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揭晓的诺贝尔化学奖非常“化学”,但也具有跨学科特点

当地时间10月8日,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 颁奖理由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发”。

获奖人创造出了具有超大空间的分子结构,气体及其他化学物质可在这些空间中流动。这类结构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捕获二氧化碳、储存有毒气体或催化化学反应。

通过改变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构成单元,化学家可设计出能捕获并储存特定物质的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还可驱动化学反应或实现导电。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Heiner Linke)表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巨大潜力,为研发具备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此前难以想象的机遇。”

这一切始于1989年——当时理查德·罗布森尝试以全新方式利用原子的固有特性。他将带正电的铜离子与一种四臂分子结合,该分子的每个“臂端”都带有一个对铜离子具有吸引力的化学基团。 二者结合后发生键合,形成了结构规整、内部空旷的晶体,宛如一颗布满无数空腔的钻石。 罗布森当即意识到这种分子结构的潜力,但该结构稳定性较差,极易坍塌。

而北川进与奥马尔·M·亚吉为这一构建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2年至2003年间,两人各自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北川进证实气体可在该类结构中进出,并预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被设计为柔性材料;亚吉则制备出一种稳定性极强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证明可通过合理设计对其进行修饰,赋予其新的、理想的特性。

在三位获奖者开创性发现的推动下,化学家已研发出数万种不同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中部分材料或许能助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应用场景包括从水中分离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降解环境中的微量药物残留、捕获二氧化碳,以及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等。

原标题:《刚刚揭晓的诺贝尔化学奖非常“化学”,但也具有跨学科特点》

题图来源:诺奖官网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李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科技   诺贝尔   化学   化学奖   材料   框架   金属   理查德   结构   分子结构   化学家   化学反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