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滩岛号”并不是普通油轮,它的基本参数和航行轨迹背后,藏着俄罗斯向亚洲出口能源的常规路径。
这艘油轮建造于2007年,总长244米、宽度43米,总吨位达115577吨,虽不算全新,但仍是能源运输领域的“巨无霸”。此次航行,它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普里莫尔斯克石油码头出发,计划先穿越波罗的海,经过丹麦海域进入北海,再通过英吉利海峡驶入大西洋,最终抵达印度西部的瓦迪纳尔港。
这条航线是近年来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石油的常用路线,一方面能借助欧洲附近海域的成熟航运通道,另一方面也能避开部分远洋风险。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它即将进入英吉利海峡前夕,法国海军的舰艇突然出现,打破了这次原本平稳的运输计划。
根据法新社报道,当时法国海军派出战舰拦截“长滩岛号”后,多名特种兵直接登上油轮甲板,以“强制干预”的方式控制了整艘船和船上船员。
随后,在法国海军战舰的全程押运下,“长滩岛号”被改道驶往法国西部的圣纳泽尔港口。
这个港口可不是普通的民用港口,它是法国海军航母“戴高乐”号的母港,也是法国航母制造中心,更是北约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海军基地。
将一艘外国油轮扣押至北约军事基地,法国的意图很明确:既是对俄罗斯的公开威慑,也是向外界展示北约在能源制裁领域的“执行力”。
法国给出的扣押理由有两个,每一个都指向对俄罗斯的针对性打击。
第一个理由是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政策,法国军方明确表示,“长滩岛号”属于俄罗斯“影子舰队”,而这个舰队早已被欧盟列入制裁黑名单。
所谓“影子舰队”,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为了规避西方制裁,从全球市场收购的二手、甚至接近报废的油轮,专门用来运输俄油气出口。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事后的表态中更是强调,这些“影子舰队”每年能为俄罗斯预算赚取数百亿欧元,资助了俄罗斯战争努力的约40%,即便西方早已实施制裁,仍有600到1000艘类似船只在为俄罗斯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第二个理由则更具针对性:法国指控“长滩岛号”涉嫌在上个月向丹麦上空发射无人机,袭扰丹麦及北约安全。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丹麦方面的呼应,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早在9月25日就公开宣称,丹麦正面临“混合战争”,并直指俄罗斯是唯一有能力和意图发动此类挑衅的国家,还称有四艘与俄罗斯相关的船只涉嫌在丹麦附近海域实施无人机袭扰。
不过,这次扣押事件与以往西方国家对俄油轮的拦截有本质区别。
在此之前,虽然也有过类似案例,比如2025年3月,德国海事当局在波罗的海吕根岛附近扣押了悬挂巴拿马国旗的俄罗斯“Eventin号”油轮,船上载有10万吨石油,价值4000万欧元;
爱沙尼亚也曾在波罗的海公海扣押过运输俄罗斯石油的油轮;
2024年12月,芬兰海军还在公海扣下了俄罗斯“鹰号”油轮,但这些行动要么是单一国家的海事执法,要么是针对“涉嫌违规”的个别船只,从未有过北约军事力量直接介入的情况。
而这次法国动用海军特种兵,还将油轮押送至北约基地,显然是把对俄制裁从“经济领域”升级到了“军事威慑领域”,这种转变也让事件的敏感性大幅上升。
更引发争议的是,法国此次行动发生在公海海域。
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公海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任何国家都享有公海航行自由的权利,除非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明确授权,或者船只存在海盗、贩毒等明确违法事实,否则任何国家都无权在公海随意拦截、扣押他国船只,哪怕是悬挂第三国国旗的船只。
法国以欧盟内部制裁为由,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强行在公海扣押“长滩岛号”,这在国际社会引发了不少质疑,甚至有声音认为这种行为与“海盗作风”无异。
毕竟当前俄欧并未处于战争状态,仅以内部制裁为由突破公海航行自由原则,很可能会破坏全球海上航运秩序,未来其他国家是否会效仿这种做法,也成了一个未知数。
更值得玩味的是北约内部的矛盾,按照北约“第五条”共同防御条款,只要有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攻击,其他成员国就有义务采取集体防御行动。
在此之前,西方媒体多次报道过“俄军导弹进入波兰”“俄军导弹炸至罗马尼亚边境”“俄罗斯无人机大规模入侵波兰领空”“俄军米格-31战斗机进入爱沙尼亚领空12分钟”等事件,这些情况按说早已达到触发北约第五条的标准,但北约始终没有采取实质性的集体防御行动。
反观这次,北约却在扣押俄罗斯油轮上表现得异常激进,这种“选择性执行”的双重标准,不仅让外界质疑北约的凝聚力,也让部分欧洲国家感到不安。
面对法国的强硬姿态,俄罗斯方面虽然暂时没有采取军事反击,但从其现状和以往应对逻辑来看,后续反制几乎是必然的。
目前俄罗斯国内能源供应也面临压力,9月份俄罗斯汽油产量下降了100万吨,市场缺口达到了消费量的20%,在这种情况下,油轮被扣押无疑会加剧俄的不满。
不过,俄罗斯海军当前实力确实不如法国,直接在北约基地抢回油轮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没有反制手段,比如在公海袭击法国油轮或法国籍商船,加强对欧洲的无人机袭扰,或者在俄乌战场上加大攻势,以此向法国和北约施压。
毕竟公海航行自由是双向的,法国既然能在公海扣俄船,俄罗斯理论上也有理由采取类似报复措施,这无疑会让全球海上能源运输安全面临更大风险。
在硬对抗之外,俄罗斯也在寻找长期的应对之策,其中北极-太平洋航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这条航线连接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所经过的海域主要由俄罗斯海军、中国海军和印度海军负责安保,能够有效避开美国、北约和日本等国的海上力量拦截。
之前波兰暂停中欧班列时,中国就通过启动北极航线化解了困局,如今面对欧洲航线的风险,俄罗斯显然也打算将更多能源出口转向这条路线。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航线不仅能保障向中印的能源运输安全,还能减少对欧洲附近海域的依赖,从根本上降低油轮被扣押的风险,这或许会成为俄罗斯突破欧盟能源制裁的关键一步。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