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双手为 “经络汇聚之地”,分布着 6 条正经。手掌面从大拇指端向小拇指端依次为肺经、心包经、心经,手背面依次为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这些经络如同连接内外的 “通路”,将手部与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紧密相连。

今天,梁医生就教大家一套 “懒人拍手操”,每天拍打 5 分钟,可激发经气运行,内调脏腑、外护肢节,带动全身气血流转,实现「一掌动而周身通」的效果。
双手五指自然张开,指腹相对,轻轻发力相互拍击。保持手腕放松,每次拍击 50-100 次,力度以指尖有轻微麻胀感为宜。

十指末端为十宣穴所在。十宣穴就像经络气血的 “末梢开关”,能清热开窍、提神醒脑,疏通末梢气血,启动全身的气机流转。
此外,这个动作还能刺激到心包经的中冲穴,起到宁心安神、疏通心脉的作用。
双手自然张开放松,相互拍击虎口部位,发力时稍偏向食指一侧,力度适中。每次 50-100 次,以虎口处有微微胀痛感为宜。

虎口处藏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 合谷穴。合谷能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
不仅能用于各种头面五官疾患,如发热、头痛、齿痛、面肿,还还擅长治疗胃胀、胃痛等各种胃肠道疾患以及热毒所致的皮肤疾患。
从掌根向小指根方向推,卡住的地方就是后溪穴。用适中力度相互击打此处,过程中应保持手腕稳定,避免过度晃动导致力度分散。每次 50-100 次,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度。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重要穴位,与督脉相通。有开窍醒神,清利头目,疏通经络之效。《针灸大成》中,记载此穴 “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 。
坚持拍打,能疏通督脉经气,缓解长期伏案导致的颈椎僵痛、腰背酸痛。
攥拳,中指指尖下就是劳宫穴。一手五指捏在一起,朝另一手的劳宫穴轻轻敲击。左侧拍打 50 次后换右侧,力度以穴位处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针灸大成》载其主 “热病烦心”。心包代心受邪,拍打此处可清心火、宁神志。常用于调理情志烦闷、心慌胸闷、入睡困难等问题。
双手掌根相对,用适中力度相互拍打 50-100 次。重点刺激腕横纹中点的大陵穴,及手腕小指一侧凹陷处的神门穴。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原穴,能清心宁神、宽胸和胃,改善心痛心悸、口疮口臭等症状。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可清心泄热,宁神开窍,专门用于心烦惊悸、失眠健忘等心与神志病证。
大拇指根部到掌根的区域为大鱼际。其中点便是鱼际穴。左右大鱼际对齐后用适中力度相互拍打,每次 50-100 次,以局部酸胀为宜。

鱼际穴是肺经的荥穴。《针灸甲乙经》载其可治 “喉痹”。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拍鱼际可清肺泄热,利咽止痛。缓解咳嗽、咽喉肿痛、鼻塞等肺系病症。
双手手指张开,十指交叉轻轻叩击。重点刺激指蹼缘,每次 50-100 次。

手指缝间分布着经外奇穴 —— 八邪穴,有清热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头痛、项痛、咽痛、目痛等头项五官病症。
此外,《针灸大成》记载,八邪穴擅长治疗 “手指拘挛”。能缓解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僵硬等手指关节疾患。
胳膊弯曲,两小臂背侧相对,在腕横纹上三横指处相互拍击 50 次左右。拍打时保持手臂自然放松,避免耸肩发力。

外关穴既是三焦经的络穴,又与阳维脉相通。三焦经 “通行诸气,运行水液”,阳维脉则维系全身阳气。
拍击此处,能清利三焦、祛风解热、通络止痛,缓解热病、耳鸣头痛,以及上肢痿痹、五指僵硬等疾患,还能促进全身水液代谢,改善眼皮浮肿、口黏痰多、小腿肿胀等问题。
这 8 个简单动作,能激活经络气血,让气血如江河奔涌灌溉全身。每天 5 分钟,让你心脏强、脾胃好、睡得香,感受由内而外的轻盈舒畅。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