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贵博 | 从赵一曼到黄继光,30封家书中藏着最暖的家国心跳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视频加载中...

记者 应腾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一句叮嘱成为中国人家书的起点,自此,家书开启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传承之旅。

当面对阐释“革命年代的家国情怀”这一宏大主题时,博物馆人从海量文物中,选中家书这一“最小切口”——它以最本真的表达留存着革命先辈的赤诚。通过引导观众成为主动的“读信人”,在字里行间触摸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的同频共振,让两千年家书传承中的精神密码,在当代焕发新的共鸣。

近日,由贵州省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信·仰之间——革命先驱家书展”在贵州省博物馆7号临展厅开展,展览将延续至2026年1月4日。

策展“小心机”:让家书“跳出来”讲故事

展览分“烽火家国、黔山赤子、山河无恙”三个篇章和一个特别板块。展出的30封革命家书,有大众熟知的赵一曼、林觉民、邓恩铭、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也有大众或许未曾听过名字的彭林初、何文约、林世良等普通战士。

对不少观众而言,看家书展,最影响观展体验感的就是“释读费劲”。如何替观众“划重点”,这个平均年龄33岁的策展团队,用“年轻视角”破解了这一问题。

“让观众成为‘读信人’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化身‘领读人’,提炼出最能体现写信人核心情感与精神力量的‘金句’。”展览策展人宋曼告诉记者,在信件释读中,策展团队将关键“金句”进行提取并放大呈现,让观众一眼就能抓住情感内核。

同时,嵌入多感官设计辅助解读,如多媒体互动、家书诵读、家书征集墙等互动版块,通过关键信息可视化、情境化导读、多感官辅助等巧妙设计,让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从“难读”变“易懂”,从“遥远”变“亲近”。

其中,最“戳”观众心窝的,是一面由26句家书“金句”组成的打卡柱,成为观众们驻足仰头细读,拍照留念的地方。

“不用刻意摆拍,你只要站在家书‘金句’前,自然就有了故事感。”宋曼坦言,打卡柱更像是搭建一座情感枢纽——从家书中的叮嘱到信笺里的时代回响,再到当代观众对家国情怀的共鸣与传承,“当观众轻声诵读或拍照时,已悄然成为家国情怀传承的一环。”

在30封家书中,我们看见多元的家国情怀。

在这里,能看到那一代人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血脉——

林觉民绝笔信《与妻书》中那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道出了革命者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天下大爱的崇高境界;

赵一曼写给幼子的“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呈现出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彭林初在抗战家书中朴实地写道“国难之际,最光荣的牺牲很有价值”,道出了自己对牺牲意义的深刻理解。

你看到,革命者“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决绝,普通士兵“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

在这里,能看到贵州儿女的坚韧风骨——

邓恩铭在致父亲信中的那句“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展现了一位革命者超越世俗的纯粹追求;

冷少农给妻子的家书“你看剪了发放了脚的妇女是如何的美丽”,在对女性解放的呼唤中,映照出革命者的进步思想;

龙大道那句“真不愿意以后再有别离一天半日”,在革命硬汉的形象背后流露出对亲情的无限眷恋;

李策在狱中给妹妹的叮嘱“我要你在生活上做出一个榜样来”,是一位革命者对家人品格的殷切期许。

你看到,共产党人的纯粹信仰,革命者对进步的呼唤,如何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这里,看到和平年代的平凡坚守——

1951年,黄继光入朝作战前写给母亲的信“男身体很好,希大人莫要挂念”,以质朴语言承载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杜凤瑞“不能抛去全国人民所给我光荣义务和责任去回家探亲”的坚守,诠释了军人使命高于一切的担当;

何文约在对外作战中写下的“假如我牺牲了,就是最后一封信”,用年轻生命践行了对祖国的忠诚誓言。

你看到,原来信仰,是跨越地域的精神纽带;而家国,是所有先驱的共同牵挂。从革命年代到和平时期,这份牵挂始终如一,代代相传。

互动彩蛋:你也能成为“传承者”

“这些家书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观众邓青在观展后动情地告诉记者,家书是家与国之间最温柔的联结,“它是游子笔下对亲人的绵长牵挂,是夫妻之间跨时空的爱情见证;是时代变幻留下的深刻印记,也是历史长河中容易被忽略却又无比珍贵的细节。”

在展览尾声,策展团队特设“人生有信·自有回音——你们的家书”和“我把日子寄给你---我们的家书”板块。这种将历史与现代紧密联系起来的行为,也是策展团队的小心思——既能让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思考革命年代家书所承载的情感和价值,又能更好地引导观众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个国庆,不妨走进贵州省博物馆7号临展厅“听纸页间的心跳”——一起在墨痕的深浅之处,感受他们的呼吸,在纸页的震颤之间,倾听他们的心跳,在岁月的褶皱之中,触摸他们的信仰。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家书   黄继光   观众   革命者   情感   贵州省   贵州   情怀   博物馆   牺牲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