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小城的某个清晨,邻里间的大爷大妈们在公园里热络地聊天。张阿姨最近有点闹心:她60岁刚过,体检时发现又掉了一颗牙,忍不住向邻座的李大妈诉苦。谁知李大妈却拍着她的手,安慰道:“你看我,70了,十来颗牙都没了,但精神照样头头是道,这掉牙,说不准是”长寿征兆”呢!”
但话音刚落,旁边的王叔听了却连连摇头,小声嘟囔:“真是这样吗?难不成牙掉得多,寿命还能长?”
你是否也曾听过类似说法:“掉牙多是身体更健康的象征?”还是害怕60岁后牙齿一颗颗地失守,预示着健康开始亮红灯?
到底牙齿掉得多,是长寿征兆还是健康隐患?牙齿与老年健康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今天,就让我们用科学和权威,一起揭开这个健康谜题。(第3点你可能真没想到,建议耐心读完!)
其实,牙齿的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吃饭、说话,还与我们的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研究》曾对2万余名中国老年人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60岁以上老人牙齿数目低于20颗者,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高于牙齿较多者,死亡率差异最高可达17.7%。
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也发现,牙齿缺失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疾病风险等具相关性,失牙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牙齿完整者高14%-22%。
牙齿脱落往往意味着牙周组织健康出问题。慢性牙龈炎、牙周炎等不仅损害口腔,更容易使“炎症因子”进入血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另外,牙齿缺失直接影响食物咀嚼和营养吸收,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进一步引发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是“越掉越虚”的恶性循环。
坚持保护牙齿,健康寿命可望可及!
那么,到底牙齿好坏,会对60岁后健康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呢?
第一,影响消化吸收和免疫力。
研究显示,60岁后牙齿少于20颗的老年人,吸收蛋白质和钙的效率下降约9.8%,更容易肌肉流失、骨质疏松,免疫力随之下降。
第二,关联慢性疾病风险。
失牙者慢性心血管病发生率平均比同龄无缺牙者高11.3%,部分研究甚至发现牙齿缺失和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风险相关。
第三,影响情绪、社会交往甚至寿命预期。
口腔健康差可能导致社交自卑、抑郁发生率提升8%以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英国《老年医学杂志》数据显示,牙齿少于10颗的老人,平均寿命比同龄口腔健康者缩短2.2年。
不少人却忽视了牙齿脱落的警示信号,以为掉牙是自然老化,殊不知这恰恰反映着身体多个系统的衰退与失衡。此外,适度关注口腔健康,还能间接帮助早期发现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潜在疾病的端倪。
所以,千万别再以为“掉牙多等于命长”了,恰恰相反,“老掉牙”是健康警铃,早治早益寿。
面对60岁后牙齿丢失危险,医生给出实用建议,人人都能做到:
第一招:每天正确刷牙两次,定期洗牙。选择软毛牙刷+含氟牙膏,每次至少2-3分钟,定期半年至一年口腔检查或洁牙,有效预防牙周疾病。
第二招: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钙、维生素C、D。如南瓜、胡萝卜、奶类、豆制品等,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护牙骨、牙龈健康,延缓牙齿脱落。
第三招:避免用牙过猛,及时处理松动或残根。遇牙齿松动、出血、酸痛等症,建议尽早到口腔专科就诊,防止小病酿成大患。牙列缺损可适时选择假牙修复,恢复咀嚼功能。
此外,保持戒烟限酒、规律生活、适当运动,也是提升免疫力、防慢性病的全局之策。
牙齿健康不是小事,是全身健康和长寿的“风向标”。别再被所谓“老掉牙能长寿”的误区迷惑了。主动呵护牙齿、重视口腔健康,其实就是投资未来每一天的活力与平安。
当然,个体健康差异大,具体情况请务必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定期检查和咨询。养成科学的护牙习惯,才能让健康与长寿真正相伴一生。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如就从认真刷一次牙做起!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口腔医学杂志》2022年第3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第10期
《中国老年人口腔健康调查与研究》
《老年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中华口腔科杂志》2021年第2期
《心血管健康与口腔健康相关性研究综述》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