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追光者丨中移凌云“放飞机的人”编织低空安全的“天罗地网”

无人机“闪送”、打“飞的”通勤、空中“兜风”……当无人机从“飞行玩具”进化为“生产工具”,低空区域正成为未来生活的新场景。

如何构建安全有序的低空飞行秩序?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中移凌云低空监管服务运营平台2.0总设计师邱裕鹤给出答案:“我们打造的中移凌云低空监管服务运营平台如同低空飞行器的‘智慧大脑’,让每架无人机都能飞得远、飞得稳、管得住。”

技术攻坚:从0到1的信创突围

从二维地面到三维低空,全新的空间治理需要从零构建。面对低空监管这一业界前沿领域,邱裕鹤团队肩负双重挑战:既要快速搭建体系化监管系统,又要形成差异化技术优势。

团队围绕“监管+应用+底座”开放体系,深度参与国家试点项目,从制度设计到平台搭建,构建低空经济治理框架。面对低慢小目标探测识别等难题,历经上千次调研论证,形成覆盖航路保护,机场安防等场景的四大标准化服务体系。经过百日夜攻坚、千架次测试,中移凌云平台2.0破茧而出——其多源探测全域组网、雷视联动秒级追踪、飞手精准定位及智能防区分级布控技术,将低空目标探测精度推向行业新高度。目前平台已接入10+类,20+厂家,40+型号,超1000+多站的探测及反制装置,累计探测目标超5亿次,为城市安全筑起“低空天网”。

创新驱动:从“人防”到“技防”的创新突破

“创新不是盲目追新,而是用适配技术解决真实问题。”邱裕鹤始终强调技术与需求的平衡哲学:既要用成熟技术交付客户需求、用前瞻性研究构筑未来竞争力,又要面向客户需求进行研发、在实际验证中不断矫正技术方向。

在某枢纽机场低空监管项目中,团队以5G-A通感一体技术为核心,融合声光电感知与AI智能算法,通过“机场全局态势一张图”实现全空域设备与情报的统一纳管。这一方案精准破解低空侵入、跑道异物等安全痛点,不仅将风险预警时间缩短至秒级,更推动机场安防从传统人工巡检向智能感知系统升级。

实战淬炼:从白天到黑夜的全时域坚守

“任务来了,必须顶上!”中移凌云团队用行动诠释着刻在骨子里的担当。2025年清明假期前后,绍兴专项组成员郝昊、陈一溶刚踏上返乡路就接到项目验收通知,他们立刻折返、48小时连续攻坚,在多轮压力测试中确保平台顺利通过验收;安徽合肥项目现场,刘喜、冉靖为完成公安客户多模融合感知测试,连续一周驻守外场调试系统,成功攻克多机型复杂环境下的飞行挑战,用技术实力回应客户期待。

面对某机场项目“短周期、多系统集成”的攻坚压力,邱裕鹤带领团队驻扎一线,白天对接需求、夜晚调试系统,两周内同步完成云资源部署、本地运维与研发测试,实现平台从搭建到上线的突破,运营首日即精准捕捉多架无人机动态。这位全年出差超150天的总设计师,常在机场候机厅处理紧急工作,甚至休假带娃时也电脑不离身。客户感慨:“也只有中国移动,才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和保障效率。”

“项目攻坚就像登山一样,要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就要有超过常人的付出。”面对低空经济新蓝海,邱裕鹤带领团队坚守自主创新路线,推动平台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朝着智能化、生态化方向迭代。他展望:“未来城市,低空将是自动化飞行器有序穿梭的‘空中走廊’,而中移凌云平台就是它们的‘智慧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数码   天罗地网   低空   飞机   凌云   无人机   平台   技术   团队   项目   机场   客户   精准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