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文物失窃,网友:不偷不是意大利,不抢不是法兰西...

卢浮宫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蒙娜丽莎》的微笑又多了几分神秘,也不是哪个明星在玻璃金字塔前拍了出圈美照,而是实打实的“失窃”——据说是几件中世纪文物不翼而飞,监控拍着拍着就出现了盲区,安保人员挠着头皮说“邪门”。消息刚出,网友的评论区就先于警方破案了,一条神评被顶到热搜前排:“不偷不是意大利,不抢不是法兰西,又偷又抢英吉利,邦邦两枪是美帝。” 短短二十几个字,把欧洲老炮儿和北美大哥的“黑历史”编排得明明白白,笑得人直拍大腿,倒把失窃案的紧张感冲淡了大半。

先说说这句调侃里的“老大哥”意大利。网友说“不偷不是意大利”,倒不是凭空污蔑,这事儿得追溯到文艺复兴那阵子。当年罗马教廷有钱有势,把全欧洲的艺术家都薅到意大利搞创作,米开朗基罗凿石头凿得手抽筋,拉斐尔画壁画画到腰间盘突出,造就了一大堆艺术珍品。可那时候的意大利还不是个统一国家,各个城邦打得鸡飞狗跳,今天佛罗伦萨抢了威尼斯的雕塑,明天热那亚偷了那不勒斯的油画,简直是“文物搬家”的日常。最有名的当属《拉奥孔》,本来好好在土耳其的废墟里躺着,被意大利人发现后连夜打包运回罗马,现在还在梵蒂冈博物馆里当镇馆之宝。到了近现代,意大利的“小偷”们也没闲着,不过画风变了,从城邦抢变成了小偷扒,罗马街头的小偷能在你欣赏雕塑的瞬间摸走钱包,跟当年搬文物的麻利劲儿倒是一脉相承。

再看“不抢不是法兰西”,法国网友看了这话估计得跳脚喊冤,可卢浮宫的馆藏清单就是最铁的证据。拿破仑当年横扫欧洲的时候,专门组建了一支“文物收缴队”,走到哪儿抢到哪儿。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希腊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后来被英国截胡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青铜马,全被他打包运回巴黎,硬生生把卢浮宫从一个皇宫堆成了世界顶级博物馆。更有意思的是,拿破仑还专门规定,被征服地区的博物馆必须把最好的藏品“进贡”到法国,美其名曰“文明的集中保护”。直到今天,法国还攥着不少别国的文物不放,埃及年年追着要罗塞塔石碑,法国的回应永远是“在我们这儿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要说“又偷又抢”,英国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当年英国靠着“日不落帝国”的船坚炮利,在全世界搞“文物采集”。最出名的就是埃尔金大理石雕,当年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勋爵,花了点小钱贿赂当地官员,就把雅典帕特农神庙上的雕塑拆下来运回国,现在还安安稳稳地躺在大英博物馆里。希腊政府跟英国要了一百多年,英国硬是不给,理由是“当年是合法购买的”,合着拆人家祖宗的庙还能算合法交易?更绝的是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清单,非洲的面具、中国的青花瓷、印度的宝石王冠,简直是一部浓缩的“殖民掠夺史”。最讽刺的是,大英博物馆还天天举办“文物保护”主题展览,门口挂着“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横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文物界的活菩萨。

至于“邦邦两枪是美帝”,网友这话倒是有点冤枉美国了——毕竟美国历史才两百多年,想偷古代文物都没地方下手。不过美国的“特色”是搞“文化渗透”,虽然不直接抢文物,但靠着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把美国文化卖到全世界。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博物馆里也藏着不少宝贝,比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中国青铜器、埃及木乃伊,这些文物大多是通过“合法购买”得来的,至于是不是盗墓贼挖出来的,就没人深究了。不过美国也有“翻车”的时候,202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就因为收藏了一批非法走私的柬埔寨文物,被法院勒令归还,闹了个不小的笑话。

说回卢浮宫失窃案,其实这次丢的文物不算特别贵重,远比不上《蒙娜丽莎》或者《断臂的维纳斯》。但网友的调侃之所以能火,是因为戳中了大家对这些国家“黑历史”的集体记忆。不过调侃归调侃,文物保护这件事还真不能马虎。卢浮宫作为世界上安保最严密的博物馆之一,居然能让小偷得手,说起来也是个奇迹。要知道,《蒙娜丽莎》光防弹玻璃就有三层,还装了十几个红外传感器,连苍蝇飞过去都能报警,可这次失窃的文物偏偏就藏在监控盲区里,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安保人员是不是上班的时候在偷偷刷短视频。

更有意思的是,每次有文物失窃案发生,网友们就会开启“比烂模式”。意大利网友说“我们偷的是自己人,不算抢”,法国网友说“拿破仑是为了文明传播”,英国网友说“我们是合法收购”,美国网友说“我们只搞文化输出”,吵来吵去没个结果,最后只能用一句“谁也别笑谁”收尾。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所谓的“收藏”和“收购”,不过是殖民时代的遮羞布,可真要让他们把文物还回去,没一个愿意的。就像大英博物馆,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去看埃尔金大理石雕,门票钱赚得盆满钵满,怎么可能轻易还给希腊?

不过话又说回来,网友的调侃也不全是讽刺,里面还藏着一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毕竟不管这些文物是怎么来到博物馆的,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卢浮宫失窃案发生后,全世界的网友都在帮着出主意,有人说“去意大利的跳蚤市场找找”,有人说“看看英国的古董商有没有新货”,还有人说“美国大片里的小偷都爱偷卢浮宫,说不定是好莱坞编剧干的”,这些玩笑话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文物安全的关心。

最后再聊句正经的,文物保护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也不是靠“偷”和“抢”就能实现的。当年拿破仑抢来的文物,后来大部分还是被归还了;大英博物馆也开始跟一些国家合作,搞文物巡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真的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到时候网友们的调侃,可能就会变成“意大利的雕塑回罗马了,法国的油画归巴黎了,英国的石雕还希腊了,美国的大片拍文物回家了”。至于这次卢浮宫失窃的文物,希望警方能早日破案,别让这些中世纪的宝贝真的变成“失踪人口”,不然网友们的调侃,可就真的变成“法兰西连自己抢来的文物都看不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卢浮宫   法兰西   意大利   文物   网友   英国   大英   博物馆   美国   法国   拿破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