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丑娃娃”竟然能够卖到上百万?
说出来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可Labubu却真的做到了。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的网红博主,甚至包括有一些国外的人都在全网晒Labubu,谁要是没有一只Labubu的话,都快要在网上说不上话了。
可在爆火的背后,却也有着很多的“风险”,而郭麒麟当初形容泡泡玛特的那番话,更是一针见血的说出了这背后的“资本圈套”。
泡泡玛特这四个字,最近在网上可是火的“一塌糊涂”,而它的创始人王宁,更是在6月8日的时候,以163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了河南新一任首富。
而这背后,和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脱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说是Labubu直接带飞了泡泡玛特的数据。
在2025年开年,哪吒2的爆火,让哪吒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中国国内最火的IP,可没想到,半年的时间还没到,哪吒这个最强IP的称号就易主了,甚至是“惨败”。
因为哪吒的爆火,是在中国爆火的,而Labubu的爆火,则是全球性的。
泰国公主、贝克汉姆,以及很多国家的一些明星艺人,对于Labubu都是非常喜爱的。
流量明星的加持,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Labubu的身价,6月10日的时候,北京一场拍卖会上,一个薄荷色的Labubu,更是全球唯一一只,最终以108万落地成交。
以往大家心目中的拍卖会,拍卖的都是一些珍宝,比如首饰、字画、古董或者是藏宝等,而Labubu能够被拍卖,也确实让人没想到。
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泡泡玛特只是在国内爆火,后来火到了东南亚,然后逐渐蔓延到了欧美,渐渐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知道了泡泡玛特的存在。
而Labubu的出现,直接拿下了许多人的“芳心”。
美国有人为了能够抢到Labubu,凌晨就在大门口排队,有的热销商品一经上架直接就被抢空,还有的人排队都排不上,有钱都难买到一只。
在如此爆火的背后,越来越多的泡泡玛特门店出现,这也掀起了一阵热潮,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
可是流量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事也有坏事。
6月15日的时候,杭州一家泡泡玛特店刚开业没多长时间,就宣布闭店,而给出的原因则是,内部整改问题,开业延期,后期开业另行通知。
有现场知情人表示,他们排了四个小时的队,但是一开门,疑似黄牛的人直接冲了进去,而且还是整盒整盒的购买,根本不给后面的人留一点点的商品。
有的人可能排了半天的队,结果到里面之后发现什么都没有了,最终这家门店也算是匆匆开业,又匆匆闭店了。
而6月30日,南京新街口的一家泡泡玛特门店,也对外宣称,7月1号开始闭店。而且店里面部分展柜也已经被清空了。
这家店在30日晚上结束营业之后,就闭店了,但是至于具体的原因却并没有透露,会不会再开也暂时没有通知。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既然泡泡玛特这么火,那它的门店肯定是应该赚钱的,就算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的,这种接连闭店的情况,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对于这种情况,网上也是众说纷纭,而其中有三种说法,更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网友认为,这可能是暂时退场的,藏货不放,止住新的市场流出,等到下一波系列炒作风口,从商的人应该都懂。
按照这位网友所说的意思来看,闭店的门店,很有可能是手里还有存货,但是却不愿意出售了,而是准备一直压在手里等待涨价。
从目前泡泡玛特的发展势头来看,门店倒闭的可能性确实是非常小的。
还有的网友表示,突然爆火的产品或者是事物,大多数情况下会瞬间消失的。
其实这位网友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一些网红。
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一个普通人可能随时会因为一条视频爆火,从而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一下子成为了流量顶端的存在。
可是热浪一旦褪去,生活也归于平静,很多一夜爆红的网红就是如此,而一些网红产品亦是如此。
至于泡泡玛特究竟是一时新鲜还是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目前也是一个未知数。
而还有网友表示,饥饿营销圈就是跟风的年轻人的钱,有的人不结婚生子,把自己的钱都花出去作为情感寄托。
所谓的饥饿营销,也是一种营销手段,限时限量,给消费者制造一种假象,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时候是在于这个东西能否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正因如此,盲盒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炒作价钱,其实是走不长远的,这背后也需要有“文化价值”相辅相成的。
之前郭麒麟在泡泡玛特的年会上,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过这个问题。
郭麒麟曾受邀参加泡泡玛特的年会,在台上,创始人王宁和郭麒麟站在一起,只能说泡泡玛特也是下了重本,直接邀请明星站台。
而在台上,郭麒麟的一句玩笑话,却一语道出了本质,现在看来这句话的含金量还是一直在上升的。
他说,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咱们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会。
这话一出,估计站在旁边的王宁也被吓了一身冷汗,不过他则表示,我们是最大的潮玩公司,这也算是稳住了场面。
不过反观泡泡玛特的营销,只能说郭麒麟还是太懂了。
拆盲盒,要的就是拆出来的那一瞬间的“快感”,因为不知道能拆出来什么,所以才更能让人们产生兴趣。
如果拆出了稀有版的话,那么倒手一卖也能够赚不少差价,这也是很多人拆盲盒的“心理”。
除了泡泡玛特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其它主题的盲盒,而对于盲盒的这种情况,新华网也进行了发声。
新华网的报道
现在很多小孩子也都痴迷于盲盒,甚至看到一些盲盒就走不动,家长给点零花钱就去买盲盒,原本的一种娱乐方式,要是缺乏约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收割孩子钱包的工具。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