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73岁的马大爷又坐到了沙发上,随手拿起一根硬糖,想让嘴里有点“滋味”。刚含了没几分钟,他突然觉得又有一颗牙松了下来。家里人劝他赶紧去医院看看,但马大爷却一脸坦然:“我都这把年纪了,掉几个牙不是很正常吗?”
可是,他没想到,这些所谓的“老掉牙”,正一步步剥夺着他的健康与幸福。没过多久,马大爷进食变得吃力,肠胃也越来越差,不得不因为严重胃病去医院求医——这才真正意识到,牙齿其实是一面预警全身健康的镜子。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话:“人老了,牙齿掉几颗很正常。”甚至还有流传的说法称,“60岁后掉牙多的人活得久”。其实,真相和常识或许并不一样。掉牙,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寿命吗?牙齿的坚守,到底隐藏着多少健康的奥秘?到底60岁后应该保留几颗牙,才能算得上健康长寿?或许,答案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很多中老年朋友容易把牙齿脱落当成生命旅程里的必经之路,认为像头发变白、皮肤长纹那样,无可避免。但医学专家却一再提醒:年龄不是导致“老掉牙”的罪魁祸首。据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乔敏主任介绍,一个健康成人的牙周组织生理萎缩速度非常缓慢,正常情况下,即便到晚年,也不应该频繁掉牙。真正让人“老掉牙”的,绝大多数是龋齿、牙周病等口腔慢性疾病。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65-74岁老年人中,龋齿患病率高达98%,而牙齿保留数量平均只有22.5颗;能够维持满口完好牙齿的,仅为18.3%。这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说明掉牙并非自然规律,而是许多人不经意间“透支”了口腔健康。
掉牙除了影响咀嚼、形象,更会诱发全身的连锁反应。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强指出,缺牙不仅让面部提前衰老(皱纹变多,嘴唇塌陷),还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更严重的是,牙齿脱落放任不治疗,还会造成牙列咬合紊乱、食物嵌塞等,引发更多口腔和全身慢性病的“连锁反应”。
那么,60岁后掉牙跟寿命到底有没有关系?答案,已经有多项权威研究给出了明确结论:
瑞士全球超1万名中老年人多年随访显示,有20颗以上牙齿的老人,平均寿命比缺牙者长11.7年(差距巨大!)。
丹麦覆盖573名70岁老人、长达21年的流调结果发现,全口缺牙者的死亡风险比保留20颗牙以上的老人高出26%。
世界卫生组织的“8020”计划提出规范:80岁后仍保有20颗以上功能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就是认知能力下降。2009年瑞典的研究指出,牙齿缺失越多,患上老年痴呆和中风的概率也随之升高。与牙齿健全的老人相比,严重缺牙老人痴呆症风险高出1.9倍,脑卒中高57%。知名口腔专家武玉海把这一现象做了通俗解读:每咀嚼一次,牙齿就会通过三叉神经刺激大脑,丢失过多牙齿,大脑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长远来说,反而加速了“退化”。
医学界普遍建议:60岁后应至少保留20颗以上的健康牙齿,并维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掉牙越多,寿命反而越短,而且生活质量也会明显下降。
既然掉牙风险如此大,那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好牙?下面这些方法一定要记住,早做、坚持做才有效:
1. 坚持高标准的口腔卫生
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饭后漱口,能有效减少牙菌斑堆积与牙周病风险。选择含氟牙膏能够进一步预防龋齿。别忽视日常细节,比如刷牙不过于用力,避免损伤牙龈和牙齿珐琅质。
2. 及时治疗各种口腔问题
龋齿、牙龈炎、牙松动等症状,不要拖延,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就医,及早干预才能防止发展成大面积掉牙。
3. 定期洗牙与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老年人是牙周病高发群体,每年至少专业洗牙1次,配合口腔全面体检,能明显减少隐匿性牙周和龋齿的累积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 牙齿缺失要及早修复,别等全口脱落才补救
出现缺牙或明显松动时,可以选择种植牙、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等方式恢复口腔功能。经济和身体条件允许的,优先考虑种植牙,咀嚼和美观都更理想。千万不要“习惯了”缺牙的生活,否则口腔与全身健康都会受到连累。
5. 控制饮食结构,增新鲜蔬果少糖分
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更易发生龋齿。加大蔬果比例、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不仅护牙,还利于全身代谢。
总之,“牙好胃口就好,身体自然更健康”。别让“年纪大了掉牙正常”成为懒于护理牙齿的借口,更不可相信“掉牙多活得久”这种错误传言。
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口腔健康状况与我国中老年生命质量关系研究》
《牙齿与寿命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瑞典老年人口腔健康随访21年结论报告》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