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四,微软和 OpenAI 同时在官网甩出一份 “措辞完全一致” 的声明,宣告达成非约束性合作备忘录。
可这份看似 “破冰” 的文件背后,是 AGI 控制权的拉扯、千亿成本的重压,还有马斯克咬着不放的诉讼。
一场关乎 AI 行业未来的博弈,才刚刚进入白热化。
2015 年,马斯克、山姆・奥特曼等大佬凑钱成立 OpenAI 时,打的旗号特别纯粹:“让 AGI(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永远不做盈利公司”。
那时的 OpenAI 更像个 “AI 研究公益组”,靠着创始人捐款和少量赞助过日子,团队埋头搞技术,连商业化的边都没沾。
可 AI 研发是出了名的 “烧钱游戏”,随着 GPT 系列模型的参数从几亿涨到上千亿,训练一次模型的成本从几十万飙升到上亿美元。
2023 年 ChatGPT 爆火后,OpenAI 光是租赁云服务器,每天就要花掉几百万美元。
为了活下去,OpenAI 在 2019 年悄悄改了架构:母公司还是非营利的 “OpenAI Inc.”,但下面多了个营利实体 “OpenAI Global LLC”,搞了个 “有限盈利” 模式。
投资人最多只能拿到原始投资 7 倍的回报,超过的部分要回流给非营利母公司。这种 “既要又要” 的模式,一开始确实吸引了微软的投资:2019 年投 10 亿,2023 年又追加 100 亿,可问题也跟着来了。
2024 年 OpenAI 估值冲到 5000 亿美元后,不少早期投资者想套现却没门路,因为没有股权流通渠道;而 OpenAI 自己也陷入 “钱不够花” 的困境: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计划到 2029 年前烧掉 1150 亿美元现金,2030 年单年租赁服务器就要花 1000 亿,研发成本占比会达到总收入的近一半,比 Meta 的四分之一高出一倍还多。
提到 OpenAI 的发展,绕不开微软这个 “最大金主”。
2019 年微软第一次投资时,双方的合作堪称 “神仙搭档”:微软给 OpenAI 提供全球顶尖的 Azure 云算力,还开放自己的企业客户资源;
OpenAI 则把 ChatGPT 等技术授权给微软,让微软的 Office、Bing 等产品焕发生机,2023 年微软 AI 相关业务收入增长 35%,很大程度要归功于 OpenAI。
可随着 OpenAI 越来越强,“甜蜜期” 很快过去,矛盾开始从暗处浮出水面。
最核心的分歧,就集中在 “谁掌控 AGI” 上。按照双方早期协议,一旦 OpenAI 研发出 AGI,微软的技术使用权会受到严格限制;
但微软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自然想更深入地参与技术决策,甚至希望拿到部分知识产权。
今年初 OpenAI 想收购 AI 编码公司 Windsurf 时,微软就提出 “要掌控 Windsurf 的技术”,结果 OpenAI 死活不同意,收购最终黄了,Windsurf 创始人跑去谷歌,团队被竞品公司 Cognition 接盘,双方的裂痕彻底摆上台面。
云服务器和客户资源的争夺也让关系更紧张,OpenAI 的算力需求越来越大,单靠微软 Azure 已经不够用,开始偷偷和甲骨文、CoreWeave 谈合作。
今年 9 月刚敲定和甲骨文的协议,未来五年要花 3000 亿美元采购算力;而在企业客户市场,微软自己的 AI 产品和 OpenAI 直接竞争,不少客户抱怨 “分不清该找微软还是找 OpenAI”。
这次重组,OpenAI 给出的核心方案很明确:把原来的营利实体改成 “公益公司(PBC)”,非营利母公司继续掌控决策权,还持有 PBC 价值超 1000 亿美元的股权 —— 这意味着母公司会成为全球资源最充足的慈善组织之一,而 PBC 则可以像普通公司一样融资、给投资人发股权,甚至为未来 IPO 铺路。
更关键的股权分配细节,直到最近才被曝光:微软和 OpenAI 非营利母公司,各拿约 30% 的初始股权,剩下的 40% 分给员工和其他投资者。这个比例看似平衡,却面临着 “两道坎”。
第一道坎是监管审查。加州和特拉华州的总检察长已经盯上了这个计划,理由很简单:OpenAI 是非营利机构,按照美国慈善法,非营利机构的资产不能随便用于营利目的,更不能给投资人分红。
第二道坎是马斯克的诉讼,今年 8 月,马斯克突然起诉 OpenAI,核心指控就一条:“OpenAI 背离了非营利初心,变成了微软的‘傀儡’”。
在诉讼文件里,马斯克还要求公开 OpenAI 和微软的谈判细节,认为双方的合作 “损害了公益利益”。虽然 OpenAI 方面一直否认,但这场诉讼无疑给重组添了麻烦,一旦法院认定重组违反非营利使命,整个计划可能要推倒重来。
对 OpenAI 来说,现在最紧迫的不是和微软掰头,也不是应对诉讼,而是 “抢时间”。今年年底是个关键节点:
如果到时候重组还没进展,软银承诺的 100 亿美元投资就会泡汤,笔钱对 OpenAI 来说,是缓解成本压力的 “救命钱”,一旦没了,2025 年的算力采购都可能断档。
现在的 OpenAI,就站在 “生死十字路口”:一边是千亿成本的重压和随时可能黄掉的投资,一边是监管和诉讼的阻碍;一边是微软、Meta 等巨头的竞争,一边是 “AGI 造福全人类” 的初心。
这场重组能不能成,不仅决定着 OpenAI 的未来,更可能改变全球 AI 行业的格局。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看着这场 “大戏” 继续演下去。
毕竟,AI 的未来,从来都不是一家公司的事。
文/编辑 :财迷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