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历翻到孩子高三这一页时,我曾以为自己会陷入无边的焦虑漩涡。那些关于高三家长陪读熬夜、紧盯成绩、时刻紧绷神经的画面,在我脑海里盘旋了无数次。可真正踏入这段时光,我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份 “解放”,这份解放,不仅来自时间上的自由,更源于亲子关系里的松弛与孩子自我成长的惊喜。
之前总听人说,高三是家庭的 “战争时期”,家长和孩子都得拧成一股绳往前冲。我原本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甚至提前设想了无数次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催他刷题、担心他成绩波动的场景。可没想到,孩子上了高三后,情绪反而比以往更稳定了。或许是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年的重要性,或许是随着年龄增长心智愈发成熟,从前偶尔会因为考试失利闹小情绪的他,如今总能平静地分析问题,这让我悬着的心先放下了一半。
为了让孩子节省上下学的时间,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套小房子。商量陪读安排时,孩子主动说 “不用爸妈都围着我转,爸爸晚上过来陪我就行,妈妈你也能有自己的时间”。就这样,陪读的任务主要落在了孩子爸爸身上,他每天晚上过去陪孩子,早上给孩子做个早点,孩子一周回来一次与我见下面。
一开始,我还有些不适应,总担心见不到孩子会错过他的学习状态,怕他没人监督就松懈。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见不到孩子,我反而减少了每天忍不住关注他学习进度的焦虑。以前每天在家,我总忍不住去他房间门口张望,看到他稍微休息一会儿就想提醒他 “再刷几道题”,看到他考试成绩波动就忍不住追问 “是不是最近没用心”。现在一周见一次,见面时我们更多聊的是他学校里的趣事、想吃的家常菜,反而少了很多关于学习的紧绷对话。
更让我惊喜的是,孩子的压力也小了不少。每周末孩子回家,我都特意跟他说 “这两天咱们就不谈学习,你好好休息”。我会提前准备好他爱吃的菜,陪他看看喜欢的纪录片,或者让他跟同学出去逛逛街。一开始我还怕他会彻底松懈,可没想到,他反而会主动要求学习。这时我才明白,孩子的自我学习觉醒,比家长一遍遍的催促有用多了。
以前我总觉得,每天提醒他 “要努力”“不能掉队”,可越这样,孩子反而越抵触,学习兴趣也慢慢下降。这句话像警钟一样敲醒了我。我开始反思,我们总希望孩子努力,却忽略了他的心理感受。就像我们工作时,如果天天有人在后面催着 “你要做得更好”“你怎么又出错了”,我们也会反感、会焦虑,孩子何尝不是如此?
现在我终于明白,高三家长最该关注的不是孩子每天刷了多少题、成绩进步了多少,而是他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是否拥有自我学习的动力。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让他从 “要我学” 变成 “我要学”,才是真正能帮到他的事。不再天天围着孩子的学习转,我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放下紧绷的神经,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不再天天围着孩子的学习转,我一头扎进新知识的海洋:在图书馆借阅 AI 相关书籍,边啃理论边实操;又凭借对文字的热爱,试水有声行业,如今已能在有声平台独立录书。每天耳机里流淌着自己的声音,指尖划过跳动的文字,充实感溢满心间。有趣的是,当孩子回家看到我伏案学习、专注录书的模样,竟也学会了 “不打扰”,这份双向成长的默契,让我真切感受到 —— 属于我们的 “解放时刻”,已经悄然来临。
娃高三后,我不仅解放了自己的时间,更解放了对孩子的过度焦虑。看着孩子在松弛的氛围里主动学习、心态平和,我才懂得,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家长的 “全程掌控”,而是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也给自己喘息的机会。这样的 “解放”,对我、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成长。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