会把药物的使用忽视掉,以为天气热就不容易心梗,干脆减少或停用药物,这种做法很危险。
药物的作用是维持血管通畅、控制血压和心率,高温并不能替代它的作用。反而在高温时,药物更能帮助心脏稳定运转,避免血压和心率的剧烈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夜间的高温同样会让心脏承受压力。睡眠质量下降、心率持续偏高,都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
长时间睡不好,还会让血压调节功能受损,白天的心脏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使用适当的降温措施,保持卧室通风,睡前避免大量饮水或饮用刺激性饮料,都能帮助减轻夜间心脏的负担。
有人会问,高温天心脏不好的人,是不是干脆不出门、不活动最好?
答案是否定的。适度的活动可以维持血液循环,帮助控制体重、稳定血压,但要选择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活动量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胸闷、心慌等信号。
长时间静坐不动,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对心脏同样不利。
针对高温天的生活,建议心脏不好的人提前制定规律的作息和活动计划。早晚温度较低时安排必要的外出,中午在凉爽的室内休息,保持饮食清淡、少量多餐,定时补水。
外出时可以随身携带速溶的淡盐水或葡萄糖水,避免因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而加重心脏负担。药物要按时服用,不随意停药或换药。
家中备好温度计和血压计,定期监测身体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问题是,高温天心脏不好的人,怎样判断自己已经接近风险临界点?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观察身体的预警信号:轻微活动后就气短、心慌,睡眠变浅、夜间易醒,晨起时感到胸口压迫感,这些都可能是心脏承受压力的表现。
一旦出现持续胸闷、出冷汗、呼吸困难,应尽快就医,而不是在家硬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脏健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