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特征
心痹的证候特征分为几个阶段,即心悸、喘咳、水肿,但内容分散,缺乏对心痹症全貌的深入观察。宋·陈无择提出:“三气袭人经络…久而不已,则入五脏。”“佩心上气,嗌干,顾,胀满者,是痹客于心。”对证候特征的论述虽有新内容,但继承了《内经》中五脏合为痹,内传五脏的模糊概念,这又显得不够确切。清·沈金鳌总结前人经验,对心痹症的认识有所创新,其论述:“脉痹久,复感三气,内舍于心,则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咽干善噫。厥,气上而恐。盖心合脉而痹入之,故脉不通,不通则心气郁,故鼓暴。鼓暴则气逆而喘,故上气。心脉起心中,上挟胃挟咽,故咽干善噫,原为阴气,心火衰而邪乘之,故神怯而恐也。”更强调了心痹由脉及心,损害心脏的病理过程,是研究心痹症的宝贵资料。
1、轻症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逐渐会出现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以及颜面浮肿,或双侧颧骨红润如涂胭脂。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上述症状会明显加重。多数患者伴有痹症关节疼痛的病史。
2、重症 面色苍白无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自汗肢冷,烦躁胸闷,心感烦乱,胸胁疼痛,尤其是左侧胸部更为明显,咳嗽并伴有咯血,声音嘶哑,唇舌青紫,足跗肿胀,站立时症状轻,卧床时症状加剧,颈动脉搏动明显,不能平卧,端坐时症状有所缓解,症状在白天减轻,夜晚加重,正如《内经》所言:“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3、危症 胸闷剧增,痛苦焦虑,喘息咳嗽并咯血,呼吸极度困难,足肿蔓延至腹部,胸、脘腹胀满,肝脾肿大,青筋色暗,目光无神采,或见额汗如珠(绝汗),眩晕晕厥,最终导致阴阳离绝,或突发死亡。
4、舌脉征:脉象细弱,或细数、或脱疾,或散涩或结代,舌质淡,形态肥胖有齿痕,或青紫,或有瘀点,舌苔白而干厚,或少苔而干黄。
现代临床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深入研究,心痹症在现代临床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受到关注。心痹症起源于痹症,在损害部位、证候表现以及转归预后等方面,与现代医学中所描述的风湿性心脏病存在高度相似性。
风湿性心脏病,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是由风湿热引发的心脏炎症所遗留下来的心脏瓣膜损伤问题。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由于瓣膜发生黏连和纤维化改变,导致瓣膜口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现象,甚至可能同时存在狭窄与关闭不全的情况,从而逐步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变化。随后,由于长期机械性劳损的影响,以及风湿性心肌损害的叠加作用,心脏的代偿功能逐渐失衡,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其临床特征可分为三个典型阶段,即代偿期。在代偿期内,心脏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维持血液循环的基本稳定,尽管潜在病变已经存在,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失代偿状态。随后进入左心衰竭期,这一阶段左心室的泵血功能开始受损,左心负荷不断加重,进而引发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表现。最后是右心衰竭期,随着左心衰竭的进一步恶化,右心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体循环淤血的相关症状,如下肢水肿、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体征相继出现。每个阶段均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以及深入理解心痹症的现代临床意义具有关键指导价值。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