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护士,被厦门百姓亲切地称为“活菩-萨”。
她也是一名“交际花”,烫着时髦的卷发,穿着开衩的旗袍,周旋于国民党军官之间,被误解,也被议论。
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撕裂般地集中在了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姑娘身上。她叫刘惜芬,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1949年10月,当解放厦门的隆隆炮声响彻天际,被囚禁在黑牢里的刘惜芬,早已被折磨得血肉模糊。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身边绝望的狱友们微笑着说出了四个字。
这四个字,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预言,也是一句用生命写下的誓言。
那么,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惨烈的故事?
刘惜芬的童年,是不幸的。
她1924年出生在厦门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生母是陪嫁丫鬟,地位卑微。在刘惜芬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堪凌辱的母亲便服毒自尽,给她留下了最初的人生底色——苦难与挣扎。
从小失去母爱的她,就像路边的野草,倔强地长大。
1940年,16岁的刘惜芬为了谋生,考入了鼓浪屿的博爱医院,学习做一名护士。在那个年代,这所医院被称作“慈善机关”,但刘惜芬很快发现,所谓的“博爱”,仅仅是针对日本人的。
医院里,日本伤兵住在干净整洁的二楼,享受着最好的药品和照顾;而被抓来的中国病患,则被随意丢在一楼,传染病肆虐,哀嚎遍地。
这种赤裸裸的不公,深深刺痛了刘惜芬。
她不顾医院“二楼护士不许去一楼”的严令,时常偷偷溜下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那些被遗弃的同胞。有一次,一个日本医生嫌弃中国病人脏臭,破口大骂,刘惜芬忍无可忍,当面回敬:
“你爱你的日本,我爱我的中国!”
她的善良不止于此。抗战胜利后,刘惜芬回到家中,在自己狭窄的卧室里办起了诊所。她医术不错,对贫苦的病人常常分文不取,甚至半夜顶着风雨出诊,被街坊邻里盛赞为“菩萨心肠”。
这样一位善良又有骨气的姑娘,自然引起了中共地下组织的注意。经亲戚、地下党员胡惠敏的介绍,她认识了时任中共厦门工委书记的郑秀宝。革命的道理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人生,她找到了寻觅已久的方向。
在一次思想汇报时,她紧紧握住郑秀宝的手,恳切地请求:
“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把我的一切都献给党的事业!”
1949年5月,在厦门斗争最尖锐的时刻,刘惜芬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从此,这位“白衣天使”的人生,翻开了崭新而又极其危险的一页。
入党之后,组织交给刘惜芬一项极其特殊的任务:打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
为了完成任务,她必须彻底撕掉过去那个朴素、善良的“刘护士”标签。
从那以后,厦门的多家舞厅里,出现了一位引人注目的“摩登女郎”。她烫着时髦的卷发,涂着鲜艳的口红,穿着合身的旗袍与高跟鞋,在形形色色的国民党军官、特务之间周旋。
这个人,就是刘惜芬。
她以跳舞、喝咖啡为掩护,在觥筹交错之间,从那些得意忘形的敌人嘴里,套取着一份又一份关键的情报。
这项工作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屈辱。她不仅要忍受旁人“交际花”的误解与指点,更要时刻提防着身边那些随时可能翻脸的豺狼。
按照工委代理书记杨梦周的安排,她与一位已经弃暗投明的国民党海外社社长杨越秘密接头。每晚,两人在丽池舞厅以跳舞为名交换情报,杨越悄声说,刘惜芬就凭着超强的记忆力记在脑中,第二天再通过秘密渠道转交出去。
她甚至还孤身一人,衣着亮丽地前往虎头山的国民党军厦门要塞司令部,借机从潜伏在那里的同志手中,将情报带出,送往游击队。
正是靠着她送出的情报,尤其是国民党警备司令部抓捕地下党员的“黑名单”,才让许多同志免遭毒手。
这位曾经的白衣天使,正用一种不被理解的方式,在刀尖上行走,默默地守护着她的战友和即将解放的厦门。
1949年8月,一个让厦门全城闻风丧胆的人物登场了。
他就是反共老手、杀人魔王——毛森,新上任的厦门警备司令。他一到任,立刻在全城实行宵禁,连续发动五次大搜捕,白色恐怖笼罩了鹭岛的每一个角落。
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刘惜芬的身份暴露了。
9月19日凌晨1时,毛森的恶徒包围了刘惜芬的住宅,她不幸被捕。
等待她的,是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酷刑。
毛森匪徒们为了从她口中撬出厦门地下党组织的机密,用尽了所有卑劣下流的手段。他们用烧红的烙铁,残忍地烫在她的胸部;用浸过生油的粗麻绳鞭,疯狂抽打她的身体。
有一次,特务把她押回家中,企图利用亲情让她屈服。她的外甥女刘继红后来回忆道,当时的刘惜芬“脸部淤青,衣服沾染着血迹,双手血肉模糊,指甲缝还用钢针插着”。
即便在如此剧痛之下,刘惜芬看见家人,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没做错事,你们不用担心!”
紧接着,她借着换衣服的机会,将母亲拉进房间,飞快地交代了两件事:第一,把藏在家里的党内重要资料丢进古井;第二,赶紧通知邻居,不要来串门,以免被特务一网打尽。
在指认一名地下党员的现场,她更是巧妙地在进门时立刻转身,用一个简单的手势,无声地告诉战友:我没有叛变。
在鸿山脚下那间阴暗狭小的牢房里,她忍受着无休止的折磨,却从未流过一滴泪,也从未哼过一声。她用一遍又一遍地高唱《国际歌》,来压制剧痛,鼓舞斗志。
1949年10月15日晚,解放厦门的总攻炮声终于响起。听到对岸传来的炮声,早已遍体鳞伤的刘惜芬忘记了疼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她对身边的难友们轻声而又坚定地说出了那四个字:
“天快亮了!”
然而,她自己却没能等到天亮的那一刻。
就在胜利触手可及的前夜,1949年10月16日,穷途末路的毛森下达了最后的屠杀令。刘惜芬与其他16名革命同志,一同被敌人残忍地绞死在鸿山脚下。
第二天,厦门解放,五星红旗在这座城市上空冉冉升起。
刘惜芬烈士的遗骨,后来被安放在厦门烈士陵园。每年,她的家人都会来到墓前,告诉她新中国的日新月异。她的侄女说,如今,她们家族里已经有30位共产党员。
参考资料:
25岁女烈士刘惜芬,白衣红心,化身摩登女郎献革命,酷刑惨死不屈.搜狐.2025-07-22
英雄烈士谱54-刘惜芬:对党的事业忠诚而热情的女战士.河北工程技术学校.2024-09-02
刘惜芬:对党的事业忠诚而热情的女战士.中国军网.2014-01-20
大田首位女共产党党员林友梅受尽酷刑后被活埋.三明日报.2020-12-25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杨汉秀:从“杨大小姐”到革命烈士.搜狐.2025-09-21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