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东/文
5月7日,一则消息在网络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茅台文旅官宣张艺兴为其代言人,将亮相“黄小西T²音乐与艺术节”。
这本是一次品牌与明星的常规合作,却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是激烈讨论:粉丝们高呼“品牌有眼光”,茅粉们质疑“茅台也需要流量加持”,普通消费者则陷入困惑——张艺兴是谁?茅台文旅和贵州茅台到底什么关系?
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代言,实则暴露了中国消费市场最荒诞的流量游戏规则。
先来说说张艺兴。恕我孤陋寡闻,在这则代言消息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通过一番“恶补”才知道,这位1991年出生的中国艺人从韩国男团EXO出道,回国发展后在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足,拥有超5000万的庞大粉丝群体,单条广告报价超千万,在年轻人中颇具影响力,是妥妥的“流量巨星”。
而茅台文旅全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其与茅台保健酒公司、茅台技开公司、生态农业公司、西丰健康产业公司等一样,只是茅台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之一,业务范围涵盖旅游地产与旅游资源开发、茅台工业旅游运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咨询及配套服务、旅游纪念酒及纪念品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包括贵州茅台的IP公仔“小茅”周边等,均由茅台文旅进行运作和销售。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茅台文旅请个代言人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
在我看来,说到底,还是茅台文旅沾了贵州茅台品牌的高光。毕竟,贵州茅台那可是白酒行业的超级巨头,在消费者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顶尖的。而茅台文旅与茅台主品牌相比,不论是影响力还是知名度,那都是天壤之别。这次茅台文旅请张艺兴代言,很大程度上是想借助张艺兴的流量光环,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其实,在白酒行业,像洋河与刘德华、泸州老窖与成龙、习酒与刀郎……有诸多“重量级”的流量明星与酒企有过合作,可从来没引起过如此大的轰动效应。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次的热度,并非是因为张艺兴或者茅台文旅本身有多厉害,而是大家对贵州茅台这个金字招牌太过关注,只要和茅台沾上点边,似乎就能自带话题和流量。
从商业角度来讲,茅台文旅请张艺兴代言,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吸引年轻消费者,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张艺兴的粉丝大多是年轻人,通过他的影响力,或许能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茅台文旅,进而了解茅台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但这一招能不能奏效,还得打个问号。毕竟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喜好变化多端,他们真的会因为一个明星代言,就对传统的白酒文化和文旅项目感兴趣吗?
从品牌形象方面来看,贵州茅台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高端、传统、稳重的,而张艺兴代表的是年轻、潮流、时尚的文化。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违和。
虽然说白酒年轻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也不能盲目跟风,失去了自己原本的特色和定位。如果为了迎合年轻人,而过度改变品牌形象,可能会让现有的消费者感到失望,失去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毕竟在35岁以上人群中,张艺兴的认知度不足20%,在白酒核心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像我这样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名字的大有人在。
这次茅台文旅请张艺兴代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反映出了很多问题。这场代言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焦虑。在传统增长引擎失速的背景下,企业陷入“不搞流量等死,搞流量找死”的两难境地。茅台文旅的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借势顶流以支撑市场声量成为了一种捷径。
但这种策略正在制造新的市场畸形。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明星代言翻车事件同比增长47%,品牌因此遭受的平均损失超8000万元。当茅台文旅把赌注押在张艺兴的个人形象时,实际上是将品牌命运与娱乐圈的脆弱人设捆绑——某个绯闻、某次言论失当,都可能让前期投入化为乌有。
更值得警惕的是文化价值的扭曲。茅台品牌承载的工匠精神、时间积淀,与流量明星的速成特质存在本质冲突。这种强行联姻,就像在故宫开电音派对,看似创新突破,实则消解了品牌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当跨界联名、明星代言、网红营销成为标准动作时,我们或许该反思:除了制造话题,品牌还剩下什么?
流量泡沫退去时,最终留在消费者心中的,永远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茅台文旅与其在明星代言上豪掷千金,不如好好思考:离开“茅台”二字,“我”到底是谁?
最后,郑重声明,我也是来蹭茅台流量的!
欲了解更多美酒的文化知识和收藏故事,敬请关注“收藏醉美的日子”,来和我一起聊聊关于美酒收藏的那些人那些事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