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小米手环已经陪伴我们走过整整十一年了。是的,从最初那个只会计步的小玩意儿,到如今迎来第十代,它已经不只是个手环,更像是无数人运动生活中的一部分。
要说小米是怎么在可穿戴市场站稳脚跟的?手环系列绝对是功臣之一。当年正是靠着它,小米打开了智能穿戴这扇门。而直到今天,它依旧是市面上少有的“高性价比代表”——功能不输大牌,价格却亲民得多。
如今,第十代小米手环终于来了。小米这回没打无准备之仗,带来了一些明显的硬件升级。虽然起售价略微上涨了一些,但从整体来看,这波升级,明显是冲着“更好用”去的。
这次第十代小米手环最大的几个看点,其实都集中在屏幕和健康监测上了。屏幕嘛,尺寸稍微大了一点,亮度也提上去了,日常在阳光下看时间、看通知,清晰度确实更给力。而健康和运动追踪功能也更精准了,特别是睡眠、心率、步数这些常规项目,明显更懂你身体的“小心思”。
还有一个细节,小米悄悄把震动马达升级了。这意味着你戴在手上的每一次提醒,震感会更清晰,也更舒服。只不过,整体外观并没有太大变化。跟上代的 Band 7 Days 一样,依旧是那种熟悉的设计语言:椭圆鹅卵石形表盘,配上细长条的 AMOLED 屏。
屏幕方面,这次小米把尺寸拉到了 1.72 英寸,上一代还是 1.62 英寸。别看就多了 0.1 英寸,实际戴在手上,你会发现屏占比更高了,操作空间也宽敞了些,看消息或者点功能,不那么“挤”了。
那问题来了:加了这几个升级点,新定价是不是还值?接下来我们就慢慢聊聊。
这次小米在边框上也下了点功夫,四边只留了窄窄的 2 毫米,而且做到了对称,整体看起来更精致,视觉观感也更“高级”了一点。
另一个让我感受到诚意的升级,是屏幕亮度。Band 10 这次把峰值亮度提升到了 1500 尼特,相比上一代的 1200 尼特,提升相当明显。这个数值在手环里算是“顶格水平”了。尤其是夏天,出门太阳毒辣的时候,抬腕就能看清信息,不用再眯着眼对着屏幕瞎猜。
而且,它还保留了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在我们这几天的实测中,响应速度还不错,亮度调整得比较自然,不突兀。再加上支持常亮显示(AOD),当你只是想看看时间,不用点亮屏幕,轻轻一瞥就能看到,这种细节体验是真的贴心。
我们这次上手的是陶瓷版的 Band 10,说实话,这种材质在手环里还真不常见。虽然小米以前也玩过陶瓷,不过这还是头一次把陶瓷手环推向全球市场,算是一个不小的动作。
整只手环的侧边用上了陶瓷框,第一眼看上去确实有点“不一样”的质感,那种温润的细腻手感是金属和塑料给不了的,戴在手上也更显档次。
不过底部,也就是贴合皮肤、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小米还是用了塑料。这么做我觉得也合理,一方面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佩戴的舒适性和信号的稳定性。陶瓷虽然好看,但贴皮肤久了可能会发闷,用塑料反倒更实用一些。
陶瓷版的小米 Band 10,这外观真的是有点“高冷气质”。通体白色,光滑细腻,第一眼看上去,真的有点像星战里的白兵盔甲——那种未来感、整洁感,非常抓眼球。
不过啊,漂亮是漂亮,拿在手里你也能立刻感觉到:这货比以前的手环,沉了一圈。我们手上这款陶瓷版,单是手环主体就有 26 克,加上那条氟橡胶表带,总重量冲到了 44 克。对比之下,普通版 Band 10 用的是金属外壳,光是主体也就 16 克左右,差距不小。
话虽如此,但这点重量的增加,换来的是更强的质感。陶瓷壳摸起来滑润细腻,整体也更显档次,戴在手上会有一种“这不是个玩具,是件配饰”的感觉。对于追求质感和个性的人来说,确实值得多花那点重量。
这儿我得稍微“跑个题”,但这点实在是憋了好几代产品了,必须得说出来。
小米手环从大约第六代开始,就彻底取消了实体按键。这事儿看起来像是在追求简洁、科技感,但实际用下来,真的是让人挺抓狂的。之前我们就吐槽过,现在我再强调一遍:小米,你能不能把实体按键给我整回来?哪怕不是真正的按键,弄个电容式的“假按钮”也行啊!
目前唯一能“点亮”手环的方式就是——接上磁吸充电器。对,你没听错,哪怕你只是想重启一下设备,要是手边没带充电线,那你就只能干瞪眼。这种设计,在真正用起来的时候,远比你想象中要不方便。
更别提那套全靠滑动手势的导航系统。说实话,在理想状态下用着没毛病,可一旦手湿了,或者你戴着手套,滑动手势立刻就“罢工”。特别是在运动中或者洗完手后要看个消息,简直就是反人类操作。
所以,真的希望小米在手环 11 上,能好好考虑一下“人类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一个小小的返回键,可能就是体验质变的关键。
打开包装,其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盒子里的东西跟前几代小米手环差不多,没啥太大惊喜。标配还是那条熟悉的双针磁吸式充电线,说实话,这种专属接口虽然充得稳,但每次出门都得记得带上,挺考验记性。
另外还有一本快速上手指南,和一份保修卡,都是常规操作,基本也就看看个位置摆放和激活方式,用不上太多说明。
整体来说,包装内容很“简洁务实”,该有的都有,但也谈不上多贴心。
这次小米还带来一个挺有意思的小配件——一款珍珠链吊坠。说白了,它就是让你可以把 Band 10 挂在脖子上,像项链一样佩戴。
如果你是那种对穿搭比较有要求的人,或者不太习惯一直把手环戴在手腕上,那这条吊坠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变身工具”。一瞬间,手环就从健身装备变成了一个时尚单品,兼顾功能与造型。
当然啦,这种设计肯定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但小米愿意在配件上玩点花样,也说明他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戴得好看”这件事了。毕竟,穿戴设备也要讲究“颜值正义”不是?
说到智能手环,大家最早对它的印象,无非就是“便宜、能记步、能看时间”——一款入门级的运动追踪小工具。但这几年啊,它们的进化速度其实比你想象得快,功能越来越全,体验也越来越接近智能手表。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手环再怎么升级,它毕竟还是手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所以,功能上总是会存在一些“天花板”,这点在小米 Smart Band 10 身上也能看得出来。
它在很多方面确实追了上来,但要说完全取代手表?现在还差着点意思。这不是缺点,而是产品定位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拿几百块的手环去要求几千块的体验,对吧?
先说说功能限制吧,Band 10 没有扬声器,这意味着你只能收到来电提醒,但没法直接接听电话。屏幕尺寸决定了它没法装下键盘,也就没办法回复消息。再说国际版,这次小米不支持 NFC,也取消了 GPS 芯片。
这就带来一个小尴尬:如果你喜欢跑步、骑行这些需要精准定位的运动,手环本身是不够用的,必须得带上手机,才能准确记录路线和数据。
硬件方面,Band 10 用的是蓝牙 5.4 连接,连接稳定性还是不错的。它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光学心率和血氧监测,还有环境光感应器。今年还加了个电子罗盘,这算是个实用的小升级。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如果能搭载专用 GPS 接收器,那才真叫升级,毕竟现在跑步不带手机也能精准定位,这才是未来趋势。
这次 Band 10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新功能,就是能把你运动时的心率数据,直接传输给第三方设备,比如自行车的速度表啥的。这样一来,骑车时也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心跳情况,挺实用的。
另外,小米给跑步爱好者准备了全新的跑步指导课程,算是帮你“私人教练”上线了。更棒的是,Band 10 和小米的 AIoT 生态整合得更紧密了,能直接控制兼容的小米智能家电,这对已经用上小米智能家居的人来说,操作方便多了。
震动体验也升级了,全新线性马达配合更智能的算法,还能自己设置不同的振动模式——比如收到通知、电话和闹钟时,可以让手环“说话”更有个性。
说到交互,小米这次加入了滑动手腕返回菜单的功能,这点我挺喜欢,操作起来更自然了。但坦白讲,还是那句老话,如果能有实体返回键,甚至电容式的,体验会更顺畅,毕竟手势导航偶尔还是有点鸡肋,特别是手湿了的时候。
说到防水,Band 10 这次也是下足了功夫,达到了 5ATM 级别。这意味着什么?你戴着它,不光能安心泡泳池,甚至还能下水游到 50 米深的淡水里去潜水,表现相当出色。
除了硬核的防水,小米还在活动追踪上做了升级。新款搭载了更灵敏的传感器,运动算法也经过了优化,跑步、骑车、走路的数据会更精准、更智能。
当然,这些具体体验细节,我们后面会在健康和活动追踪的部分详细聊,敬请期待。
说到系统,小米手环 10 这次搭载了小米自家的 HyperOS 2.0,看上去和以前的版本差不多,操作方式也基本没变。
它本质上是一款实时操作系统(RTOS),你主要靠滑动屏幕来控制,里面有一些小米自家的应用和卡片式的小工具,功能算是比较基础,方便查看日常信息。
不过,我得提醒一句,别指望能轻松操作。毕竟手环屏幕小,加上没有实体按键,这种全靠滑动手势的设计,操作起来有时候真挺费劲的。尤其是在手湿或者运动时,误触和操作不便的情况更容易发生。
说到屏幕表现,Band 10 搭载的 60Hz 刷新率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滑动起来那叫一个顺滑,完全没有卡顿和延迟,操作体验相当流畅。
这次手环里预装了多达 26 个应用,新增的跑步路线、指南针、任务栏和专注模式等功能都挺实用,满足日常运动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Band 10 终于支持直接在手环上添加小部件了,不用每次都打开手机上的小米健身 App,方便快捷,提升了不少使用效率。
还有一个贴心的小细节:屏幕上的文字比 Band 9 略大,尤其是看通知和菜单时,眼睛不用那么费劲,阅读体验更舒适了。
Mi Fitness 应用程序中提供的一些表盘
几乎所有的表盘都支持常显屏(AOD),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看到手环上的时间和一些额外信息,不用频繁点亮屏幕,省电又方便。
而且有些常显屏还贴心地加了电量、电池剩余、天气状况和步数等实用信息,一眼就能看到当天的运动情况和环境信息,完全不用翻来覆去找。
这种设计真的很适合想随时掌握自己状态,但又不想总动手操作的用户,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小米这次允许你把长达一个月的健康和运动数据都存在手环里,而且还能同步到苹果的 Apple Health、谷歌的 Google Fit,甚至像 Strava 和 Suunto 这些专业运动平台,也都支持对接,方便你多平台管理自己的运动状态。
不过,软件体验上还有些小遗憾。比如,它不支持表情符号,聊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乐趣。而且一旦启动计时器,手环就“卡住”了,没法同时做别的操作,这种限制有点不合理。
更奇怪的是,小米竟然还在用美国那套“月/日”的日期格式,对我们这些习惯“日/月”或者“年/月/日”的用户来说,确实挺让人迷惑的。
说回连接,这次我用 Band 10 和 iPhone 15 Pro 配对,整体体验挺棒的,没出现漏接通知或者断连的情况,稳定性让我挺满意的。
说到健康和运动追踪,Band 10 配备了最新一代的光学心率传感器,监测更加精准。同时,它还能实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帮你更好地了解身体状态。
除此之外,睡眠监测和压力管理功能也没落下,帮你全方位掌握身体的“软硬件”状态,随时关注健康,做个更懂自己的人。
说到续航,Band 10 里装了颗 233mAh 的电池,和上一代 Band 9 差不多大小。小米官方宣称,正常使用状态下,它能撑足足 21 天,几乎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不过如果你习惯开启常显屏(AOD),续航时间会缩短到大约 9 天左右。说实话,这样的续航表现,对于大多数日常用户来说,已经很够用了,毕竟不用天天盯着充电,使用起来更轻松。
在我们实际体验中,Band 10 一次充满电,开启所有健康监测、常显屏和通知功能,居然还能坚持整整 10 天,这续航表现真的让我挺惊喜。
毕竟这么小巧的手环,能撑这么久,实属难得,完全不用担心一天到晚找充电器。
至于充电速度,给它充满电大概需要 50 分钟左右,速度还算不错,睡觉前插上,第二天醒来就满血复活了。
说到底,小米手环 10 无疑是这系列里表现最出色的一款。屏幕升级非常明显——AMOLED 触摸屏不仅更亮了,屏幕尺寸也更大了,文字看起来更加清晰顺眼,整体体验提升感立竿见影。
另外,改进后的振动马达也让人眼前一亮,反馈更加精准,使用时的触感更舒适。
最关键的是,心率监测变得更靠谱了,数据准确性明显提升,这对健康追踪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总体来说,Band 10 在细节上的打磨和升级,确实让它成为了目前小米手环家族中最值得入手的选择。
总结一下:小米手环 10 毫无疑问是该系列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代。无论是更亮更大的 AMOLED 屏幕,还是全面升级的振动马达和更精准的心率监测,都给人带来了实打实的提升。新推出的陶瓷版本质感拉满,佩戴体验上升一个档次。续航依旧给力,一周以上不成问题,加上海量表盘和丰富的运动追踪功能,完全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
当然,它也并非十全十美——睡眠监测的准确性仍有待提升,通知管理和消息回复功能还有优化空间。但瑕不掩瑜,对于想要入手一款功能全面、外观精致、性价比高的智能手环用户来说,小米手环 10 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当然,市面上也不是只有小米 Band 10 一枝独秀。比如华为和荣耀就推出了几款很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它们的配置几乎与 Band 10 持平,甚至还能接听电话,功能上更进一步,而且售价也差不了多少。
但如果你更偏向一款小巧轻便、佩戴无负担的手环,同时又想要一块亮度足够的 AMOLED 屏幕、一套准确的心率监测系统,以及一周以上不焦虑的续航时间,那 Band 10 肯定值得放进你的备选清单。
优点亮点:
✔ 屏幕够亮,户外看得清楚
✔ 做工讲究,特别是陶瓷版质感出众
✔ 心率监测精度有进步
✔ 电池续航依旧强势
小遗憾:
✘ 没有 GPS,对跑步爱好者不太友好
✘ 睡眠监测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深睡和 REM 阶段
✘ 无法接听电话
✘ 缺乏物理按钮,操作略受限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