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奢侈品百货哈罗德位于上海查公馆的茶室及会员俱乐部“哈罗德公馆”,已确认在2026年1月底正式关闭,这是哈罗德在中国内地的首个长期实体项目,从开业到谢幕,前后不过五年时间。
五年前哈罗德选择在上海兴业太古汇的查公馆落脚,正是看中了当时中国奢侈品消费强劲回流的趋势,那座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与哈罗德想传递的英伦格调,初看之下确实契合。

但五年租约到期,哈罗德却决定不再续约,给出的理由是“租赁期满后的重新考量”,并表示未来将更关注快闪店、线上渠道等能“产生更大影响力”的领域,官方说辞背后,真实原因或许更复杂。
哈罗德在上海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水土不服”,它把伦敦那套高门槛会员制模式,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上海,去年底开业的“哈罗德公馆”,会员年费15万起,限250个名额,提供名厨餐厅和珍稀酒品,这套玩法在伦敦或许行得通,但上海的高净值人群早已见过太多世面。

在这座城市,真正的稀缺从来不是“买不到什么”,而是“这件事值不值得我花时间”,哈罗德提供的体验,似乎并没有建立起不可替代的独家价值。
哈罗德并非孤例,近一两年,上海高端餐饮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明显的调整,曾经一座难求的米其林三星Ultraviolet宣布无限期停业,外滩十八号的L'Atelier 18开业半年就悄然退场,这些名字曾是上海高端消费的标杆,如今却接连离场。

过去五年,上海人均消费500元以上的餐厅数量减少超过一半,中高端市场收缩明显,这轮调整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深层转变,以往支撑高端市场的重要力量商务宴请,受到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
特别是相关限制措施的出台,直接影响了高端餐厅的核心利润来源,酒水收入在高端餐饮中占比极高,这一块受限后,很多餐厅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当商务客群减少,餐厅不得不调整策略争取更广泛的客源,就连新荣记这样的米其林三星,也推出了不到400元的午市套餐,放在几年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高端消费正在从“符号消费”转向“价值消费”,过去一个响亮的国际品牌名字,加上足够高的定价,往往就能吸引一批追捧者。

中国市场依然庞大,但游戏规则已经变了,仅靠品牌光环和高定价就能轻松收割的时代,可能正在成为过去,真正能提供独特价值、不可替代体验的品牌,依然有机会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只是门槛变高了,竞争更激烈了。

哈罗德上海闭店,网上可是炸开锅了。
“一年15万会员费,就为了喝个英式下午茶?我在自家阳台用立顿茶包配煎饼果子,它不香吗?”
“上海滩的富豪们精着呢,现在不比谁买的贵,就比谁买得值,哈罗德那套老派贵族礼仪,忽悠不了见过世面的新一代消费者。”
“格局打开点嘛,真正的高端圈子谁去这种明码标价的会所?我们都在游艇上、私宅里谈事情,哈罗德这个级别的,本来也不是为我们准备的。”
“在查公馆那种地方开,租金是天价,但又没跟太古汇的会员体系打通,孤零零的哪来的流量?你看人家的‘路易号’船开过来,就成了打卡圣地,这运营思路差了一个时代。”
“不光是他家,外滩那片高端餐厅倒的倒,降价的降价,说明大环境变了,以前靠商务宴请和天价酒水,现在这条财路被卡得死死的。”
“看看数据吧,上海人均500元以上的餐厅少了一半还多 ,这说明消费金字塔的中间和顶部都在被挤压,以后能活下来的,要么是像新荣记那样肯放下身段推出‘穷人套餐’的 ,要么是真正有独特文化价值、让人心服口服买单的。”
下一个可能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的国际大牌会是谁?有没有哪个国外品牌特别懂中国消费者?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