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小黄人”!福州依姆连吃3个月,吃出重症肝炎!

【来源:福州晚报】

全身蜡黄、尿如茶色、虚弱不堪——

福州的陈女士万万没想到

治疗肺结节的“中药秘方”

竟在3个月内将她推向急性重症肝炎

险些肝衰竭

所幸经过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代谢性肝病科的救治,转危为安

0 1

连吃3个月中药

吃出重症“药物肝”

陈女士今年62岁

当她走进诊室时

全身皮肤泛黄,眼神疲惫

一向身体硬朗的她

已连续10余天持续乏力

并出现恶心呕吐、尿液浓如茶水的症状

自行服用胃药数日未见好转后

她意识到问题不简单

于是走进了

吴孟超纪念医院潘晨主任医师的诊室

图片来自豆包AI

“这不是简单的胃病,而是急性重症肝炎!”凭借数十年临床经验,潘晨主任医师当机立断,将陈女士收入院。

化验结果令人震惊

谷丙转氨酶高达3613U/L

(超正常值90倍)

总胆红素175.1μmol/L

凝血功能严重紊乱

生命指针已滑向肝衰竭边缘!

于是

潘晨主任医师和林春主任医师

立即指导代谢性肝病科团队

启动重症肝病治疗管理流程

给予强效方案保肝、退黄、利胆等治疗

并迅速完善相关检查

明确肝病病因

在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常见肝病病因后,医生们通过追问陈女士病史发现关键线索——她为治疗肺结节,已经连续服用含中药方剂(含穿山龙、夏枯草、莪术、地龙等十余味中药)3个月有余。最终, 病因明确:重症药物性肝炎!

面对危急病情

团队当机立断

启动甲泼尼龙抗炎治疗

治疗期间,代谢性肝病科团队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评估感染征兆及消化道出血风险等并发症,调整药物剂量,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令人欣慰的是

经过治疗

陈女士转氨酶、胆红素如跳水式回落

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入院三周后

她终于带着康复的笑容走出病房

0 2

中药≠绝对安全

可能导致肝脏损害

林春主任医师介绍

急性肝炎是肝脏发出的“红色警报”

在各类急性肝炎中

药物性肝损伤正成为隐形杀手

药物性肝炎本质上是由于药物

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炎症性损伤

值得警惕的是

除抗结核药、抗生素、降脂药物等西药外,临床上中草药、膳食补充剂、保健品滥用以及广大群众网购“秘方”或自行挖草根、草药服用,已成为药物性肝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春主任医师介绍,大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中药纯天然=绝对安全,却忽视了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药物成分、剂量、炮制过程、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肝脏损害。特别是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等药材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存在肝损害风险。这些药物中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吡咯烷生物碱等均可导致肝脏损伤。

林春主任医师提醒

古语有云“是药三分毒”确实不可忽视,因此必须破除认知误区:中草药≠无毒,保健品≠食品!预防药物性肝炎需把握三大要点:

首先,应建立避免盲目服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以及胡乱用药可能出现肝脏损伤的科学认知。特别是中药,很多患者自行挖草根、草药,无规范炮制药物手段,可能导致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出现肝肾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

其次,对于有存在肝损害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更要警惕早期症状,当出现持续乏力、尿色加深、食欲减退时应立即就医。

林春主任医师特别强调

该院接诊的病例中,有因食用含何首乌的杂粮粉致肝损伤的上班族,有自泡药酒致肝衰竭的老人。甚至很多所谓祖传秘方,既无剂量标准,又缺乏配伍规范,服用后导致肝脏严重受损。因此,药物性肝损伤的科普刻不容缓。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叶雅妹 林春梅

新媒体编辑 李琼

监制 管慧 邱泉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养生   福州   肝炎   重症   药物   主任医师   肝病   肝脏   中药   损伤   剂量   性肝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