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从2025年1月就开始大刀阔斧推关税,对中国、墨西哥和欧盟等加码,税率最高到60%,原本是说要保住本土岗位,让制造业回流。
可到8月,就业市场直接凉了半截,全美新增岗位只有7.3万个,比预想少太多,制造业更是丢了1.1万个职位。
经济学家们从年初就警告,这政策像把双刃剑,砍别人也伤自己,现在看来,伤得最重的还是普通美国人。
芝加哥联储的数据显示,4月关税落地后,制造业就业就开始下滑,到7月累计丢了4.2万个岗位。底特律和铁锈带那些老工业区,工人失业率蹿到4.3%,创下三年高点。
企业高管们在财报会上直言,供应链中断,零部件延误,利润被挤压得不成样,只能裁员节流。耶鲁预算实验室的报告算得清楚,所有这些关税加起来,相当于给美国家庭每年多收3800美元的税,穷人受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消费品占比高。
特朗普总说关税是中国人买单,可数据摆在那,美国消费者才是真在掏腰包。
消费者物价指数到6月涨到2.9%,核心通胀率也爬到3.1%,比年初高出不少。超市里那些进口货,咖啡豆涨了4.9%,玩具和电视机价格跳了15%,就连香蕉这种日常水果都贵了,因为拉美进口加了10%税。
CNN的分析说,关税成本67%转嫁到零售端,企业不可能全吞下,只能涨价给买家。普通家庭预算紧巴巴,本来工资没涨多少,现在买家电或衣服得多花13%,很多人开始只挑打折货,消费习惯都变了。
这不是短期波动,供应链重塑需要时间,短期内美国人得为这政策埋单。
企业界反应也激烈,从华尔街到硅谷,都在抱怨不确定性太大。
J.P.摩根的预测显示,关税让2025年GDP少长0.2个百分点,通胀多0.3点。制造业投资缩水4.4%,因为老板们不敢冒险扩张。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巨头,已经报出11亿美元关税损失,股价跟着跌。
中小企业更惨,纺织和电子行业供应商说,原材料成本涨了44%,订单减少,只能降薪或裁人。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的调查显示,4月后企业招聘计划砍了13.4%,投资减16.1%。全球来看,OECD和IMF都下调了2025年增长预期,说贸易战拖累全世界,美国首当其冲。
民众情绪这块儿,从民调就能看出来。特朗普的支持率从年初高点滑了10多个点,铁锈带和农业州那些票仓开始动摇。农民们出口受阻,中国和欧盟的反制关税让美国农产品卖不出去,玉米和大豆库存堆积,价格跌了18%。中西部农会的数据显示,出口萎缩20%,机器零件还贵了30%。
消费者团体和行业协会在华盛顿集会,喊出停止隐形税的口号。共和党内部都有议员公开批评,说保护主义不是就业万灵药,反倒制造混乱。
民主党说这是自伤行为,劳工统计局的报告被白宫怼,但数字不骗人,6月裁员超招聘,经济信心指数跌到谷底。
特朗普想用关税重塑贸易格局,可全球供应链不是说改就改。美国进口依赖度高,加税等于自加负担。
税基金会的计算显示,关税收入多了1717亿美元,但换来的是经济增长放缓,联邦赤字没减反增。
平均关税率升到17.4%,最高自1935年以来,可制造业回流呢?没影儿,反倒丢了6.4万个岗位。
全球反噬也没停,加拿大和欧盟抵制美货,游客少去美国,损失几十亿岗位。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进口消费降15%,港口空闲增多。
经济模型显示,户均年损1300到2400美元不等,制造业回流遥遥无期。
这局面不是一夜形成的,从1月关税令签署,市场就波动,股市跌0.9%,企业缩预算。积累效应爆发,就业冻结,物价爬升。
经济危机转政治危机,民众信心丢了,选票流向变了。
特朗普的贸易神话在自己手里碎掉,群众用实际行动表示不答应了。
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新浪财经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