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富士康工厂灯火通明,流水线上的iPhone 16正在被打包装箱运往美国。这些手机让印度在2025年第二季度首次超越中国,拿下美国44%的智能手机进口份额。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停留在13%,而中国则从61%的绝对主导地位暴跌至25%。
这场供应链变局的核心推手是苹果公司。为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风险,苹果加速执行“China Plus One”战略,将iPhone 16的生产线大规模转移到印度。
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对美出口暴增240%,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贡献了全国70-80%的iPhone产能。但这份成绩单背后藏着不可忽视的产业现实:印度组装的iPhone仍高度依赖中国零部件供应链。
印度在2025年第二季度向美国出口了3900万部智能手机,其中78%是苹果产品。这一数据让印度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供应国,44%的市占率较去年同期飙升31个百分点。
苹果在印度的布局堪称激进。2025年上半年印度出口的2390万部iPhone中,近八成销往美国市场。泰米尔纳德邦已成为苹果的制造枢纽,富士康、和硕和塔塔电子在此建立庞大生产基地。
供应链转移的直接动力来自关税风险。为应对可能加征的关税,美国进口商提前囤货,推高印度出货量。讽刺的是,同期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仅增长1%,凸显需求疲软与库存泡沫并存。
苹果的转型暗藏软肋。尽管在印度组装整机,但高端iPhone的显示屏、芯片等核心部件仍依赖中国供应。这种“印度组装、中国供芯”的模式,使印度对华电子零部件进口激增。
当印度政客庆祝“制造业胜利”时,产业链内部正经历阵痛。德国媒体调查显示,在印度生产iPhone的成本比中国高出5%-10%。基础设施落后和技术工人短缺成为硬伤,金奈工厂的良品率长期难以达到深圳标准。
苹果的印度扩张呈现明显分层:基础款iPhone在印度生产,而高端Pro系列仍由中国主导。这种分工暴露了印度制造业的现状,能承接劳动密集型组装环节,却难突破高附加值领域。
市场数据揭示更深层危机:苹果二季度在美出货量同比下降11%,三星却逆势增长38%。当三星凭借越南基地抢占中端市场,苹果的印度战略尚未转化为实际竞争力。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产业生态。中国珠三角地区能在三小时车程内解决所有手机零部件供应,而印度工厂的电路板、摄像头模组仍需空运自华。这种供应链断层使“印度制造”标签名不副实。
就当印度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时,华盛顿传来刺耳警报。特朗普7月29日警告:将对未签贸易协议国征收20%-25%关税,矛头直指印度。
8月1日关税大限将至,印度官员紧急制定应对方案。若谈判破裂,印度输美商品面临平均26%的惩罚性关税,远超欧盟的15%和越南的关税水平。
谈判僵局卡在农业领域。印度拒绝开放转基因作物和乳制品市场,触碰美国谈判底线。美印间460亿美元贸易逆差更让特朗普态度强硬,他曾在私人会谈中质问库克:“为什么不在美国生产?”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7月30日威胁对印度实施“全面报复”,除关税外更剑指印俄能源军贸。这些政策可能让苹果的印度避税计划彻底落空,关税成本或吞噬产业链转移的全部收益。
-金奈港口的集装箱堆场里,印着苹果Logo的货柜正等待发往洛杉矶。而在新德里的谈判室内,印度贸易代表焦灼地盯着时钟:距离特朗普设定的关税大限仅剩24小时。
当新德里官员宣称“协议很快会达成”时,孟买的出口商已在计算25%关税下的生存概率。这场由库克精心策划的供应链大转移,正被卷入比中美贸易战更凶险的漩涡。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