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14.67亿人次出游,未必值得高兴!
昨晚央视公布了数据,这个五一假日,全国总计14.67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并且出游热度和消费能力均超过了去年五一。
随后各大媒体随后跟进报道,大肆报道这个假日的辉煌数据。这些庞大的旅游人数和经济数据,真的可喜可贺吗?能说明问题经济复苏,老百姓消费意愿提高吗?
这几天我也出去玩了一下,说实在的有些后悔,真不如在家待着,我相信不少出游的朋友深有同感。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哪哪都是人,高速上、火车上、景区里、饭店里,稍微有点名气的地方必定人满为患。一多半的时间都耗费在赶路、排队,以及人挤人的缓慢前行中,体验感着实不怎么样。
再就是花了不少冤枉钱,比如吃了20一份的凉皮,住了400一晚的快捷酒店,200多的景区门票却没能欣赏到什么风景,因为根本靠近不了。
回来后瘫在沙发上,不想动,一点都不想动,脑子里一边后悔出游,一边思考着为啥明明体验这么不好,大家还是要出游?
最主要的原因显而易见——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假期,甚至全国大部分人连双休都没有,所以更别提什么年假了。
而我国幅员辽阔,值得游玩观赏的风景数不胜数,但是路程上需要时间、游玩也需要时间,于是小长假是难得的出游“机会”。
其次,是这些年假期宣传方向上,越来越侧重于出行旅游,逐渐形成了一种旅行风气——假期不旅游,对不起假期。
于是,我们在景区经常能看到推动父母,抱着婴儿出游的家庭。当然,不论是出于孝顺父母,还是带孩子开眼界也好,大家出游的动机是好的。我只是觉得,有这个必要吗?在人满为患,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的地方,老人、小孩能感受到多少旅行的快乐呢?
更重要的影响来自于朋友圈的比较,身边总有几个每逢假期就外出游玩,在朋友圈发布动态的朋友,看着人家享受假期,仅是因为比较,也会让你产生出游的行动。即便没有计划,但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动动手指就能订好酒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去。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于这种想法而出游的,但一定不少。出去就得花钱,大家都花钱,经济数据一定会提高。这个五一14.67亿人次出游,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但肯定低不了。
届时一定又会有不少媒体来大肆吹捧这个五一的‘成功’,这个五一肯定会是一个‘数据’华丽的假期,但却未必健康,因为没啥改变的。
五一前大家是辛苦的牛马,五一后还是辛苦的牛马,数据的华丽,只是大家长期被压抑着的欲望的集中倾泻而已。
大多数劳动者极度需要休息,平日极其辛苦的劳作,加班加点的工作,单休的打工族,全年无休的个体户,这个社会上比比皆是。
他们需要休息,但是却没有机会休息。知乎上看到过一位程序员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工作时突发晕厥紧急送医,医生让他好好休养一年。于是他辞去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县城老家。
过了半年安定、规律的生活后,身体好了很多,白头发也消失了,镜子里的自己也变得有了精气神。
为啥要插入这个故事呢,因为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工作的很多人,其实都严重缺乏休息,这一点其实每个人也都知道,但被生存的压力,裹挟着、压迫着,平日里没有太多休息的时间,一方面身体累,另一方面心理也很累。
因此在五一这类假期来临前,许多人会产生提前期待,去幻想要如何度过这个假期,这种幻想何尝不是咱们给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呢。于是,假期真正来临时,这种期待和幻想,会转换成报复性消费的形式,通过外出、花钱、放纵来释放长期被压抑的情绪。
五天的假期,释放不完苦逼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假期后一切会恢复如常。也因此,假期被许多朋友视为‘回血’‘续命’。
我们回了血,花了钱,促进了消费,推动了经济,看似是好事,但实际上未必。
首先五一这个短时间消费数据,真实但不准确,他只能反映这五天的状态。如果有数据能够把五一之后一段时间消费数据也统计出来的话,大概率会比平日里降低不少。
因为在就业环境如此糟糕,内需疲软、外贸受阻、经济不振的当下,多数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五一集中的‘续命式’消费,必将引发后续一段时间的理性消费,因为老百姓的赚钱能力并没有改变。
其次,五一假期的消费能力,也并不能代表老百姓真实的消费能力。咱们老百姓大多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出门在外,花钱消灾’,在外游玩时,我们普遍能接受一定程度‘被宰’的情况,就像上文说到20块的凉皮和400的酒店。
咱们能理解人多,店家涨价的行为,更多的原因是在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一方面维权难,另一方面怕耽误事,还弄得没了心情。
我们花了更多的钱,消费上的数据当然会漂亮了,但这能代表咱们的真实消费能力吗?平日里有多少人会花400块去住一晚快捷酒店呢?
所以,五一假期这类小长假,对咱们来说是特殊情况,各种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不值得大肆宣扬。其实,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说:咱们把五一,过得变了味。
五一是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工人阶级通过斗争,争取合法权益做出牺牲的节日,而咱们把它过成了狂欢节,这有违初衷。
纵观世界,五一这天能放五天假的屈指可数,法国、德国、英国等部分欧洲国家只放一天假,并且主要活动是工会组织游行,来表达对革命的纪念。而美国、加拿大则不放假,而是把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设为了劳工节。
因此不难看出,我们是最看重劳动节这个节日的,但可笑的是,咱们其实最不配过这个节。
19世纪中期,当时的工人每天被资本家逼迫工作12—16小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甚至童工都普遍存在,长期的压榨让工人阶级反抗的意愿不断加强,欧美国家逐渐形成了公会,并开始出现罢工的抗争形式。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爆发了约35万工人参与的全国性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
这场运动虽遭到当局镇压(如5月3日的“干草市场事件”造成多人死伤),但最终迫使美国政府承认并确定了8小时工作制。
这场斗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因此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正式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此纪念工人阶级的团结与抗争精神。
1890年,欧美多国首次举行大规模游行,此后国际劳动节逐渐成为全球劳动者的共同庆典。
而此刻,咱们还处在光绪帝在位,慈禧掌权垂帘听政的清朝晚期,还跟国际脱着轨呢,对于国际劳动节压根就不知道。
直到1918年,李大钊才通过《新青年》杂志和传单,向中国工人介绍了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开始呼吁劳动者觉醒,随后在他的领导下,北京、上海等几个大成市在后面的五一节时,举行过一些游行纪念活动。
1949年12月,新中国政务院正式将5月1日设定为法定劳动节,并遵循当时国际惯例放假一天。
有人说五一是咱们‘白漂’的一个假期,这么说虽然不准确,但意思大概没错。一百多年前欧美等先一步进入工业化国家的劳动者,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以不屈的抗争精神,为自己争取到了8小时工作制。
随后的几十年,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抗争仍在继续,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再次爆发长时间大规模罢工,逐渐将双休和40小时工作制绑定,形成了周末的概念。随后该制度受到欧洲、亚洲日韩等国家劳动者追捧,他们通过游行、示威等抗议活动,让双休制度写进了法律,形成了周末文化。
再反观我国,1995年才正式立法推行双休,但却并没有强制执行,所以时至今日双休制度仍然只是‘铁饭碗’的标配,而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依然享受不到双休的‘福利’。
这些年期待双休,渴望双休的声音越来越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单休是没人性、是压榨、剥削,这也许就是咱们劳动者的‘觉醒’吧。
但也别忘了,咱们跟英美等西方国家不一样,人家进入工业化领先咱们100多年,掌握了大量先进的科技和技术,作为落后者的我们,早些年是没资格享受,没资格休息的,追得慢了就要挨打。
所以,那些年我们加过的班、熬过的夜,并非没有意义。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一定为赶超西方做出过贡献。
如今我们追了上来,国家腰杆子也硬了,老百姓追赶了几十年也累了,想要休息一下,也该享受一下了。
最重要的是,随着我们的强大,美西方对我们的围剿越来越严。我们被称作世界工厂,整个世界都需要我们的商品,但我们的很多企业依旧压榨着劳动者,输出着廉价的商品,靠赚取廉价的利润,给工人发着廉价的工资。
西方领先时,可不是这么干的吧。那些年他们的商品,可都是数倍价格卖给咱们,赚取丰厚的利润,给他们工人优厚的薪水。
咱们辛苦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扭转了地位,还要赚辛苦钱?还要靠压榨赚钱?
另外,如今咱们面临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提振内需,可老百姓没时间消费,内需怎么提振?五一这样的假期确实能够提振,但是五一后呢?总不能全靠假期提振吧?
所以,不如把双休强制执行起来,把加班严格管控起来,释放老百姓的时间,只有有时间了,人们才有消费的欲望。
另外,就是尽快推动产业升级,剔除那些靠‘喝人血’才能生存的底层剥削式企业,这类企业存在的意义不大,生产的产品没啥技术含量,可替代性较高,全靠压榨工人工作时间和收入,来降低成本,以此来提高‘竞争力’。
这不是真正的竞争力,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会带动整个行业降低研发创新、缩减成本,不利于长久发展。短期内,这类企业消失会造成一部分失业潮,会有一段阵痛期,这是改革的必经之痛。但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是能够实现良性经济循环的正向改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前咱们看着西方的路,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咱们前面没有更好的路了,只能靠自己去尝试、去摸索着前进。
前进的路上,一定会有坑洼,会有磕绊,咱们别着急,相信国家,相信高层。
曾经那么艰苦咱们都熬过来了,保持信心,保持乐观,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三连击~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