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鸠山由纪夫的一番话,揭开了美国盟友体系的一道裂痕。
他声称,美国辉煌时代已过,日韩与中国联手才是正途。
更讽刺的是,华盛顿的强硬回应,似乎正在印证他的预言。

编辑:AJY
鸠山由纪夫在北京的发言,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这位日本前首相,曾经也是那个体系中的一员,如今却成了最响亮的吹哨人。


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现实的情况是,特朗普政府正计划对日本加征关税,这把刀直接插向了日本最敏感的汽车和农产品出口领域。
日本经济,瞬间被推到了震荡的边缘,就像一个走在悬崖边上的人。

韩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们与美国在汽车、钢铁、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谈判,几乎陷入停滞。
对方的配合积极性极差,那种感觉,就像热脸贴了冷屁股。
无奈之下,韩国只能专门成立一个谈判小组,绞尽脑汁寻找破局的方法。

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的传统盟友身上。
曾经的“主仆情深”,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交易。
美国的高压政策,正在无情地考验着这份忠诚的成色。
特朗普,这位曾经的商业大亨,此刻却陷入了一种骑虎难下的窘境。

他的关税大棒挥舞得越猛,盟友离心离德的速度就越快。
这场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
盟友体系,那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裂痕已经清晰可见。
人心,开始散了。

表面的经济施压,只是冰山一角。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霸权根基的动摇。
一个霸权的维系,靠的是什么?是飞机大炮吗?不全是。
更核心的,是一种“合法性”的默契。

盟友之所以追随,是因为他们相信“老大哥”能提供保护,能带来秩序和繁荣。
这是一种不成文的契约,一种基于信任的权力结构。
然而,现在美国的所作所为,却在亲手撕毁这份契约。
“收割”行为,就是对“保护”承诺最无情的背叛。

当德国民众看到能源账单飙升,当日本农民看着即将失去的美国市场,当韩国企业为供应链中断而焦虑时,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怀疑,这个“老大哥”,到底是在保护我们,还是在利用我们?

鸠山由纪夫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早在2021年,他就在美国《华盛顿季刊》上发表文章,警告中美对立将损害东亚和平,并主张日本不应放弃对华接触政策。
三年过去,他的担忧一一应验,这让他的话语更添了几分先知般的沉重。

美国国内,也不是没有清醒的人。
像约瑟夫·奈、基辛格这样的战略家,都曾表达过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的忧虑。
他们知道,帝国的衰落,往往不是始于外部的攻击,而是始于内部的腐烂。
当“美国优先”变成“美国独行”,当领导力变成索取,霸权的合法性就在一点点流失。

这就像一艘巨轮,船体依然坚固,但龙骨已经被蛀空了。
风暴来临时,最先沉没的,可能就是它自己。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失去人心的霸权,不过是泥足巨人。

压力,有时会压垮人,但有时,也会逼出一条生路。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东亚的三个主要经济体,正在悄然行动。
就在今年3月,中日韩三国的经贸部长们,悄悄地在首尔开了一个会。
会议的内容,核心就两个字:合作。

他们讨论了启动高标准的自贸协定谈判,强调了要加强供应链的协作。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辞令。
这是一种姿态,一种信号,一种在华盛顿的极限施压下,寻找新战略路径的尝试。
日本和韩国的政府,正被国内的舆论逼到一个难以妥协的角落。

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美国在战略和经济上,并没有真正把盟友放在心上。
他们为美国做了那么多事,最后换来的却是背叛和收割,这感觉太憋屈了。
韩国总统李在明,虽然嘴上还在说要加强韩美同盟,但行动上却不得不考虑更现实的问题。
他的半导体产业,深度依赖中国市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边是美国的“安全”大棒,一边是中国的“市场”胡萝卜,这让他左右为难,尴尬不已。
日本的情况类似,甚至更糟。
安倍晋三留下的反华遗产,加上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强硬姿态,让日本政府内部形成了一种“把中国当敌人”的主流思维。

安倍晋三
但思维不能当饭吃。
一旦美国真的加征关税,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到时候,民众的怒火会烧向谁?
政客们心里都有一本账。
美国这波操作,简直是神助攻。

它把原本还有点摇摆的日韩,一步步推向了中国的怀抱。
中国的态度,也始终敞亮。
只要日韩能提出务实的合作方案,我们的大门随时敞开。
技术、供应链、市场互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远比美国空洞的安全承诺要可靠得多。

历史,有时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向左,是沉沦,是旧秩序的漩涡;向右,是新生,是新格局的曙光。
现在,日韩就站在这样的历史关口。
他们面前的路,其实只有两条。

一条路,是继续一门心思地抱紧美国大腿,甚至为了表忠心,更积极地参与到围堵中国的游戏中去。
这条路,看似安全,实则危险重重。
因为美国的衰落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债务高筑,产业回流乏善可陈,社会撕裂日益严重,这艘大船还能开多久?
一旦美国真的撑不住了,那些紧抱着它大腿的小兄弟,势必会遭受池鱼之殃,被无情地抛弃。
这赌注,太大了。
另一条路,是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变化。

承认世界正在多极化,承认中国是一个绕不开的合作伙伴。
以经贸合作为突破口,一步步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在技术、市场、供应链上形成合力。
这条路,短期内可能会有阵痛,可能会被美国敲打。
但从长远看,这是真正为国家的未来负责,为民众的福祉着想。

一个由中日韩主导的、繁荣稳定的东亚,不仅能为三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更能成为全球稳定的重要支柱。
鸠山由纪夫的提议,不是空话,也不是什么阴谋。
它是一个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一个对历史机遇的敏锐捕捉。

中美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日韩已经很难再左右逢源。
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是选择在旧秩序的余晖里,被动地沉沦下去;还是主动拥抱新格局的晨光,为自己挣得一个更有利的未来?
时代,在召唤每一个清醒的人。

鸠山的话,不是空想,而是对正在发生的现实的敏锐洞察。
一个旧秩序的瓦解,必然伴随一个新秩序的诞生。
未来的东亚,是选择对抗的螺旋,还是合作的共赢?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