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联解体,那可是上世纪末的一场大变局,1991年12月26日,苏联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15个加盟共和国就这么散了伙。
俄罗斯作为最大的继承者,丢掉了不少地盘,包括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还有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地方都独立了出去。
可奇怪的是,外东北那片地,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90多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却咬牙没放手。这片地是沙俄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从清朝手里抢来的。为什么同样是边疆地区,有的就甩手不管,有的却死死抓住?
苏联从1922年成立开始,就不是个铁板一块的国家。它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斯拉夫人为主的地区,和外高加索、中亚这些民族杂居的地方绑在一起。
名义上是联邦制,但实际上俄罗斯一家独大,中央政府管着经济、军队和外交,加盟共和国只有点有限的自治权。列宁时代还搞民族自治,拉拢边疆,可到斯大林手里,集权越来越紧,地方领导得莫斯科点头,资源低价调往内地,语言也强制用俄语。
这埋下了隐患,民族矛盾像火药桶一样攒着。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经济已经烂摊子,停滞不前,民生苦哈哈。他想通过公开化和重组救场,结果适得其反,各共和国不满情绪爆发。1990年,波罗的海三国先闹独立,外高加索和中亚跟着起哄。
1991年8月19日的那场政变失败,叶利钦抓住机会,成了俄罗斯的掌舵人。12月8日,他和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在别洛韦日签协议,苏联就这么完了。剩下的共和国一看大势已去,赶紧跟进。
俄罗斯没强留外高加索和中亚,不是心慈手软,而是留不住也不想留。这些地方从沙俄时代就是吞并来的殖民地,和俄罗斯文化格格不入。
外高加索三国语言不同,信仰各异,苏联时期被当二等公民管着,资源被抽走建莫斯科,军队听中央指挥。戈尔巴乔夫一松绑,他们就闹腾起来。
1988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打起来,民族冲突升级。1990年,格鲁吉亚选出民族主义政府,1991年4月独立。
9月亚美尼亚公投脱离,10月阿塞拜疆跟上。俄罗斯当时经济崩盘,GDP跌了40%,哪有闲钱养这些包袱?加上这些国家没文化认同,独立后还能自己混日子。
中亚五国也类似,沙俄在19世纪80年代征服的,苏联时资源被调走。改革后,不满堆积,1991年政变后纷纷独立:8月底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9月塔吉克斯坦,10月土库曼斯坦,12月哈萨克斯坦。中亚离俄罗斯欧洲部分太远,管起来成本高,军队顾不上。俄罗斯甩掉它们,反而省心。
相比之下,外东北的地位完全不一样。它不是加盟共和国,而是直属俄罗斯的边疆区或州,根据苏联宪法,只有加盟共和国才有公投独立的资格,外东北没这待遇。
1920年代,为防协约国干涉,苏俄搞了个远东共和国当缓冲,1922年并入后,一直没升格。人口上,外东北俄族占八成以上,从沙俄移民开始,本地通古斯人、鄂伦春、鄂温克被边缘化。
1900年义和团时,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事,让华人几乎绝迹,俄罗斯人成了主流。他们说俄语,文化跟莫斯科同步,没闹独立的土壤。1993年俄罗斯新宪法还规定,这些联邦主体不能单干。
战略上,外东北有海参崴、纳霍德卡港,是太平洋舰队基地,没了它,俄罗斯在太平洋就剩堪察加半岛,影响力大打折扣。
资源丰富,森林占俄罗斯三分之一,矿产渔业支撑远东经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日子难过,寡头横行,车臣闹事,但外东北没松手,因为丢不起。
外高加索三国,本地人占主流,俄族移民虽多,但没主导。格鲁吉亚有自己的语言和东正教传统,亚美尼亚是古老民族,阿塞拜疆有突厥根基。苏联强压下,他们表面服从,但内心积怨。
解体前,民族运动汹涌,格鲁吉亚的扎维阿迪斯特领导抗议中央,亚美尼亚为领土争端上街。独立后,这些国家快速去俄罗斯化,改用本土语言,拆苏式纪念碑,加入西方组织。
俄罗斯干预过,比如2008年俄格战争,但整体上没能力全盘控制。经济上,这些国家依赖苏联补贴,独立后虽乱,但摆脱了被剥削的感觉,转向欧盟或土耳其求援。
中亚五国情况类似,原住民是突厥或伊朗语系民族,伊斯兰信仰为主。哈萨克斯坦俄族比例高些,但本土哈萨克人掌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有悠久历史,苏联时被当成原料基地,棉花石油低价输出。
解体时,他们领导层多是本土精英,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稳住局面,卡里莫夫在乌兹别克斯坦铁腕统治。俄罗斯没强求留,因为中亚地广人稀,管起来费劲。加上90年代俄罗斯自己乱套,通胀高企,军队缩减,远东和欧洲优先。
中亚独立后,俄罗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保持影响,但没直接管辖。这些国家转向中国投资,一带一路项目多,俄罗斯只能旁观。
外东北则不同,从沙俄时代就大规模俄化。1858年和1860年条约后,俄罗斯移民涌入,建城市开农场。本地少数民族被同化或迁走,1900年事件后,更彻底。
苏联时期,它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行政上融入紧密。人口俄族为主,没本土势力闹独立。即便有少数民族如朝鲜人或中国人,也没形成分离势力。俄罗斯视它为本土延伸,丢了等于自断臂膀。
普京时代,远东开发战略吸引外资,建超前发展区,公路港口升级,中俄贸易火热。外东北成了桥头堡,边贸额年年涨。这对比鲜明:外高加索中亚是苏联拼凑的边角,俄罗斯甩包袱;外东北是核心战略地,必须守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超级大国跌到二流,北约东扩威胁,乌克兰危机反复。它得集中资源保要害,外高加索中亚虽有影响力,但通过联盟间接控制就行。
外东北丢了,太平洋出海口少一半,国防经济都伤筋动骨。所以,俄罗斯的选择有道理,如今它仍是军事强国,远东开发也见效。
苏联解体三十多年了,俄罗斯从废墟站起来,靠的就是这种取舍智慧。中俄合作深,管道贸易绑紧。未来,地缘博弈继续,俄罗斯得平衡东方政策。俄罗斯的经验,值得琢磨。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