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牙膏挤爆,AI 难产,苹果步入诺基亚后尘?

iPhone 17发布之后,网上的评论大多围绕“外观升级”“芯片更强”“影像提升”这些老套路打转,仿佛这是一场成功的惯性延续,但也有个不太起眼的细节,慢慢成了争议焦点——AI没有成为主角。

在苹果把“Apple Intelligence”藏在发布会角落的同时,谷歌却在另一边高调发布Pixel 10,强调其与Gemin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一个在强调硬件,一个在推进范式。这场看似普通的新品发布背后,可能已经暗藏一个更大的结构性断层。

有人说,苹果的节奏一向如此,从不急于做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次的“螃蟹”,不是一个功能点,而是一整套生态逻辑的变迁。

从iPhone 1到现在,苹果主导了三次手机技术跃迁:多点触控、移动互联网、App Store。但当AI成为系统级资源分配者,苹果却只是给了一个“语音助手增强”的回应。

2025年9月10日,库克在发布会上用寥寥几分钟提到了Apple Intelligence,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全新AI能力”,其实主要还是围绕写作工具、图像生成、通知摘要等外围功能展开。

没有多轮对话,没有系统调度能力,甚至不如一款普通AI App来的直观可用。

而几天后,9月17日,国内媒体陆续放出了iPhone 17的评测,几乎所有评测都集中在外观、影像、屏幕等传统优势,唯独没人谈AI。

谷歌、OpenAI抢跑,苹果为何原地不动?

二者对比鲜明:谷歌 Pixel 10 系列整合 Gemini 模型,将 AI 能力拓展至多终端并调度多模态输入;OpenAI 也在筹备 2026 年面世的‘口袋大小’上下文感知 AI 硬件。

苹果并非没能力搞AI,A系列芯片中的NPU早就可以支持本地AI推理,系统层级的整合也一直是它的强项,但它现在的问题还是没把AI当成系统重构的起点。

它把AI当成附属功能,而不是核心入口。

这和当年诺基亚的路径,有几分相似。

App Store还能站多久?

苹果生态的真正护城河,其实是App Store,它不仅构建了一个极其稳定的开发者体系,更让苹果可以通过30%的抽成稳收服务收入。

可AI的到来正在打破这种秩序,在AI手机的逻辑下,用户提出需求,AI助手直接调用后台Agent来完成任务。

用户无需下载App,甚至不需要知道哪个App提供服务。

这对App Store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如果用户行为发生转移,那开发者也会随之而去。

苹果过去靠“用户入口”统治生态的能力,正在被“服务调度”的新范式边缘化。

其实这几年,Siri已经逐渐掉队,不能多轮对话,不能识别复杂上下文,甚至在一些简单指令上也常常“答非所问”,而这一切,并不是表层优化能解决的问题。

要适配大语言模型,Siri的底层架构必须重写,苹果其实也知道这个问题。

过去几年,他们内部已经在重构语音引擎、计算模型和隐私框架,但这套隐私优先的策略,也让它错过了AI发展的关键窗口。

别家已经推出云端协作、数据同步、Agent调度了,苹果的AI还在考虑“用户数据是否本地存储”。这是一个价值取舍的问题,但在AI产业链的重新洗牌中,慢一拍,可能就要被换下场。

当年诺基亚,如今苹果?

2007年,诺基亚面对第一代iPhone,坚信“多了一块触摸屏”不足以颠覆产业,最终错失整个智能手机时代。

2025年,苹果面对AI手机大潮,把AI定义为“增强功能”,却没有意识到操作系统、分发平台、交互方式已经在重构,这种路径依赖的惯性,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诺基亚也曾统治全球,市占率高达40%;苹果今天依旧强大,但倘若不改变战略视角,继续强调“隐私、安全、封闭系统”,就可能再次上演“王者跌落”。

技术不是只靠“领先”就能赢,更重要的是能否看懂下一场游戏的规则。

这一次的规则,不是像素、不是什么跑分,而是“谁来定义手机”,是App为中心,还是Agent为中心;是系统调用,还是AI调用;是以平台分发为主,还是以模型能力为主。

iPhone 17的热卖能持续多久暂且不论,但AI这块短板,若不能迅速补齐,苹果也许真会从规则制定者,变成追随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数码   诺基亚   后尘   牙膏   苹果   能力   模型   系统   用户   功能   范式   手机   上下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